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只是比较实实在在的物质产品产量,基本不对货币计算的数据进行比较。考虑到便于计算人均水平,前面加一项人口增长数量比较。比较的基本方法如下:
1、起点数据:1950年各类产品的总量和人均量; 2、终点数据:1975年各类产品的总量和人均量; 3、增长速度:1975年对1950年产品总量和人均增长的倍数。 4、新兴产业产品:以毛泽东时代出现产品统计的第二年为基点,以免比较基点偏低而倍数偏高,截止到1975年为终点。以同样的时间对比世界各主要经济体。 5、与旧中国的比较:中国前26年(1950-1975年),民国时期26年(1923-1948),因为民国时期只有人口、电力和钢的数据,只有这3项参与比较。以各个时期的第一年数据为起点和基点,以最后一年的数据除以起点数据,自己与自己比较增长了多少倍,理解和计算起来也比较简洁方便。
这样的比较不一定完全准确,但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建立在实际的基础性产品统计基础上,有统一口径和内涵的统计数字,就进行比较,没有权威统计数字就不比较,以期提供一个相对可靠的认识毛泽东时代的视角。
五、主要国家产品总量和人均产量的增长速度比较
从1950年到1975年,能找到可靠数据的工农业主要产品25项,我们先把增长速度比较的结果放在前面讲一下。
产品总量可比较数据25项,比较结果是:中国21项第一,3项第二,1项第三; 人均产量可比较数据24项,比较结果是:中国20项第一,3项第二,1项第五。
中国毫无疑问是各项产品总量和人均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苏联、印度、日本属于第二梯队,再往后依次是法国、美国、西德、英国。这样一来,得出一个与权威专家完全不同的结论:毛泽东时代的经济发展是超高速的,比同时期任何一个主要国家都有很大发展速度优势。权威专家所谓的新中国不如印度、不如旧中国、甚至不如最落后的非洲国家,完全是颠倒历史的胡说。
下面,是1950年到1975年的具体比较情况。包括产品总量、人均产量、总量增长速度、人均增长速度的基本数据和比较结果,附有直观的示意图。有3项有旧中国的数据,也做个比较。
比较1:人口增长速度
中国前26年:人口数量,1950年55196万人,1975年92420万人,是1950年的1.674倍。年均增长人口1488.96万人。 印度:人口数量,1950年35493万人,1975年59222万人,是1950年的1.669倍。年均增长人口949.16万人。 美国:人口数量,1950年15227万人,1975年21354万人,是1950年的1.40倍。年均增长人口245.08万人。 苏联:人口数量,1950年18008万人,1975年25439万人,是1950年的1.41倍。年均增长人口297.24万人。 日本:人口数量,1950年8290万人,1975年11157万人,是1950年的1.35倍。年均增长人口114.68万人。 西德:人口数量,1950年4785万人,1975年5983万人,是1950年的1.25倍。年均增长人口47.92万人。 英国:人口数量,1950年5062万人,1975年5593万人,是1950年的1.10倍。年均增长人口21.24万人。 法国:人口数量,1950年4174万人,1975年5271万人,是1950年的1.26倍。年均增长人口43.88万人。
人口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1.674倍;2、印度1.669倍;3、苏联1.41倍;4、美国1.40倍;5、日本1.35倍;6、法国1.26倍;7、西德1.25倍;8、英国1.10倍。
人口年均增长数量排位:1、中国前26年1488.96万人;2、印度949.16万人;3、苏联297.24万人;4、美国245.08万人;5、日本114.68万人;6、西德47.92万人;7、法国43.88万人;8、英国21.24万人。
毛泽东时代,在毛主席亲自倡导计划生育的背景下,人口增长仍排在世界各主要国家和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第一位。平均每年增长近1500万,却被一些信口雌黄的人说成饿殍遍野,饿死了几千万甚至上亿人口。以此逻辑,那些从没计划生育且人口增长远低于中国的国家该饿死多少?
再看看令人吃惊的民国人口增长情况吧!
民国时期21年[2](1923年无统计数据,只能从1928年蒋介石上台算起,到1948年共21年):人口数量,1928年47478.74万人,1948年46349.34万人,是1928年的0.98倍。蒋介石1927年通过4.12政变上台后,从1928年到1948年21年间,人口绝对数量减少1129.4万人,年均增长人口-56.47万人,是负数。
新中国前21年:人口数量,1950年55196万人,1970年82992万人,是1950年的1.5倍。年均增长人口1389.7万人。
蒋介石统治的21年,人口总量不但没有任何增长,绝对数量平均每年还减少56万多,竟然在一个时期被一些专家学者和舆论鼓吹成中国的“黄金时期”,竟然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上排名最高的时期,用这样荒唐的历史叙述在党内外培养出一批疯狂地反共反人民革命的“民国粉”“蒋粉”。离谱到极点的颠倒,借助强大的舆论工具和灌输阵地,变成了谣翻当今世界的共识,这到底是毛泽东时代的悲哀,还是谁的悲哀?
