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然已经离开部队30个年头了,但每年年终将至,当年战士家长期盼那张“五好战士”喜报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那时经历部队基层开展“四五好活动”的场面仍历历在目。
所谓部队基层开展的“四五好活动”,是指1960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提出、1961年正式在部队基层单位开展的评比五好战士和创建四好连队运动。“五好战士”指的是“政治思想好、军事技术好、三八作风好、完成任务好、锻炼身体好。”“四好连队”指的是“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风好、军事训练好、生活管理好。”“五好战士”是对战士个人一年之中各方面工作综合的最高评价,“四好连队”是最高的集体荣誉。这两个活动的评估内容,确实是衡量一名战士或一个连队一个年头整体素质的过硬标准,活动在全军各部队开展得轰轰烈烈,军政训练热火朝天,你近我赶此起彼伏,有效促进了部队的全面建设。
部队建设的那个时期虽然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但凡当年曾经经历过“四五好活动”的退役老兵,心灵上都会对于这一活动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和梦萦的怀念,我亦不例外。尤其是在当战士阶段,每年12月份部队年终总结时,都十分担心自己能否评上“五好”,这不仅关乎自己未来的成长进步,而且关乎到自已家人的期盼和自已父每在家乡的名誉。那时候,一个战士年终被评为“五好战士”之后,部队立即将喜报直接寄到战士家乡,地方公社武装部和大队党支部收到后,即刻带领民兵营长等相关人员,敲锣打鼓把喜报送到战士家里。那种热闹和荣耀,是对一名战士在部队一年服役情况的充分肯定和最高奖赏。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这种非常简单而又十分隆重报送喜报的形式,把在部队评比产生的荣耀,随即扩展到了整个社会。既让战士的家乡看到了战士在军营成长的宿影,又通过这样一种纽带,把地方和部队以及整个国防教育紧紧粘合在一起。因此,作为战士的家长,凡收到部队寄来孩子评上五好战士的喜报,心里都感到无尚荣光,觉得在群众面前很有脸面,由此激使他们在遵纪守法、邻里友爱、拼命种地多交公粮等方面会做得更好,以免拖了战士儿子的后腿。反之,如果战士儿子没有评上五好战士,父母亲没有享受那种敲锣打鼓送喜报的荣耀,整个家庭都会觉得没脸见人。当时评“五好战士”是有比例的,不可能个个都能评上五好,为避免未评上五好的战士在家乡受到负面影响,许多部队都对未评上五好的战士作了适当补救。比如,充分肯定每个战士对部队做出的实际贡献,分别给予未评上五好的战士予以单项“立功”“嘉奖”“表杨”等奖励。记得在我所在的连队,有名战士因军事训练过不了关,故未评上五好,但该战士兰球打得特好,带队参加团直属单位比赛获得第一名,连队给他单项立功一次。还有一名战士脑子反应比较慢,“五好”中除了政治思想好之外,其他四好都不达标,自然也就评不上五好,连队念在他有一次上街返回时,路上突然下起大雨,他把自已的雨伞送给一位背着小孩但没有带雨具的妇女,自己却淋着大雨回部队,觉得该战士这种舍已爱民的精神可佳,便给他单项嘉奖一次。就这样,未评上五好的战士,绝大部分都进行了补救,并都一一填上喜报寄回战士家乡,家乡也同样敲锣打鼓送达战士家长。这些活动,既充分调动了战士及其家长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又营造了整个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国防事业的浓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