“退休对于我的军旅生涯来说算是划了一个句号,而对于我整个人生来说,只是划了一个分号,我今后的人生之路还很漫长,我还可以做很多事情。”总参谋部原兵种部政委田永清少将如是说……
年近古稀不忘母校恩
田永清将军出生在河北省无极县一户农民家庭。195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石家庄六中读高中。1959年3月30日,读高二时的他,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与组织的培养,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0年,因成绩优异又被保送到解放军张家口外国语学院上军校。
2009年3月30日,是田永清将军入党50周年的政治生日。50年对于一位有理想、有信仰的老军人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数字,也是一个不能忘怀的日子,这一天田将军又一次走进了石家庄第六中学,重返母校,其中必蕴含着特殊的意义。
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再次回到母校的田永清无法按捺内心的喜悦,他用热情洋溢的演说与母校师生共话成长,赢得了母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当时记者在现场提及“您的母校石家庄六中”时,田老显得十分激动。也许“母校”这两个字眼触痛了挥别故土半个世纪的老将军。
田老说:“俗话说得好,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这辈子也不会忘记学校和老师对我的培养。”
高中时的田永清品学兼优,而且担任校团委副书记一职,加上在同学中的威信很高,为他向党组织靠拢奠定了基础。当年一部名叫《董存瑞》的电影令田老记忆犹新,看到董存瑞还未入党就急着要交党费的场景时他深受鼓舞,这令他对入党产生了强烈的渴望。1959年3月30日,田永清举起紧握的拳头,庄严地向党宣誓,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六中是我人生的一个起点和重要的转折点。”田将军这样说。的确,在这里,他完成了一个少年到青年的转变,一个共青团员到共产党员的转变,一个知识青年到革命军人的转变。
日行万步路,夜读十页书
1971年夏天,田永清在青海省大通土族自治县,担任某部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除去日常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当来访的同志问及他的业余生活内容时,他风趣地说,主要是“日行万步路,夜读十页书”。掐指算来,已过去40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这两件事,他几乎没有间断过!
开始,这“万步”是靠在心里默记,后来有了计步器,就靠它自动计量了。至今,田老已更换了六代、共十多个计步器。数十年如一日的“日行万步路”,走得他满面红光,精神抖擞,无一病痛。
田老读书的范围很广。用他的话说,可分为“大、洋、古、畅”四类,即读大家之作、外国名著、先贤经典和当今畅销书。毛泽东同志当年圈定的马列经典著作,代表中国文化的传世经典如四书五经、四大文学名著等他都阅读过。他很注意社会文化思潮。上世纪80年代初,台湾作家柏杨所写的《丑陋的中国人》风行一时。他从友人处弄到这本书后,又相继找到《丑陋的美国人》、《丑陋的日本人》等书,比较着看,联起来想。
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读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对话。”将军坚持40多年的每日“夜读十页书”,该是和多少位“高尚的人”对过话啊!
上世纪90年代,田永清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政治部主任时,因为热爱青年思想教育,并在教育内容、方法上独辟蹊径,被总参政治部“看上”了。当年总参将从地方入伍的大学生,集中到山西忻州地区的一处部队老营房,进行上岗前的培训。田永清应总参政治部的邀请,给刚穿上军装的地方大学毕业生作报告,讲成人、成才、成家问题,赢得良好口碑。听过他报告的大学生中,不少人给他写信或捎话,希望他把讲稿整理出版,以飨更多的年轻人。1997年,他利用在国防大学研究系学习的近3个月时间,将讲稿整理成册,之后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于1999年5月以《将军与大学生十日谈》为题出版发行。田永清的好朋友、著名演说家李燕杰教授专门撰文称,“它是一部凝聚近六十载人生智慧的哲理书”,“是一部戎装儒将与当代大学生的谈心录”,“是一部不带空洞说教的青年读物”!
