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1957年,那个给毛主席点烟的女青年,后来怎么样了(组图)
2021-09-13 10:16:52
来源:微语丝
作者:微语丝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毛主席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伟大的一生,他的一生留下了无数经典影像,毛主席的很多照片在民间拥有极大知名度,给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生活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的人们,很多人应该还记得这样一幅照片。

    毛主席坐在沙发中央,四周是一群女青年,她们有的身穿少数民族服装,其中有一位距离毛主席最近的女青年,正在用火柴给毛主席点烟,其他青年则紧紧簇拥在毛主席身边。

    很明显,这幅照片是抓拍,而不是摆拍的。

    照片拍得恰到好处,每个人的表情、神态和动作都是那么自然,每个人都能从中体会图中女青年们对毛主席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也反映出毛主席和青年们融洽、亲密的关系,身为党和国家的领袖,毛主席没有一点架子,就像青年们的家长一样。

但是熟悉这张照片的人们可能无法回答,跟这张照片相关的三个问题。

    第一,这张照片中给毛主席点烟的女青年是谁?

    第二,这张照片中给毛主席点烟的女青年后来怎么样了?

    第三,这张点烟照片之后,紧接着还有一副照片,你知道吗?

    接下来,作者带你一起回顾这张珍贵照片背后的故事,体会知识青年对毛主席的尊敬和爱戴,以及一代伟人关心青年、与知识青年亲密无间的那段历史。

1957年,徐建春为毛主席点烟

    高小毕业回乡务农,化身青年模范明星

    1950年冬,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后吕家村。

    15岁的徐建春从本村的高小毕业了,她报名参加了济南市公安干部学校,参加了区县两级考试并顺利通过,即将到省城济南上学,将来会彻底脱离农村,成为一名公安干部。

    就在这时,村里的老支书找到她谈话,希望她帮忙搞互助组。

    徐建春犹豫了半天,终于做出了决定——留在村里当农民。

    父母很不理解,村里这么穷,为啥放弃这么好的机会,留在农村当农民?读书上学,有了知识,参加工作,才能建设新中国,才能报答毛主席的恩情啊!

    徐建春的决心出奇地坚定,回答也无懈可击:“新中国需要我们建设,但新中国需要各方面的人才,留在农村当农民,也是建设新中国!”

    父母沉默了,这孩子有自己的主意,强求不得。

    毛主席曾说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徐建春很快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毛主席这番话是多么英明。

徐建春在田间向老农学习农业生产技术

    1951年,胶东一些农村开始自发搞互助组,就是几户人家结成一个组,在农业生产中互帮互助,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这是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早期的合作组织雏形。

    徐建春上过几年学,有文化,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她觉得这个互助组很有前途,便主动带头找到村里的四户人家,说服他们和自家组成了一个组,她还自告奋勇担任了互助组组长。

    这一年的徐建春只有17岁,村里很多人瞧不起她,觉得她是个黄毛丫头,连农活都不会干,怎么还能当好什么互助组组长?鬼才信!

    可事实却让他们大跌眼镜。

    徐建春生性要强,脑子活,办法多,又能吃苦耐劳。胶东一带,妇女只管家务劳动,没有下田耕地的习惯,徐建春却不管,她带头向老农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很快成了干农活的行家里手。

    秋季麦收时,互助组里的男性劳力不够,徐建春就发动年轻妇女下地帮忙,年纪大的妇女干不了农活,徐建春就把她们组织起来成立农忙托儿所,统一看管照顾孩子,解除后顾之忧;农闲时,徐建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文化知识,把大家尤其是妇女们组织在一起,学读书写字。

    在徐建春的带领之下,互助组搞得井井有条,热火朝天。慢慢地,村里人转变了对她的看法,这个姑娘小小年纪像个初生牛犊,天不怕地不怕,还真是一个“女汉子”,自愿加入她这个互助组的人也越来越多,互助组不断壮大起来。

徐建春在田间劳动

    这个时候,徐建春表现出自己的组织领导才能,她对互助组实行民主管理、分工负责,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后吕家村的农业生产合作化逐渐走在了全县乃至全省前列。

    是金子总会发光。17岁大姑娘办互助组的先进事迹很快被当地党委政府发掘,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在农业生产合作运动方兴未艾的50年代,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宣传的典型。

    1952年10月,《山东青年》率先以《前年她是个女学生,现在成了模范的互助组组长——模范团员徐建春访问记》为题,介绍了徐建春在农村兴办互助组的先进事迹。

    紧接着,徐建春在共青团山东省第一届代表大会上受到表彰奖励,一下子被选成为共青团山东省委候补委员,还被推荐参加了当年的北京国庆观礼。到了1953年,徐建春更是被推荐参加第三届志愿军慰问团,随团到朝鲜对人民志愿军进行了访问!

