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攀越天路——范明将军率部入藏纪实
2020-05-18 09:22:57
作者:陕西三秦儿女红色宣讲团 王放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在北京签订,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党中央和毛主席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不久,西北军区政治部秘书长兼联络部长范明,被任命为中共西北西藏工作委员会书记、西北进藏部队司令员。慕生忠将军任政委,他们将率领部队挺进这条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天路”。

    进军西藏是关系到和平解放西藏、祖国统一的大事。西北西藏工委成立后的一天,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召集贾拓夫、王世泰、范明等开会,研究筹备进藏物资问题。会议根据范明的建议,提出三项计划:一是在进藏的同时,沿途种树。二是进藏时带上修路工程技术人员,沿途探测绘制一条青藏公路的路线图。三是这次进藏要像唐朝文成公主那样,带工农业技术人员,包括石刻匠。

    范明,陕西临潼人,时年38岁,大学文化,1932年加入青年团,1938年入党。

    范明回到家中,见到怀有身孕的妻子梁枫。她已被西北局任命为中共西藏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随军进藏。梁枫成为新中国首批进藏女兵中的一员。这批女兵中既有老红军、老八路,又有刚出校门的女青年。她们放弃了求学深造的机会,舒适的城市生活,抛家离子,无视女人的性别特征,毅然踏上了爬雪山,趟冰河,过草原,穿荒漠的“天路”,她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一群特殊的巾帼英雄。

    1951年8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独立支队2000余人及班禅行辕人员,共计4000余人,在香日德举行了隆重进军誓师大会后,队伍带着一万多头骡马、牦牛、骆驼、行军装备、粮秣、大量的文化教材、医药器材等物资,在激昂的歌声中浩浩荡荡出征了。

    部队行进在海拔5200米的“诺木岗”,在这个生命禁区里,人畜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人,呼吸困难、头痛胸闷、恶心呕吐;牲畜,张开大嘴巴,走几步就要停下来喘一阵粗气,严重者躺在地上打滚或卧倒不起。

    部队行进速度缓慢,气氛显得异常沉闷,出发时的歌声消失了,干部、战士脸上看不见一丝笑容,范明用沙哑的嗓子,喘着粗气,直着脖子吼起了秦腔剧诸葛亮的一段唱腔:“我正在城楼调琴韵 ,嗬!耳听得城外乱纷纷”。由于高原缺氧,吼出的声音走调跑音,惹得大家扑哧哧的笑了。文工队的锣鼓敲了起来,快板声、歌声、笑声交织起伏,部队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4天后,部队终于闯过了诺木岗,进入黄河源头。跨越了长达数百华里的沮洳、沼泽地。

    9月19日,当部队赶到通天河北岸时,所有人都傻了眼:河水暴涨,波涛汹涌,水面宽三四百米,水深15米,流速每秒2.5~3米,部队遇到了通天河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流,河面宽、流速急、水又深,徒涉显然是不可能的。三天过去了,一点退潮的迹象都没有,望着同志们一双双焦急的眼睛,看着堆积如山的物资,上万头牲畜即将吃光通天河畔的草,后果不堪设想呀!范明满嘴燎起一串串水泡,他毅然决定:把强渡的任务交给了第一大队。政委刘旭初仰起脖子咚咚灌了几口白酒说;“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然后和五个战友跳上了牛皮筏子。

    北风呼呼地刮着,掀起的水浪足有半人多高,哗哗的涛声震人心弦,百十斤重的牛皮筏子一下水,就像一片轻飘飘的树叶,被浪涛冲出十几米远,一会儿筏子上了浪尖,一会儿又跌入谷底,站在岸边的范明和指战员们,手心里攥着汗,大声喊着:“加油,加油!”

    强渡成功后,部队立即开始抢运。在刺骨的寒风里,原本具有泅水本能的牛、马也怕下水,它们站在岸边,任凭你怎么拉、拽,甚至鞭子抽,硬是死活不下水,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决定带头下水,用人引渡牲畜。文化教员蒋继化被暗流漩涡卷入水底,壮烈牺牲;司令部翻译辛烈和兽医刘益民牵着牦牛,被湍急的水流卷走,再也没有上来。范明和慕生忠当即决定:改到上游渡河。大规模泅渡开始了,河水中冰渣翻滚,指战员冻得浑身发抖,牛马冻得不敢下水,四蹄深深地扎在沙滩,不管战士们怎样推、拉,拳打脚踢就是不挪步,范明大声吼道;“同志们,加把劲,狗日的不走,就把它们抬下河去!”

    战士们铁青着脸,扑向牲畜,二三十人抬着往河中扔去,几个人前拉后推向对岸游去。冰冷的河水使肌肤疼痛难忍,有的人在河中心就冻僵了,有的战士爬上对岸就倒地不起。全体指战员,奋战了十五个昼夜将全部人畜、物资抢渡到了南岸。蒋继化、辛烈、刘益民等8位同志壮烈牺牲了,150余头牲畜被激流卷走。范明站在通天河南岸刺骨的寒风中,看到最后一批人员安全过河时,眼里噙满了泪水,他用沙哑的嗓声,颤抖着、坚定地高喊:“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此时正是1951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周年的日子,让我们记住这八位在和平年代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牺牲的烈士吧!记住部队在寒气逼人的通天河南岸,有史以来第一次升起了庄严的五星红旗。

    此时,部队的粮食储备发生了严重短缺。在这亘古荒原的世界屋脊,补给从何而来?这里是飞行禁区,无法空投,上级建议停止进藏,原路返回。范明愤然了,返回?历时一个多月,行程数千里,经历了千辛万苦,牺牲了8位战友,就这样半途而废吗?

