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作家、红色书屋创始人梁金安一行到湖南常宁市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参观
传记作家、红色书屋创始人梁金安一行到湖南常宁市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参观
湖南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展厅部分内容
湖南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展厅部分内容
湖南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展厅部分内容
湖南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展厅部分内容
湖南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展厅部分内容
湖南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展厅部分内容
湖南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展厅部分内容
湖南常宁2021年9月8日消息(暴朋振)传记作家、红色书屋创始人梁金安、陈新文、刘星成、龙小聃、邹懿、张辉、井卫等一行到湖南常宁市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参观,回顾水口山工人运动的光辉历史,追寻民族红色企业的脚步。
水口山铅锌矿位于湖南省常宁市,始建于1896年,现今已122年历史,2018年1月,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水口山,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展现了中国民族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成长壮大的光辉历程。
这是一块创造奇迹的地方,中国第一家炼铅厂、中国第一家炼锌厂、中国第一家氧化锌厂、中国第一家铍冶炼厂都先后从这里诞生;这是一块领跑行业技术研发的热土,享誉世界的水口山氧气底吹熔炼法(SKS炼铅法、SKS炼铜法)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作为国内实施有色产业升级转型的首选工艺予以大力推广应用,引领中国铅铜冶炼新时代。
水口山的矿冶文明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2014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水口山康家溪与湘江交汇处发现震惊业界的“江洲城遗址”,在此发现金银铜金属矿冶痕迹。
十九世纪末,洋务运动兴起,晚清重臣曾国藩、张之洞、陈宝箴等新派人物积极寻求兴国之径。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列强侵略步步紧逼,民族危机加剧,湖南的一些有识之士为了救国图强,抵御外侮,积极倡导兴办工矿实业。
在此情形下,清廷委派维新开明人士、湖南巡抚陈宝箴于1896年设水口山铅锌矿局,晚清秀才廖树蘅为首任总办。1905年,水口山铅锌矿建成老鸦斜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建设的机械化有色金属矿井;1909年,在水口山矿区兴建小型重力选矿厂,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新式选矿厂。自官办起至辛亥革命,清廷共付建矿开采银119万两,获利600万两以上;累计采出铅精矿21万吨,锌精矿51万吨,当时铅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居全球首位。由此,水口山奠定“世界铅都”之地位。
水口山铅锌矿的大规模开采,催生了湖南有色冶炼,促进了湖南的商业繁荣:当时国内没有铅、锌矿冶炼能力,原矿需运至湖北汉口售与洋商(主要是英商亨达利洋行),遭到外商的肆意压价盘剥,损失巨大。为此,湖南省矿务总局决定兴办冶炼厂:1905年,在长沙三汊矶设立近代中国第一家炼锌厂(水口山一厂),设土炉20余座,冶炼专家饶湜试验成功西式“横罐法”,炼出我国第一炉锌,结束了我国几百年来的土法炼锌历史,打破了洋商垄断的局面;1908年,在长沙六铺街设立中国第一家炼铅厂——长沙黑铅炼厂(水口山三厂的前身),在专家陈澈的主导下首开西法炼铅之先河,1938年迁至常宁松柏。
正是得益于水口山铅锌采矿、冶炼的兴盛,湖南才建立起有色产业采、炼、销的整套体系,并由此奠定了近代中国较完备的铅锌工业格局。
新中国成立初,国家基础工业羸弱不堪,亟需有色金属,水口山的复产成为当时一项紧迫任务。
水口山复产元勋刘亚球,从水口山矿工成长为红二方面军四师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郴州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获悉中央调其去北京工作时,主动放弃进京机会,向湖南省委请缨,毅然回到阔别23年的矿山,出任水口山复产筹备组组长、代局长,组织广大工人夜以继日排积水、修巷道,矿山终于在1952年春顺利复产。
复产步入正轨后,水口山迎来蓬勃生机:衡阳氧化锌厂(水口山二厂)工艺全面改进,短期内产出高品质氧化锌粉;松柏炼铅厂(水口山三厂)产能迅速扩大;1952年,松柏炼锌厂(水口山四厂)建成投产。
1954年产出百分之99.99高纯锌,受到当时的《人民日报》《新湖南报》高度称赞:“劳动经验与技术理论相结合创造的奇迹”“火力炼锌,全国创举。”1957年,松柏铍冶炼厂(水口山六厂)建成投产后,产量雄冠亚洲,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神舟五号飞天提供了特殊材料,为我国国防航天事业贡献卓著,多次受到通令嘉奖。
此后10余年,水口山派出技术力量,相继援建了桃林铅锌矿、黄沙坪铅锌矿、株冶、韶冶等十几家有色企业,为中国有色工业的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国铅锌工业的发祥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