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朱佳木会长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一文,是2017年10月25日出席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时的发言,曾发表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第8期。今在本公众号推出,以飨读者。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相比其他组成部分,又具有许多自身的鲜明特色。其中主要体现在:一、更加强调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改革要给人民获得感,具有更加鲜明的人民性;二、更加强调共产党员要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革命理想高于天,具有更加显著的革命性;三、更加强调中国共产党要保持一贯的原则立场、战斗作风、斗争精神,共产党人要发扬应有的战斗风格,具有更加强烈的斗争性。有了这一思想作为我们党的行动指南,必将给我们国家带来新的面貌、新的气象,确保我们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民性 革命性 斗争性
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是十九大取得的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成果。
如果说邓小平理论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回答新形势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要回答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那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着重回答的问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同这个问题之间有关联,但不完全是一个问题,不等于弄清楚了前者,就自然而然弄清楚了后者。社会主义是带普遍性的概念,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带特殊性的概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是一个崭新的问题。自从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我们党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理论探索,取得了许多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向我们提出的一个新的重大时代课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理论探索,系统回答了这个课题,从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可以看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包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等,也包括由14条原则构成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和其他组成部分相比具有许多自己的鲜明特色。我认为,其中最大的特色有以下几点。
第一,更加鲜明的人民性。
改革开放前,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客观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经验,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不允许个体私营经济和市场调节存在,也不允许除按劳分配之外的其他分配形式存在。其结果一方面使权钱交易基本失去了滋生土壤,另一方面也抑制了经济的灵活性和群众的积极性,助长了平均主义,束缚了生产力发展。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出发,提出允许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先富起来,并将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大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但与此同时,一些同志对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可能给我们党带来的危险失去警惕,少数人趁机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打着改革旗号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还散布“为人民服务”是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陈旧观念”,提出“共产党也有自己的特殊利益”等错误观点,使党的宗旨意识在一部分同志思想中逐渐淡薄,商品交换原则侵蚀到党内政治生活,以至“四风”问题突出,贪腐现象严重,人群、行业、地区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引起广大基本群众不满,威胁党的执政基础。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复提醒全党要不忘初心,不断强调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改革要给人民获得感。
早在党的十八大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就在会见中外媒体时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同日发表的《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的六个方面工作》一文中他又指出:“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他进一步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意义,也不可能持续。”“我国社会历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上他又说:“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针对所谓“我们党有自己特殊利益”的言论,他更是旗帜鲜明、斩钉截铁地指出:“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得到了更加集中和充分的阐释。报告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从“顺应人民意愿”到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到“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从“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到“把人民利益始终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到“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使各级人大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从“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到建成“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从“人民群众反对、痛恨什么,我们党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到“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等等,可以说处处闪烁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光芒。报告直到最后一个自然段,仍然借用《礼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古训,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如果要比哪个词汇在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恐怕非“人民”一词莫属。像这样通篇强调、贯彻党的宗旨的报告,在历次党代会中是不多见的。而这恰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特色。
第二,更加显著的革命性。
改革开放前,我们党曾一度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提出过“破除资产阶级法权”,也考虑过取消工资制;后来,又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改革开放后,我们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时,又有少数人以此为借口,反对社会主义社会还要继续进行革命,甚至提出什么“共产主义遥遥无期”、“要给共产党改名”、“要把我们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等荒谬观点和主张,使“共产主义理想”、“革命”等词汇一度成为“左”的代名词。常识告诉我们,“革命”并不完全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我们党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相对于世界资本主义秩序来说也是革命。党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否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同时,强调“这绝对不是说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不需要坚决继续进行各方面的革命斗争”了,指的正是这种意义的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指的也是这种意义的革命。
强调“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当然不是说共产主义很快就要实现,而是要求共产党人牢记党的最终奋斗目标,不要在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时迷失大方向。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共产主义遥遥无期”的谬论,引用陈云关于“共产主义遥遥有期,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的话,所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他针对“给共产党改名”的议论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所要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他针对一些同志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现象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所要表达的还是这个意思。他说:“我们现在做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情,但不能忘记初衷,不能忘了我们的最高奋斗目标。在这个问题上,不要含糊其辞,语焉不详。含糊其辞、语焉不详是理想信念模糊甚至动摇的一种表现,好像这个东西太遥远,我们也拿不准,所以就不愿提及了。眼前的事情,我们看得到,所以敢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敢提,‘两个一百年’敢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就能实现了,看得挺准,更敢提......我们要坚定信念,坚信它是具有科学性的。”他指出:“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思想体现的也很充分。只要同历次党代会比较一下就不难看出,“共产主义理想”、“革命”等词汇在这个报告中出现的频率同样是相当高的。比如,报告中重申了习近平总书记过去五年一再讲过的:“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把坚持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回顾党的历史部分,报告一上来就引用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论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并高度评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重要意义。报告除了继续使用历次党代会所使用过的“革命军人”这一概念外,还首次提出“革命文化”的概念,指出“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泉;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所有这些,可以说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所在。
第三,更加强烈的斗争性。
改革开放前,我们党一度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过分强调斗争哲学,不该斗的也斗。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停止了这个不适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党内外一些人又出现了另一种偏向,即怕矛盾,怕斗争,怕得罪人,甚至一度面对走私猖獗、腐败成风、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宗教极端势力和各种分裂势力的挑衅,也不敢理直气壮地采取处置措施。有人还曲解邓小平理论,用“不争论”为不作为开脱。针对这些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方面大力倡导我们党一贯的原则立场、战斗作风、斗争精神;另一方面以身作则,在从严治党,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反对台独、疆独、藏独、港独分裂势力等问题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全党做出了表率。他说:“我国曾经有政治挂帅、搞‘阶级斗争为纲’的时期,那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也不能说政治就不讲了、少讲了,共产党不讲政治还叫共产党吗?”他指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决不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对于国内外敌对势力散布的政治谣言和奇谈怪论,“我们不能默不作声,要及时反驳,让正确的声音盖过它们。这与韬光养晦或不争论是两码事。”他批评“一些单位和党政干部政治敏感性、责任感不强,在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上含含糊糊、遮遮掩掩,助长了错误思潮的扩散。”他告诫“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当战士、不当绅士,不做‘骑墙派’和‘看风派’,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积极投身宣传思想领域斗争一线。”他说:“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不愿意甚至不敢坚持党性原则,岂非咄咄怪事?”他还引用毛泽东关于“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的格言,用以提倡共产党人发扬应有的战斗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