    当晚,范明召开了党委紧急会议,把即将断粮的情况如实告诉大家,他说;“我们为完成进藏任务,虽死犹荣。如不能实现年底进藏,班禅大师不能顺利返回西藏,对和平解放西藏、执行十七条协议将产生极不利的影响。”他提议:“从即日起,人员减粮,牲口减料,大家团结一心,闯过唐古拉山!”
“闯过唐古拉山,闯过唐古拉山”夜深人静,这句话,反反复复的在范明的脑海里回荡。突然,一个灵感闪现,我们应该有一首鼓舞士气,适合行军节奏的歌曲呀!范明一路念念有词,急速回到帐篷,就着微弱的烛光,在本子上奋笔疾书,一首《西北入藏部队进行曲》诞生了!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我们是毛泽东的光荣战士。为了解放西藏,为了巩固国防,走上了祖国遥远的边疆………”这支曲子旋律高昂,节奏明快,指战员们都非常爱唱。从此,《西北入藏部队进行曲》伴随着指战员们的艰难脚步,从通天河畔唱到唐古拉山,唱到那曲草原,唱到拉萨的布达拉宫,唱到了祖国西部辽阔的天空。

    经过十多天的艰苦行军,部队终于在10月18日抵达唐古拉山北麓,唐古拉山高耸入云,海拔六千余米,常年积雪不化。当时的西藏噶厦政府中亲帝分裂分子,派了500多名喇嘛,集聚在唐古拉山上,念黑经、挂咒旗、祈祷天降大雪,企图封死解放军。范明和各支委不厌其烦的给干部和战士讲:“我们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没有任何困难能难住我们,我们在创造一个奇迹,历史会永远记住我们这支首闯禁区的人民军队”。

    10月19日凌晨5时,部队开始攀登唐古拉山了。这一天,他们遇到了大雪封山。而这条路线,正是历史上清朝“西安将军”鄂伦特、民国马步芳两次率军进藏,最终全军覆没的“天路”。他们会像鄂伦特、马步芳一样魂断雪山,全军覆没吗?全体指战员们只有一个信念:活着闯过唐古拉山!

    当指战员们的脚步跨进山区,迎接他们的是零下30多度的严寒,穿在身上的棉衣、棉裤和皮大衣,立刻变得轻飘飘的,仿佛一层薄纸。山越上越高,空气越来越稀薄,积雪也越来越厚,战士们一个个呼吸困难,脸色紫青,浑身没劲,脚像踩在棉花团上似的,每走一步都得使出全身的力气,骡马等牲畜也是一步一停,嘴里喷着白沫晃晃悠悠迈不开步子。

    夜晚来临了,战士们在雪地上露宿。天亮后,大家从厚厚的雪窝里钻出来,满头满脸都是雪。为了尽快抢越,部队每天行军10多个小时,高原雪地,无法生火做饭,饿了只能啃点硬梆梆的干粮,渴了吃一把积雪。在这样恶劣条件下,有的同志终于倒了下去,再也站不起来了,牛世钧、丁志荣、刘世祥、张秀、张进才……等同志壮烈牺牲,永远长眠在冰雪覆盖的唐古拉山上。骡子最怕寒冷,死亡也最多,数百头牲畜就这样死在唐古拉山上。雕鹰和秃鹫成群在头顶飞旋,牲畜一倒下,有的还未闭气,它们立刻扑上去尽情饱餐,这真是一场人与自然的生死大搏斗!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格尔木之父——慕生忠将军
·下一篇:“中国红色文化丛书”正式出版啦(组图)
·特稿:格尔木之父——慕生忠将军
·特稿:觅司徒雷登——对辩证传承爱国主义的意义(组图)
·特稿:红色小镇——革命老区河北省馆陶县黄梨小镇拐渠(组图)
·特稿:回老家偶见母亲纺车(外一首)
·中红网红色头条-刘润为:怀念李尔重同志(组图)
·特稿:游客参观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红色文化”旧址(图)
·特稿:怀念李尔重同志(组图)
·特稿:永昌红色文化“镍矿”——战斗旧址遗址简介(组图)
·特稿:永定河之子——著名作家刘俊杰经典作品精选(组图)
·特稿:“书香润东海,文明伴我行”暨八礼四仪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在邓演达文献馆举行(组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中红网:白衣天使最可敬 文化厚礼颂英雄——中国服
叶永烈:死后请到上海图书馆找我(组图)
我们要深到理解钱学森先生对中医是尖端科学的精辟论
“中国红色文化丛书”正式出版啦(组图)
王放:攀越天路——范明将军率部入藏纪实
特稿:攀越天路——范明将军率部入藏纪实
王夫泉:格尔木之父——慕生忠将军
特稿:格尔木之父——慕生忠将军
把红色经典故事融入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叫响“重走红军长征路”品牌(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