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习近平2021年4月27日在广西考察后指出:广西红色资源丰富,“要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革命意志。”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我们整理了“缅怀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 赓续革命先辈的精神血脉”一文,旨在更好地推动广西尤其是桂西北地区党员发扬革命传统、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聚集强大伟力。】
解放战争时期广西桂西北的“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由原加马武工队、凤凰山游击队、桂西北人民解放军第五团等革命武装组建而成,是中国共产党在桂西北地区建立的一支革命武装力量,为广西全境解放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一、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成立的背景
(一)国民党的“三征”政策逼民揭竿而反。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执意发动内战,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内战爆发给全国人民造成沉重的负担,国民党当局为了补充内战的消耗,在国统区延续其更加沉重的“三征”政策。“三征”即征兵、征粮、征税。“征兵”即是拉壮丁,强迫青壮年加入国民党军,以补充内战消耗的兵员;“征粮”“征税”即经济剥削,也是为了补充内战的消耗。“三征”加深了广西国统区桂西北广大穷苦人民负担,加深了该地区的阶级矛盾,逼着桂西北广大劳苦大众揭竿而起反抗以求生存。
(二)广西各地开展的武装斗争为桂西北民众树立了榜样。1947年4月,广西省工委在横县召开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开展敌后武装斗争的重要指示,会议确定:“放手发动群众,积极组织武装起义,在国民党大后方开辟第二战场”。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根据横县会议的决议,广西各地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武装起义。先后发动了英家起义、古思起义、古城起义、桂北武装起义、上思起义、都安三六武装起义等大大小小十余次武装起义。两年时间共建立了11个稳固的游击根据地,发展了12支师级武装力量,形成了4万余人的敌后游击队强大力量,游击区遍及广西的97个县。广西的敌后武装在解放战争时期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及保安团4万多人,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在广西的反动势力。势不挡的武装斗争大势,极大地鼓舞着桂西北民众,组织起来以革命武装手段消灭反革命武装势力便成为桂西北民众的唯一选择。
(三)党适时组建成立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都宜忻地区地处桂西北凤凰山和红水河之间,东部为凤凰山,西部、南部为红水河,北部黔桂铁路经过宜山通往柳州,是广西连接贵州的重要交通线。都宜忻地区有53个乡,总面积共6200平方千米,并且远离南宁、桂林等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都宜忻地区人口以少数民族为主,壮族人口约占百分之七十,世代饱受地主、乡绅的欺凌,革命热情高,反压迫、反侵略的气概十分强桿。中共桂柳区工委(隶属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及时抓住这些有利因素,在该地区建立了游击区,并于1947年8月将原加马武工队、凤凰山游击队、桂西北人民解放军第五团等革命武装组成“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选择忻城加马地区和上林古思地区作为开展革命斗争根据地。
二、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开展的革命斗争
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成立后,在中共桂柳区工委领导下,按照上级意图,紧密配合一线战场,开展了各种卓有成效的革命斗争。
(一)开展反“三征”斗争。为了提高群众觉悟,宣传革命思想,发展革命群众反抗国民党实行的“三征”政策,加马地区的地下党员从办学习班培养骨干入手,将群众组织起来。1947年7月上旬,冷水屯发展第一批革命同盟小组成员,以后组织不断扩大。到9月底,冷水屯周围的24个村屯都建立了革命同盟小组,以冷水屯为中心,发展40多个村屯,到1948年春,长流、联团、马泗一带同盟成员发展到400多人,大的村屯成立了核心组,建立武装。在发动与组织群众过程中,为了有组织地发动群众反“三征”,许多地方开始探索建立反“三征”组织,进行有组织的斗争。1948年3月,共产党员莫江白在冷水屯召集同盟小组骨干,成立马泗地区反“三征”委员会,并成立纠察队,由孙炳辉任队长,负责保卫革命群众、应对下乡征兵、征粮、征税的国民党乡警。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加马地区的革命群众总结出了多种反“三征”办法。如反征兵采取“拖、走、保、抗”(即拖延时间不应征、被征后逃走、保护被征的壮丁、武装抵抗征兵)等办法,将 都宜忻地区的反“三征”斗争如火如荼,不但打击了国民党地方反动势力,还壮大了革命队伍,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二)发展壮大党的力量。