    光环来得太快,让徐建春有些始料未及,但是她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荣耀之路”才刚刚开始。在这个特殊时代,她很快就会成为一颗星光璀璨的明星,成为全国青少年心目中的楷模。

    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号召农村的中小学毕业生回乡务农,这篇社论可以说是吹响了知青下乡运动的号角,尽管当时还没有大规模“上山下乡”,但全国已经需要一个扎根农村的知识青年典型作为标杆。

徐建春在组织农业生产

    就在这一年12月,徐建春正式任后吕家村人民公社社长,她的出现甚至比《人民日报》这篇社论还要早,成为当时最好的宣传典型。

    1954年3月12日,《人民日报》转载了山东《大众曰报》的文章《徐建春一一农村知识青年的好榜样》。作为党报,《人民日报》具有强烈的导向性,正式树立了徐建春先进典型的形象。

    从此,徐建春的名字像春风般迅速吹遍全国各地,徐建春也乘着春风,迅速成长。

    1954年7月,徐建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1月,徐建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徐建春的出色表现很快引起高层领导的注意。

    1955年2月,徐建春出席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耀邦接见了劳动模范中的青年代表,他一眼就认出了人群中的徐建春,指着徐建春说:

    “你就是徐建春吧,是山东的高小毕业生,农业社长,年轻的社长。”

向徐建春学习的连环画

    进京受毛主席接见,留下点烟经典照片

    在胡耀邦的亲自关怀下,徐建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伴随《人民日报》、《大众报》、《文汇报》等报纸对徐建春的大力宣传,徐建春的光环更加闪亮。1955年4月,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向徐建春学习的活动,在团中央倡议下,全国中小学迅速掀起一股向徐建春学习的热潮。

    不到2年的时间里,徐建春已经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明星,全国各地青少年的来信像雪片一样纷纷寄来,一共有4 万多封。一一回信是不可能的,但不回信徐建春又觉得“非常惭愧不安”。想来想去,她想到了报道自己事迹的《大众报》。

    1957年4月,《大众报》发布了一篇特殊文章,内容是徐建春写给全国青年的一封回信:

    “每天我除了开会研究工作、访问社员外,总愿意到地里和社员一起劳动。我觉得劳动是最大的愉快和幸福。特别是在收割庄稼的时候,看到那场里堆满的劳动果实,看到一车一车交给国家的公粮和卖给国家的余粮,看到社员们喜笑颜开地分配着粮食,吃着那香喷喷的新粮食,这时候,我就深深地感觉到劳动的愉快和幸福。这种愉快和幸福,对于没有参加过劳动的人来说,是不会享受到的。”

    字里行间,充满了作为劳动者的骄傲感和自豪感,读来分外亲切。

徐建春在《大众报》上给读者的信

    徐建春接着写:

    “有的同学认为,参加农业生产,学习几年的知识就算白搭了。我不同意这样的认识。从当互助组长到农业社长,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不够用……没有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是不行的。就是参加农业生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信的内容很实在,没有真切的劳动实践,是写不出来如此内容的。

    最后,徐建春倡导:“同学们,祖国的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在等待着你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运用自己的知识,施展自己的武艺吧!”

    就在回信发布后的第二个月,1957年5月,共青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徐建春作为全国青年代表,赴北京参加会议,当选为共青团中央委员。

    从一个基层农村的普通姑娘,到共青团中央委员,徐建春只用了5年,一切如梦幻一般。

    但更梦幻的还在后面。

    大会开幕当天,徐建春见到了《中国青年报》的摄影记者洪克。

《文汇报》关于徐建春的事迹报道

    洪克原本是《山东青年报》的记者,1952年《山东青年报》对徐建春的报道就是他负责的,所以他跟与徐建春早就熟悉。见到徐建春后,洪克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小徐,毛主席要来看望你们了!”

    “什么?”徐建春一时没反应过来,“洪记者,你说的毛主席,真的是毛主席嘛?”

    洪克笑了,“这还有假,全国只有一个毛主席!”

    徐建春赶紧招呼小伙伴过来,告诉了大家这个好消息,姑娘们兴奋极了,叽叽喳喳,都在讨论见了毛主席该怎么说,怎么办,怎么跟毛主席握手,最好能和毛主席合影。

    “你们想要合影,这简单,但你们要答应我一个条件”,洪克在一旁说。

    “什么条件?”徐建春好奇地问。

    洪克回答道,“毛主席会见你们的时候,我负责拍照,你们要看我的眼色,见机行事,咱们配合一下,我才能抓拍好场景,拍出一张好照片,把毛主席和你们都拍进去。”

    徐建春高兴地点了点头,“我们一定听你的!”