由于《将军与大学生十日谈》出版后的良好口碑和效益,《解放军报》的一位编辑向田永清将军建议:再给战士写一本书。田永清将军当时想:自己当了大半辈子的兵,不久就要退休了,是应该送给战士一点礼物,为他们写一本书。为了这个并不“应该”的“应该”,他从两个方面作准备:一方面利用在职时四处检查工作的机会,调查了解战士情况,特别是思想情况。为此,他先后直接或间接地在两个陆军师、一个通信团作过调查。另一方面,他广泛搜集有关资料,包括军队相关条令、条例,战士中正面、反面的典型事例等。与此同时,思考为战士写书的内容。2001年5月退休后,他集中用一年半的时间,就写出了30余万字的第二本书——《将军与士兵十日谈》。
在他40多年的从军岁月里,凭着忠诚、勤奋与执著,从一个正排职少尉军官,一步一个台阶,直到晋升为正军职少将,曾有3次从主管岗位易地任职。每次离开原单位到新单位任职时,都有很多人自发地为他送行,依依不舍地与他握手道别。2001年,田永清到了退休年龄。这年5月18日,总参一位上将副总长到原兵种部宣布中央军委关于田永清退休的命令。在充分肯定、高度评价他的工作成绩和贡献后,这位副总长庄重地向田永清敬了一个军礼。上将主动给少将敬礼这一破格礼遇,令他手足无措,感动不已,这件事情一时在总参传为美谈。
儒将“三德”身体力行
很多人称田将军为“军中儒将”,他总是风趣地说:“不行啊,我这个将军是一个‘三无’将军:一无扛过枪,二无打过仗,三无立过功。”
田将军长期在总部机关和军事院校工作,因此退休后他担任了一些军地大专院校的客座教授。
2003年春天,北京大学向田将军发出邀请,希望他给学生们作一场关于《大学生如何成人、成才、成家》的报告。就这样,他登上了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礼堂的讲台。
在北大,田将军的开场白,就让同学们听愣了:“听我的报告,你可以交头接耳说悄悄话,可以闭目养神打瞌睡,可以随时退场。”没想到这与众不同的开场白,竟一下子拉近了他与学生们的距离。结果在演讲过程中,学生们不但没有打瞌睡、中途退场的,即使是去卫生间,也是一溜儿小跑,唯恐漏掉精彩内容。演讲结束后,很多学生还要他签名呢!
田将军连续十几年在总参大学生集训队以系列讲座形式讲“三成”(成人、成才、成家)问题。这十余年累积的对当代青年、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现状的把握,日益完善的针对性强的讲演内容,日臻完美的讲演技巧,在他退休后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之后,“田将军报告会”,这个以青年大学生“三成”为主题的演讲,从总参机关扩展到部队,从军队扩展到地方,从军内外一流学府扩展到更多的普通院校:从山西、北京扩展到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湖北、江苏、安徽、江西、广东、湖南、四川、云南等20余个省市。
2011年初这位《将军与士兵十日谈》的作者受空军司令部某局邀请,到部队以自己平生阅历,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生动具体的实例,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作了“与青年官兵谈成人、成才、成家、成功”的报告,在战士中产生了强烈共鸣。为官兵上了一堂形象生动的价值观教育课。
多少年来,田永清将军的听众上至96岁的耄耋老人,下至6岁的小学生。他的演讲风格独特,主题鲜明,脉络清晰,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令人不得不赞叹他的过人才气。
他还十分爱好书法,尤喜“闻鸡起舞”4字,多年以来潜心搜集“闻鸡起舞”书法作品,经过数十年积累,竟达到数百幅。2001年,他把这些作品献给了家乡——无极县,建起了“闻鸡起舞”碑苑,成为当地的一大文化景观。
田将军不但才气过人,德行修养也出众。在军中,田将军的人德、品德、官德都是有口皆碑的。
“做人不怕吃亏,做事不怕吃苦,做官不怕吃淡。”这是田将军的人生信条。他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三条人生信条,也用他的行动向世人展示了一位退休老兵的良好作风。
时下,有一则顺口溜颇为流行:“60告老还乡,70搓搓麻将,80晒晒太阳,90躺在床上,百岁挂在墙上。”田永清少将则把它改成了“60再创辉煌,70健健康康,80到处逛逛,90来来往往,百岁喜气洋洋。”改后的顺口溜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军人的豪迈与共产党人的乐观。
他曾盘点自己退休后的“收获”,概括为四个“一百”:阅读了一百多本书,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作了一百多场报告,收藏了一百多幅名人字画,还游历了不少名山大川。他深有感触地说:“退休真好!这几年来,我做自己想做的事,读自己想读的书,说自己想说的话,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这种生活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他在66岁生日时为自己作了一首打油诗:“小住人间六十六,苦辣酸甜未参透。笑度人生第二春,再活百年也不够!”著名学者、楚辞专家文怀沙老先生评论说:永清此首诗,既大俗又大雅,其人品、诗品,贵在自然也!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先后书赠田老两帧条幅。一帧是这样两句话:“爱军习武儒将风,脱下戎装书鹏程。”另一帧是“大器晚成”四个大字。田老说:“我觉得前一句话对我过奖了,实不敢当,后一句话和另外四个大字是给我的退休生活指明了努力方向。”
乡音不改故乡情
田老说北京是祖国的心脏,河北是祖国的胸膛,将军 1960年离开了家乡,时光流逝,一晃已是半个多世纪的光阴了,虽然在家乡呆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是田将军却有着深厚的故土情结。河北是田将军的故乡,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他一路风雨兼程,尽管已近古稀之年,乡音依然如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