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罗援将军:挺进西藏,穿越昆仑铸忠魂——《百面战旗红》之 “进藏先遣英雄连”(组图)
2021-08-11 09:34:28
来源:银河悦读
作者:罗援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来自于对党的忠诚和对祖国的热爱。七十年前,在雪域高原生命禁区一支英雄的连队创造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叫“老西藏精神”。

    何谓“老西藏精神”?就是对党绝对忠诚的精神。

    1950年1月2日,毛泽东主席一声令下:“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我军闻风而动,从四川、云南、青海、新疆四路进军西藏。

    西北军区决定新疆军区派出部队进军西藏阿里地区,配合主力解放西藏。为此,新疆军区组建了骑兵师,骑兵师三次派出侦察小分队,向雪域高原发起挑战。

    三次挑战,两次失利。无情的雪崩,恶劣的生存环境先后夺去了三位战友的生命。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困难并没有吓倒英雄汉,侦察小分队克服重重困难,以自己的生命和忠诚丈量昆仑山,绘制出了进军藏北的路线图。

    7月27日,独立骑兵师决定以1团1连为“进藏先遣连”,向西藏挺进,向无人区挺进,向生命极限挺进,开始了他们的忠诚之旅。

    何谓“老西藏精神”?就是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的精神。

    先遣连出发前,新疆军区王震司令员、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都将自己随身携带的药品、指北针、皮大衣、翻毛皮鞋配发给先遣连。骑兵师师长何家产将全师最好的一批战马连同自己的心爱坐骑送给了先遣连。而先遣连也发誓,将胜利的旗帜插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

    上下同欲,力能断金。

    何谓“老西藏精神”,就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面对极度高原缺氧的生死考验,一些战士产生了畏难情绪。怎么办?共产党员上!在党员会议上,指导员李子祥说:“进藏是党中央、毛主席交给咱们的光荣任务,我们决不能被艰难险阻所吓倒,不仅要战胜雪山冰川,还要把胜利的红旗插上阿里高原。今天的议题只有一个,要求共产党员在艰难时树立起榜样,带领大家战胜困难,迎得胜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时还是非党员的连长曹海林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到:“地狱般的高原环境让大家对翻越界山失去了信心,关键时刻20多名党员勇敢站出来向党组织要任务、压担子,共产党人伟大呀。也就是在那一刻,我决定向组织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何谓“老西藏精神”?就是坚韧不拔,勇当先锋的精神。

    先遣连进入藏区后,陷入无房、缺衣、缺粮、断药、断盐的绝境。即便这样,先遣连也从未向藏胞伸手张口。官兵们掘地为屋,猎兽为食,磨骨为针,缝皮为衣,燧石取火,坚守藏北。在零下30多度的阿里高原,建造了人民军队的第一座地窝子军营。

    祸不单行,先遣连除了陷入饥寒交迫之外,又遇到了高原肺水肿病。几乎每天都有战士倒下,最多的一天先后牺牲11人。王震司令员感叹:“这是历尽我军长征以来的最大之不幸,最重之苦难……”

    1951年5月6日,骑兵师党委决定后续部队提前进藏。当后续部队赶到先遣连驻地时,先遣连总指挥李狄三已经处于病重弥留之际。他写给师党委的最后一封信:“先遣连进藏牺牲很大……我的工作没有做好,请党宽恕。”

    长空悲咽,高原肃穆。王震司令员泪流满襟,发来唁电:“为李狄三同志举行隆重追悼会,厚葬烈士,树碑永志。”

    先遣连为了挺进西藏伤亡过半,上级决定由后续部队担负进军阿里噶大克的任务,先遣连休整。

    闻讯,先遣连全体官兵联名致电骑兵师党委:“……坚决要求担负进军噶大克的先遣任务,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要将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英雄连全体官兵珍惜荣誉,不当尖兵,有负厚爱,愧对烈士。”

    这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1951年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授予新疆军区骑兵师1团1连“进藏先遣英雄连”荣誉称号,并为全体先遣连人员记大功一次。

    有这样的英雄部队在,有这样的伟大精神在,谁敢犯我!