徐建春在农田劳动

    果然,到了会间休息时,毛主席过来看望大家了。

    毛主席坐在沙发中间,徐建春和姐妹们自觉围拢在毛主席身边,聆听主席教诲。

    看到这么多年轻的知识女青年,毛主席也很高兴,随手就摸出了一根烟。

    洪克赶紧向徐建春使了个眼色,徐建春恰好坐在毛主席身边,立即心领神会,眼疾手快地拿起放在桌子上的火柴,抽出火柴,一下子就划着了。

    毛主席手指夹着香烟,把头伸了过来。

    咔嚓!洪克赶紧按下快门,历史就这样定格了。

    照片公布后,迅速引发全国人民热议,其中新华社的评价点出了这张经典照片的精髓:

    这张毛主席和青年在一起的照片是记者在休息室拍的,它反映了毛主席和青年们那种融洽、亲密的关系,也反映了青年们对毛主席的尊敬和爱戴。照片上虽然只有近十个青年,但却是全国青年和毛主席之间的关系的缩影。画面上徐建春正在为毛主席的香烟点火,给人以极亲切的感觉。青年们把毛主席看作伟大的领袖和导师,也把毛主席看作我们大家庭里的长者,照片表现了青年人对领袖的热爱。

    经典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的意义可以永久流传,这张照片就是如此。

徐建春为毛主席点烟的经典照片

    说完这张经典照片的拍摄过程,我们继续回答照片背后的三个问题。

    其实,比这张经典照片只晚了一两秒钟的,还有一张照片。

    洪克拍摄这张照片的几乎同时,新华社摄影记者郑小箴也在现场,她与洪克并排站立,所拍到的画面与洪克拍的那张一模一样,只是摁快门的时间晚了一点点。

    烟点着后,毛主席深深吸了一口,赞赏地点点头,右手握住徐建春的手,笑着说:

    “我这是在跟细菌作斗争啊!”

    幽默风趣的话语让青年们的紧张情绪一下子松弛下来,主席笑了,大家都笑了。

    这是一个难得的瞬间,郑小箴按下快门,又一个历史时刻瞬间定格。

    画面上,徐建春已经放下火柴,毛主席位于最显著的中央,左手夹着点燃的香烟,右手握着徐建春的手,正开怀大笑;青年们簇拥在四周,视线都集中在中间,集中在毛主席身上,他们虽然是不同的服装,不同的民族,但脸上都充满了同样的笑容,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郑小箴拍摄的照片:毛主席与徐建春握手

    从内容看,郑小箴拍摄的照片似乎更加和谐,更符合主流,照片里所有人都在开怀大笑,但是洪克拍摄的照片抓了徐建春给毛主席点烟的瞬间,反映了伟大领袖和青年们亲密无间的关系,显得更加生动、更加稀缺,无疑具有更加广泛深刻的宣传意义。

    正因为如此,以后官方宣传报道中,洪克拍摄的点烟照片被选定为正式公开版本,并被各大报纸转载,流传越来越广、越来越久,成为传世经典,而郑小箴拍摄的那张照片则被“雪藏”,逐渐变得不为人知,但照片中的毛主席和青年们开怀大笑的场景,也足以成为经典。

    毛主席一边抽烟,一边和代表们亲切交谈,他勉励大家在各自岗位上为新中国做出更大贡献,还特别对徐建春说:“我知道你,最年轻的女社长嘛,农村知识青年的好榜样,要再接再厉,好好干,带着农村青年一起干,新中国的建设,离不开你们青年人!”

    徐建春激动地使劲鼓掌,回答说:“毛主席,我一定牢记你的教诲,好好干!”

    会见结束后,徐建春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毛主席他老人家这么平易近人,我一定牢记毛主席的教诲,加倍努力,为建设新中国贡献全部心血,绝不辜负毛主席的期望!”徐建春暗暗鼓励自己。

毛主席和徐建春等青年合影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瞩目:井陉举办高规格研讨会!意义重大!
·下一篇:无
·瞩目:井陉举办高规格研讨会!意义重大!
·特稿:常州淹城野生动物世界“熊”孩子游乐场,网红游乐项目免费玩!(图)
·特稿: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领导/名家鞭策祝贺“蔡诗国兄妹四诗人诗选朗诵会”(组图)
·特稿:缅怀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 赓续革命先辈的精神血脉
·特稿:颂领袖毛泽东
·特稿:颂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一生的友谊(组图)
·陈德延:昊苏大哥赠我《陈毅诗词选集》(组图)
·特稿:常州淹城野生动物世界“熊”孩子游乐场,网红游乐项目免费玩!(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1957年,那个给毛主席点烟的女青年,后来怎么样了(
瞩目:井陉举办高规格研讨会!意义重大!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委员赴王稼祥纪念园
特稿:常州淹城野生动物世界“熊”孩子游乐场,网红
中红网红色图库: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主
特稿: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主席纪念堂(
特稿:领导/名家鞭策祝贺“蔡诗国兄妹四诗人诗选朗诵
莫远征、韦江胜:缅怀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 赓续革命先
特稿:缅怀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 赓续革命先辈的精神血
特稿:颂领袖毛泽东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