1947年8月,中共桂柳区工委书记陈枫和党员吴师光、丘铮在忻城县大塘乡睦邻村召开党员会议,陈枫传达了横县会议的决议,并决定成立上忻工委,领导上林、忻城的武装斗争,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地下党组织活动,建立党支部。1948年3月,负责加马地区的负责人莫江白,在马泗成立中共马泗支部,并任支部书记。接着,中共马泗支部改为中共加马支部,党员发展到20多人;都安夷江党支部成立,覃宝龙任书记;加仁党支部和清潭党支部成立,书记分别为樊大、樊茂春;永定党支部成立,书记韦必达;中共宜山县城支部成立,书记韦勋猷;三岔、大塘党支部成立,书记分别为陈诗、韦必达;中共柳江县工委成立,书记梧裕茂。至1949年底,上忻工委先后建立10个支部(县工委)。
(三)壮大地方革命武装。1948年5月,莫江白在马泗建立加马武工队,最初全队人数30人;同年7月,夷江党支部在九渡地区先后建立加泵、九成等武工队,有20多人20多条枪;1949年2月,都安夷江地区党组织成立夷江武工队,都安拉烈也成立了武工队。各地武工队的建立,标志着都宜忻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为凤凰山游击队的建立和都安“三六武装起义”奠定了基础。1949年3月中旬,加马武工队扩编为凤凰山游击队,队员160人,有重机枪2挺,轻机枪3挺,长短枪150支,由梧裕茂任队长,莫江白任政委。4月26日,凤凰山游击队围攻拉寨村,公开开展武装斗争。之后游击队取得两次袭击国民党忻城县特编队、袭击欧洞联防队的胜利,巩固了革命根据地。1949年3月6日,夷江党支部领导“三六武装起义”,参加起义的武工队整编为桂西北人民求生队三六支队。三六支队成立后,连续攻下国民党的6个乡公所,直逼都安县城。1949年4月26日至5月18日,中共桂柳区工委对整个都宜忻地区地区的革命武装进行整编,组建新的桂西北人民解放军第五团,并主动出击,向忻城发起攻击,解救被关押在监狱里的游击队员樊设典等人以及进步学生和100多名无辜群众,缴获重机枪3挺,步枪13支和医药用品、军用物资一批,极大鼓舞了队伍士气,给国民党地方反动势力造成巨大威慑。到1949年6月国民党桂林绥靖公署调集国民党军队及宜山、忻城等四个县的“自卫队”4000多人,对都宜忻游击区进行围剿。由于敌强我弱,第五团被打散,损失惨重,在突围中团负责人莫江白与部分战士被俘,从容就义,年仅31岁。
(四)重振军威向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北山突围战的失利,是桂西北人民解放军第五团自成立以来遭受的最大挫折。为重振士气,总结失利教训,广西省农委委员路璠到都宜忻地区领导革命,提出了新的革命任务,即“大力放手发动群众,巩固老区,扩大队伍,重振军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迎接大军解放广西”。10月26日,都宜忻党军干部会议召开,将中共上忻工委扩大为中共都宜忻工作委员会,工委书记路璠,副书记吴师光,将桂西北人民解放军第五团扩编为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路璠任总队司令员兼政委。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成立后,作出“集中火力打击反对人民、反对我军的反动头子及地方恶霸、首要特务,并消灭其武装”的斗争决策,9月初到10月底,都宜忻总队不断收复失地,扩展新区,并在滩石隘口伏击国民党三县联防队,击退敌人1000多人的进攻,巩固了游击根据地。
三、都宜忻总队对广西全境解放的历史贡献
自1947年8月至1949年12月的两年多时间里,都宜忻总队通过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斗争,为广西全境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歼灭国民党残余势力,迎接人民解放军南下。都宜忻总队活动遍及都安、宜山、忻城、柳江、罗城、天河等县,在武器装备差距巨大的情况下,经历大小战斗90多次,共歼敌1274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打破了国民党反动头目莫树杰的围剿,重创王子君部,两次攻占忻城县城,为人民解放军南下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开展统战工作,壮大革命力量。都宜忻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不仅需要革命武装,还需要对敌人和民主人士开展统战工作。1947年上忻工委成立之后,就争取到了民主人士忻城中学校长莫承宣的支持,得以在忻城中学开展工作、发展党员。上忻工委还对国民党委任的村长、乡长开展统战工作,建立“白面红心”政权,即暗中策动国民党委任的开明乡长、村长加入革命,在不放弃国民党委任的职位的情况下为革命工作。据统计,从1949年5月至12月,经过都宜忻工委的统战工作,都宜忻地区国民党地方武装宣布起义或投诚的队伍(10人以上的)16支,起义投诚人员141人,献出重机枪1挺、轻机枪5挺、步枪113支,冲锋枪及手枪5支,加快了国民党统治的瓦解。
(三)建立红色政权,发动群众稳定局势。1949年5月18日,上忻工委在马泗乡成立凤红区政务委员会,全面接管都宜忻地区的政务工作。11月26日,都宜忻人民解放总队在思练梅岭村宣布成立忻城县人民解放委员会,在忻城县人民政府成立之前行使行政职能。中国共产党在都宜忻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红色政权对稳定局势,巩固根据地,争取和平民主人士的支持,筹备建立人民政府,为广西的全境解放作出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