    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印度等国家现在仍在中印边境蠢蠢欲动。最近,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印度公然会见了十四世达赖的代表。虽是“故技”,但已经不能“重演”,因为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了。当年的“无人区”,现在已经变为“有人区”;当年的“牦牛之路”现在已经变为“高速公路”和“铁路”。唯有不变的就是“老西藏精神”和在雪域高原高高飘扬的“进藏先遣英雄连”荣誉战旗。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西藏地方政府上层少数分裂分子在帝国主义势力挑唆、策动下,拒不承认新中国,企图将西藏从中国分离出去。为此,毛泽东主席于同年11月23日致电西北军区司令员彭德怀,赋其进军西藏任务。1950年1月2日,毛主席在莫斯科出访时又给西南军区司令员刘伯承等人发报:“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越早越有利,否则,夜长梦多。”在此期间,中央军委做出了“多路向心,解放西藏”的战略部署,命令部队从四川、云南、青海、新疆四路进军西藏,坚决粉碎国际反华势力策划西藏独立的阴谋。

    一、遵照“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指示精神,三次派侦察队踏进征服雪域高原的生死之路……

    1950年初,西北军区决定新疆军区派出部队进军西藏阿里,配合主力解放西藏。为此,新疆军区组建了骑兵师,担负“出兵藏北,解放阿里”的任务。为摸清进藏道路和敌情,骑兵师三次派出侦察小分队,向雪域高原发起挑战。

    第一次,挑选了10名侦察员,由师侦察参谋彭清云率队。临行前,师长何家产交给彭清云一张地图说:“关于阿里的情况我们一无所知,地图上阿里只标着一个名字噶大克,是阿里的首府所在地。你们的任务就是把进藏地形、地名和行走路线标注在地图上,形成明确的进藏路线图,为后续部队进军阿里做好准备。”

    5月1日,侦察队从昆仑山北麓的于田出发,沿维吾尔牧民放牧路线行进,走入昆仑山区后,便无路可行。5月8日,当侦察队爬到海拔四千多米的大坂时,突然身后传来一声轰隆隆如闷雷着地般的巨响,雪雾腾空而起,可怕的雪崩发生了!走在队伍最后的报务员李海发和侦察员杜东江,躲避不及,连同他们的乘马、驮马和电台都被无情地埋在了几百米宽的雪障下。面对残酷的现实,侦察队员们悲愤不已,又无可奈何。没有了电台无法与上级联络,彭清云斟酌再三,决定立即撤回,调整兵力,再行侦察。5月16日,侦察队无功而返。

    第二次,师部增派了身体健壮的曾仁义医生随队,仍由彭清云带队,于5月20日出发。6月3日傍晚,来到一个湖边,为准备第二天翻越海拔六千多米的昆仑山脊,彭清云决定先在湖边宿营。侦察员拉马到湖边饮水时,马嘴挨上湖水就是不喝。曾医生拿起水壶灌满喝了一口后立即呕吐并急喊“大家别喝,湖水有毒!”彭清云拿起水壶舔尝一下,立刻感到苦涩得舌根发麻,怪不得军马不饮,大家只好以雪代水。

    夜幕降临,寒气逼人,侦察员们手脚并用围堆雪墙,拉上雨布,盖上皮大衣,枕马料袋就寝。拂晓,彭清云钻出雪窝,唤醒大家起身备马,见曾医生仍没有醒来,便揭开雨布,摇其身体,人已经僵硬了。很明显,曾医生是喝了湖水中毒致死的。他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大家的生命。

    两次出师未捷,却先后有曾仁义、李海发、杜东江三位年轻的战友长眠昆仑,可见任务艰巨,前途未卜。彭清云想到上级要求在6月10日前完成任务,现已过13天,出发时所带的给养也所剩无几,前面却是高高的昆仑山脊和无边无际的无人区,遂请示师部。师部回电:“立即返回”。6月11日,侦察队再次铩羽返回于田。

    第三次,师首长对彭清云两上昆仑取得的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决定进一步加强侦察队力量,仍由彭清云带队,再闯昆仑山脊生死路。

    6月16日,侦察队从于田再次出发,沿着雪域高原顽强地向前推进,一张全新的进藏路线图在他们的手上渐渐显形。7月17日,经过31天的艰难行军,克服了一个个难以形容的困难,他们终于翻越了昆仑山脊,踏进了藏北高原。在一座小山旁,侦察员们发现了数户藏族牧民,得到了所需的情报和地理位置,并绘制出了进军藏北的路线图。向师部汇报后,胜利返回。

    二、奉命高举“向西藏大进军”的旗帜,进藏先遣连勇敢穿越昆仑高原的生命禁区……

    根据侦察队的情况汇报,进军藏北不宜大部队开进。新疆军区决定派一个连的兵力先行进藏设站。7月27日,独立骑兵师决定以1团1连为“进藏先遣连”,任命1团保卫股长李狄三担任总指挥,曹海林任连长,李子祥任指导员,彭清云任副连长,并从骑兵师精挑30多名党员和战斗骨干加强先遣连。全连共137人,由汉、蒙古、回、藏、维吾尔、哈萨克、锡伯等7个民族组成。先遣连编为三个步兵排一个机炮排,配备电台一部,370匹(峰)战马、骡、骆驼。

