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北京2020年4月9日电(杜兴成)
今天,武汉的樱花开了,南国的菜花黄了,北京的玉兰白了,神州的原野绿了。其实,最让人感到欣慰的还是瘟神被吓跑了。
正当全球弥漫着新冠恐怖阴霾时,在世界的东方,我们的国家却迎来了一份春分时节难得的明媚阳光!
与此同时,我遥远的家乡遵义却悄然诞生了一份《贵州作家报》,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作为一位十分热爱故土的游子,我当然要写上几句祝福的话,以表我此刻心情。
《贵州作家报》落地黔北,以数字的样式面向全国,这使得它传播范围更远,读者面更广。鉴于此,我不得不提醒年轻的编辑同志们一定要站位高些,所选诗文一定要味道浓些,导向要准,作品要好。
我们历来遵循作家艺术家要深入生活,到人民大众中去,忧国忧民,写其心声,为其代言,而不是一味去抒发自我的小情小调。历史上大凡成功的作品都产生于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潮头之中,不管篇幅长短大小,无一例外。但,它们一定是写得很深沉的……
同时,我个人还主张作家艺术家要有意识地去举高自己的素养,千万不要把严肃的创作弄得太俗、太浅、太浮、太不负责任。我们有的作者为了体现勤奋,天天都在写,争先恐后地在网上发表作品;有的作者则急于让作品传世而不断去出书,不顾其质量,也不管读者能否接受。其实这并不好,一窝蜂的抢题材见啥写啥,到头来的结果肯定是“人走楼空,书当废纸”。鲁迅先生有句名言“静观默察,熟烂于心,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几十年来让我一直铭记,给予过我无限的启迪。我常想,不如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多读、多看、多走、多酝酿,经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后去有感而发,这样或许写出来的东西才经得起历史的回味,读者的品尝。如果我们不到生活中去观察,不停下来去思考,只顾一个劲的写呀写,土地就没有了养分,生长出来的庄稼必定枯黄,这不但浪费了人生资源,也未必给自己带来真正的硕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