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王震司令员感叹:这是历尽我军长征以来的最大之不幸,最重之苦难……
获悉先遣连的困境后,骑兵师党委决定后续部队提前进藏。1951年5月6日,第2团副团长安志明率师部侦察连和6连共280多人从于田出发,支援先遣连。
五月的昆仑山,积雪尚未融化, 道路艰难险阻。深知先遣连官兵已经处于非常危险境地的安志明,带领部队马不停蹄地向前进发,经过23天急行军,于5月28日抵达扎麻芒堡,此时的李狄三已经处于病重弥留之际。
安志明下马直奔李狄三所住的地窝,贴近李狄三耳边轻声地说:“狄三同志,你已经光荣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部队党委和首长让我向您问好!”
李狄三此刻已经不能说话,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吃力地拿起枕边的笔记本放到安志明手中,用最后的声音说:“这是我进藏以来的工作和后事安排……”说完后便安详地闭上了眼睛,成为先遣连在扎麻芒堡牺牲的最后一人。安志明翻开笔记本,看到里面还夹着李狄三写给师党委的一封信:“先遣连进藏牺牲很大……我的工作没有做好,请党宽恕。”
长空悲咽,高原肃穆。王震司令员为此发来唁电并指示:“为李狄三同志举行隆重追悼会,厚葬烈士,树碑永志。”
因先遣连人马伤亡过半,战斗力尚未恢复。上级决定由安志明部担负进军阿里噶大克的任务,先遣连留驻扎麻芒堡休整。
消息传来后,先遣连全体官兵联名致电骑兵师党委:“……坚决要求担负进军噶大克的先遣任务,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要将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英雄连全体官兵珍惜荣誉,不当尖兵,有负厚爱,愧对烈士。”
面对这一份满怀革命英雄主义的请战电文,骑兵师党委同意了先遣连官兵们的请求。5月30日,先遣连除病号继续留守扎麻芒堡外,其余45名官兵组成先遣分队,再次踏上了进军噶大克的征程。
他们横穿羌塘高原无人区,翻越海拔7615米的冈底斯山,穿鬼湖,拜圣山等冰天雪地,经历了一年零三天的艰苦行程,牺牲了63位英雄,于8月3日胜利抵达西藏阿里噶本政府所在地“噶大克”,将红旗插上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用忠诚和生命,为新生共和国守住了3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先遣连所展示的坚强意志和不怕牺牲的“老西藏精神”,成为最闪亮的坐标,代表了新中国的精神风貌,照亮了中华民族团结共进的道路。
消息传来后,王震司令员先后两次致电西北军区为先遣连请功,并感叹:“这是历尽我军长征以来最大之不幸,最重之苦难……”
1951年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授予新疆军区骑兵师1团1连“进藏先遣英雄连”荣誉称号,并为全体先遣连人员记大功一次。这是我军历史上唯一一次为建制连队集体每人记大功一次。
从此,这支曾穿越昆仑山脊生命禁区、为和平解放西藏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连队,如盛开的雪莲花留在了藏北雪域高原,为守卫祖国西北边疆继续书写着动人的传奇。
(参与创作者:许贵青、张明金)
【附录】
荣誉战旗名称:进藏先遣英雄连 授旗年份:1951年1月30日 授旗时单位:新疆军区骑兵师1团1连 授旗领导机关:西北军区 授旗前后主要战斗序列沿革:1950年初为新疆军区新组建的独立骑兵师1团1连,1951军12月改编为藏北骑兵支队1连,后改为阿里骑兵支队1连,1968年5月整编为陆军6师18团1连,现为新疆军区6师18团装甲步兵1营1连。 战旗精神:以我之牺牲,换人民无忧山河无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