    出发前,新疆军区王震司令员拿出毛主席在西柏坡送给他的四支盘尼西林转交给先遣连;二军军长郭鹏将随身使用多年的望远镜和指南针配发给先遣连;二军政委王恩茂得知先遣连缺少皮大衣和翻毛皮鞋时,当场脱下自己的皮大衣,并命令将配发给军师级干部的皮大衣翻毛皮鞋收回,连同库存全部配发给了先遣连。

    8月1日,独立骑兵师在新疆于田县普鲁村一个靠河边的麦场,召开“进军西藏誓师大会”。何家产师长宣布进藏命令并为先遣连授旗。在一片震天动地的欢呼声中,先遣连官兵跃马扬鞭,踏上漫漫征程。何家产师长一直把队伍送到昆仑山脚下的苏巴什河边,分别时将全师最好的战马、自己心爱的坐骑换给了彭清云。

    8月29日,先遣连行进到新疆与西藏交界处的界山达坂,这里海拔6000多米,含氧量极低,被称为“生命禁区”,先遣连的官兵们皮肤呈现出紫色,脖子、手上青筋凸起;胸口闷得发慌,心脏好像要从胸膛里跳出来,头痛欲裂。大家用背包带把头紧紧绑住,很多人只能拽着牦牛和马尾巴才能迈步。

    夜晚,先遣连在界山达坂的雪谷里扎营,一些战士担心:“过界山达坂肯定得死人……”面对畏难情绪的出现,总指挥李狄三和指导员李子祥、副连长彭清云三人确定立即召开党员会议,稳定官兵情绪。此时,从原国民党部队起义过来的连长曹海林还不是共产党员,在会场外徘徊着。李狄三见状提议让曹连长列席会议,大家鼓掌欢迎。指导员李子祥说:“进藏是党中央、毛主席交给咱们的光荣任务,我们决不能被艰难险阻所吓到,不仅要战胜雪山冰川,还要把胜利的红旗插上阿里高原。今天的议题只有一个,要求共产党员在艰难时树立起榜样,带领大家战胜困难,迎得胜利……”

    曹海林在后来回忆中写到:地狱般的高原环境让大家对翻越界山失去了信心,关键时刻20多名党员勇敢站出来向党组织要任务、压担子,共产党人伟大呀。也就是在那一刻,我决定向组织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二天拂晓,先遣连在冰原达坂上顶风踏雪,继续勇往直前。当先遣连人马刚刚爬上积雪的山顶时,天空突然阴云密布,顷刻之间暴风雪裹着鸡蛋大小的冰雹就稀里哗啦地砸下来,猝不及防的队伍立即被砸得东倒西歪。正在大家惊魂未定时,蒙古族老兵达进才哭喊着说:“连长,不好啦!冰雹把电台和马一起砸到悬崖下啦!”

    电台摔下悬崖的消息震惊了全连,这部电台是孤军深入的先遣连和上级保持联络的唯一通讯工具,没有了电台后果不堪设想。暴风雪过后, 连长曹海林迅速组织了十几名战士用裹腿和缰绳接出一根长绳, 让身材矮小灵活、善于攀登的战士张万才顺着长绳,下到40多米的崖底,在雪地里扒出了摔死的战马和驮子上用毛毡裹着的电台。报务员迫不及待地开机调试,还好,一切运转正常。此时,所有人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先遣连这支雪域孤军,冒着严寒,踏着冰雪,在昆仑雪域高原的生命禁区绝处求生,义无反顾地向藏北推进,把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界山达坂踩在了脚下。

    9月9日,先遣连进入了藏北羌塘高原,进抵阿里改则境内的日加木,成为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支进入西藏的部队。

    10月30日,先遣连推进到藏北高原腹地的扎麻芒堡。情况报到新疆军区后,王震司令员电令:“停止向纵深发展,就地迅速转入过冬备战,自力更生,坚持到春季会师。”同时要求先遣连“不准增加藏胞一点负担,哪怕是一针一线”。

    三、与藏兵头人达成和平进驻扎麻芒堡协议,为和平解放西藏迎来第一缕曙光……

    先遣连从天而降,出现在藏北的消息很快传到阿里的噶大克,阿里噶本政府和当地达扎政团听到我军由新疆进入藏北后,倍感吃惊,便竭力造谣生事:“解放军和土匪一样来藏北也是来抢东西,残害藏民,杀生灭教的”。并以此为由,向藏民下达了三条禁令:不准和解放军接触;不准向解放军卖东西;不准给解放军带路。妄想把先遣连冻死、饿死、困死在藏北。

    面对阿里噶本政府和当地达扎政团的抵制破坏,先遣连通过调查得知,原来这里有一股土匪,经常出来抢劫藏民。为此,先遣连决定先消灭这股土匪,为藏民除害,取信于藏民。几天后,彭清云带领5名侦察员,化装成牧民侦察敌情,正好遇几名土匪抢掠牧民的羊群,将其捕获审问得知:这股残匪有90多人,驻扎在一处避风的山沟内, 平时横行羌塘高原,无恶不作。

    根据这个情况,先遣连决定乘夜奔袭,占领制高点,封锁沟口,堵死土匪出逃的通道,然后用60炮和轻重机枪火力向土匪帐篷集中攻击,经过2个多小时的激战, 全歼了这股顽匪,并缴获牛、羊、马、骆驼牲畜数千头和一些生活物品。

    先遣连随即用藏文起草通知, 让各部落统计被抢牲畜和物资数并召开归还大会,将所有缴获的牲畜、物品归还藏民。这一行动赢得了藏族同胞爱戴和拥护,羌塘各部落的首领万分感激,都说“解放军是菩萨兵”,要求藏民要热爱、帮助“菩萨兵”。

    阿里噶本政府和当地的达扎政团,见一计不成又施一计,为试探我军的实力,派出一名藏兵头领带几十名全副武装藏兵到先遣连驻地,提出要与先遣连的官兵进行“擂台比武”。

    比武那天,周边牧民纷纷赶来观看。藏兵和先遣连分别列队比赛场,彭清云首先上场,双枪齐射,枪枪命中靶心;机枪射手甘玉兆打了几组机枪点射,枪声响过,靶子倒地,赢得了藏民的阵阵喝彩。随后,毫无军事素养的藏兵也摆开架势打了一阵乱枪,但只听枪响,不见靶倒,引来围观的群众一阵嘲笑声。

    为进一步震慑心怀叵测的藏兵头人,李狄三又说:“我再送给你一个炮击表演如何?”藏兵头人不知其意,随口说“好”。接后,先遣连就用60炮表演射击,只听10声炮响后,指定目标的石堆被炸得乱石飞空,烟尘乍起,看得藏兵头人吐舌惊叹,翘首顾盼,连说:“厉害,厉害”。

    在此状况下,藏兵头人仍心有不甘,对李狄三说:“解放军打枪打炮厉害,我们再比试一下射箭怎么样?”李狄三笑着回答说:“在下愿意向贵军学习。”

    随后,一个膀大腰圆的藏兵出场,走向主席台,藏兵头人端起一碗青稞酒,藏兵一饮而尽后搭弓引箭,5支响箭连续飞出,全部中靶,周围的观众发出一片赞扬声。藏兵头人得意地拿起一张弓箭,双手托着递给彭清云。

    彭清云心中有数,大呼一声:“巴利祥子,出列!”蒙族战士巴利祥子大步走出队列接过弓箭,只见他脱掉上衣,搭弓引箭,双臂一张,“咔嚓”一声,箭未出手,弓断两截,把藏兵惊得目瞪口呆。从此,解放军力断强弓,名扬藏北。

    比武后,先遣连官兵走进了对方生活,经常和藏民一起组织联欢,参加射击、射箭、骑马、高歌、摔跤、拼酒量等一些友好比赛,只要能够促进双方感情的活动,每个项目都没有被落下。周边藏胞对先遣连渐渐放下警戒,终于明白解放军的到来不仅不会破坏当地社会风俗、宗教信仰,各民族间友好平等,生命财产还会得到保护,愿意配合先遣连工作。先遣连与当地藏兵头人也达成了和平进驻扎麻芒堡、建立解放军进军西藏联络点、共保藏民平安的五项协议,为我军和平解放西藏创造了条件。

    四、缺衣缺粮、断药断盐,在冰雪覆盖的藏北高原开始极为艰难困苦的坚守……

    先遣连官兵以过硬的军事素质和严明的纪律在藏北高原扎稳了根基,但高原极寒缺氧的自然和生存环境,却让这支雪域孤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冰雪覆盖的藏北高原,先遣连陷入无房、缺衣、缺粮、断药、断盐的绝境。即便这样,先遣连也从未向藏胞伸手张口,始终没有违反“不买藏民一粒粮、一斤盐”的诺言。官兵们掘地为屋,猎兽为食,磨骨为针,缝皮为衣,燧石取火,坚守藏北。

    10月的藏北,已经是冰雪覆盖的季节,先遣连出发前携带的帐篷已经千疮百孔,人马无处栖身,就挖地窝子当营房。在零下30多度的阿里高原,挖出了地窝子4间,马棚8座,掩体19个,交通壕249米,碉堡2座……建造了人民军队在青藏高原上的第一座地窝子军营。

    指导员李子祥负责两水泉和多木两个转运点的运输工作,两处与扎麻芒堡之间相隔300多公里。一天他与战士王兴才从两水泉乘战马返回扎麻芒堡,途径十里大坂时风起雪飘,难以前进,当晚两人下马找一背风处扎营休息,天亮后李子祥发现双手除两个大拇指外,其他八个手指头严重冻伤,都不听使唤了。王兴才帮指导员冻伤的双手戴上皮手套,扶上马回到扎麻芒堡时,皮手套被血水渗透冰冻,无法取下。连长曹海林小心翼翼地用剪刀将皮手套剪开,只见指头有的部位骨头都露出来了,卫生员用盐水消毒后将手指包扎好。十指连心,李子祥躺在铺上痛得死去活来。连长见状卷了一支大麻烟,李子祥吸后才勉强忍住了疼痛。

    随着严冬的到来,往返于两水泉——多木——扎麻芒堡之间的补给线彻底中断。为此,远在新疆的王震司令员下达了“不惜代价,接通运输线” 的命令,新疆军区先后三次组织救援。前两次救援队分别征用500头马匹、毛驴驮运物资,但在翻越昆仑山时牲畜大部分冻死,只能无功返回。第三批救援队用707头马匹和牦牛驮运1.5万斤给养再次出发。25天后,当救援队到达界山达坂只剩下30多头牦牛,牦牛的饲料也基本耗光。救援队决定大队返回,派塔里甫和肉孜2名队员拉着3头健壮的牦牛继续前行,途中遇暴风雪,塔里甫牺牲。

    肉孜赶着剩下的两头牦牛,终于在正月初七那天到达两水泉转运站,将仅存的几斤食盐、7个馕和半马褡子书信交到了先遣连指导员李子祥手上。为此,先遣连发电请求上级“再不要冒险送粮了。”

    不久,一场无情的病魔降临先遣连。这种病发病初期,先是从腿一直肿到脸上,几天后肿得皮肤裂开口子,渗黄水,最后是双目失明在痛苦中死去,而当时没有人知道这就是在高原肺水肿病,更不知道治疗的办法。春节过后,先遣连几乎每天都有战士牺牲,最多的一天先后死去了11人,有的人就倒在为战友送葬的路上。因此,坚持活着就成为先遣连当时最基本的使命。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娘娘库走出的名将罗索——安图典藏故事之二十
·下一篇:无
·特稿:娘娘库走出的名将罗索——安图典藏故事之二十
·特稿:弘扬乒乓精神的力作 助推全民健康的好书——祝贺詹文宏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起落
·九死一生的开国上将刘亚楼(组图)
·中红头条:一把日本军刀的前生今世(组图)
·特稿:一把日本军刀的前生今世(组图)
·特稿:纪念粟裕同志诞辰114周年,第一本民国时期宣传粟裕司令员的著作说唱鼓词《粟裕将
·在粟裕故居故里授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暨4A级旅游景区之时,《粟裕学概论》编写团队
·特稿:红二十八军手枪团团长詹化雨:丹心一片为革命
·特稿:关于共产党员“赓续红色血脉”的实践思考
·特稿:汇聚融媒力量 走好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方阵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罗援将军:挺进西藏,穿越昆仑铸忠魂——《百面战旗
娘娘库走出的名将罗索——安图典藏故事之二十
特稿:娘娘库走出的名将罗索——安图典藏故事之二十
特稿:弘扬乒乓精神的力作 助推全民健康的好书——祝
九死一生的开国上将刘亚楼(组图)
中红头条:一把日本军刀的前生今世(组图)
韩兢:一把日本军刀的前生今世(组图)
特稿:一把日本军刀的前生今世(组图)
宋美倩、宋甜甜:走访红色场馆·传承红色精神——洛
王子瑞:走访红色场馆·传承红色精神——洛阳师范学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