比较2: 发电量增长速度
中国前26年:发电量,1950年46亿度,1975年1958亿度,是1950年的42.57倍。人均发电量,1950年8.33度,1975年211.86度,是1950年的25.43倍。 印度:发电量,1950年51亿度,1975年856亿度,是1950年的16.78倍。人均发电量,1950年14.37度,1975年144.54度,是1950年的10.06倍。 美国:发电量,1950年3887亿度,1975年20009亿度,是1950年的5.15倍。人均发电量,1950年2552.7度,1975年9370.14度,是1950年的3.67倍。 苏联:发电量,1950年912亿度,1975年10386亿度,是1950年的11.39倍。人均发电量,1950年506.44度,1975年4082.71度,是1950年的8.06倍。 日本:发电量,1950年449亿度,1975年4758亿度,是1950年的10.60倍。人均发电量,1950年541.62度,1975年4264.59度,是1950年的7.87倍。 西德:发电量,1950年445亿度,1975年3018亿度,是1950年的6.78倍。人均发电量,1950年929.99度,1975年5044.29度,是1975年的5.42倍。 英国:发电量,1950年565亿度,1975年2720亿度,是1975年的4.81倍。人均发电量,1950年1122.59度,1975年4860.61度,是1950年的4.33倍。 法国:发电量,1950年330亿度,1975年1853亿度,是1950年的5.62倍。人均发电量,1950年790.61度,1975年3510.13度,是1950年的4.44倍。 民国时期26年:发电量,1923年6.44亿度(1928年12.35亿度),1948年44.98亿度,是1923年的6.98倍。人均发电量,2.6度,1948年9.7度,是20年前的3.73倍。 发电量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42.57倍;2、印度16.78倍;3、苏联11.39;4、日本10.60倍;5、西德6.78倍;6、法国5.62倍;7、美国5.15倍;8、英国4.81倍。 发电量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25.43倍;2、印度10.06倍;3、苏联8.06;4、日本7.87倍;5、西德5.42倍;6、法国4.44倍;7、英国4.33倍;8、美国3.67倍。
发电量,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的指标性数据。李克强总理为了挤掉GDP统计中的水分,常用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三项指标去核准上报数字,受到众多国际机构认可,被称为“克强指数”,其中用电量占比百分之四十,是最重要的指标。电力数据的这种指标性,基于其突出特点:
1、电是一切现代经济活动最主要的动力,对于一个现代国家来说,没有发电量增长的经济发展,要么是一些经济泡沫,要么是子虚乌有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除非发生重大的全局性科技进步和经济转型,如当前正在执行的去产能政策和抑制大量耗电的房地产业等,否则是不可想象的。
2、发电量是用电表记录下来汇总的,不能通过拍脑袋瓜子编造出来,前面编造了后面没有办法掩盖。它的历史数据保留的也特别完整,中国从1912年至今每年的数据都有完整记录,世界主要国家也都作为经济发展主要数据统计留存。
3、发电量还有一个不同于其他能源的特点,不像石油、煤炭那样能大量储备起来,发电、输电和用电瞬间同时完成,数量基本一致,发多少就要用多少,用不掉就不能继续生产,不够用就要拉闸限电。各类现代经济生产活动增长越多,生活现代化程度越高,必然伴随着用电量相应的上升,否则增速就会降低。
4、这一产品不存在升级换代问题,百年前1度电与现在的1度电没什么区别,不像其他一些工业产品,科技内涵与质量内涵变化升级大,单纯的数量统计缺乏可比性。
当然,发电量衡量也有不确定性。因为,国民经济还有相当一部分不是电能推动的,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国家,存在大量的人力、畜力、自然力、内燃机等非电能生产,新中国初期电力生产极不普及,非电力的人拉肩扛生产占相当大比重,只计算发电量指标会存在速度偏低的失真。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转型和管理升级挖潜后,同样的发电量可以创造更多财富,以发电量增速衡量也会存在低估经济增长速度的可能。但是,这些因素的全局性变化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的,尤其相近历史时期的比较,只有渐进影响而不可能是断崖式变化。
因此,以发电量为基本衡量指标,进行国家间经济发展速度的比较,有特殊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毛泽东时代26年发电总量增长42.57倍,人均发电量增长了25.43倍,同时代人均发电量增长速度是印度2.53倍、是苏联3.16倍、是日本3.23倍、是西德4.69倍、是法国5.73倍、是英国5.87倍、是美国6.93倍。这样的超高增长速度,碾压所有西方发达国家和主要经济体,但当代中国权威们的研究结论,却是新中国在世界GDP排位不断下降,新中国GDP不如蒋介石领导的兵荒战乱民不聊生的旧中国,不如世界上经济最落后的非洲国家,人均GDP竟然连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平均数的1/3都达不到。这样荒谬的结论竟敢大言不惭地到处讲,竟然成了理论和历史新发现被舆论默认,真的让人欲哭无泪!
毛泽东时代结束时,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大,改革开放初期不少人走出国门,看到这个差距后开始对自己的国家怀疑否定。问题在于,我们不但要看到这个差距,更要知道为什么差距那么大。从发电量来看,1950年的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几乎就是有和没有的差别,美国人均发电量是中国的270多倍,直到1975年仍是中国44倍多。新中国接过来的是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几乎所有经济领域都存在这种极大差距,不认识或是忘记了建国之初这个极大的落后差距,只记得毛泽东时代结束时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富起来,动不动就指责毛泽东时代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由此断定那一代领导者无能,或是选择的社会主义制度与道路不对,要么是极端无知,要么就是别有用心。
毛泽东时代结束时人均发电量211.86度,蒋介石时代结束时人均发电量只有9.7度,前者20几年间比后者增长了20多倍,怎么按人均GDP计算毛泽东时代就不如蒋介石末期了呢?蒋介石末期中国经济发展世界排位最高,而新中国至今包括改革开放近40年后竟然远远没有赶上蒋介石时期的世界排位,作为专家学者真的会相信这样离谱的结论吗?那些信口开河的权威们,能不能拿出来个自己说的明白也让大家能理解的计算方式来?
中国三个历史阶段发电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42.57倍;2. 中国后26年7.81倍;3.民国时期26年6.98倍。
一般说来,基数越小增长翻番越容易。民国时期基数最小,起点最低,按一般逻辑应当是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但增长速度却是最低的。民国时期1943年总量最高,但包括了日本占领区的发电量,当时为支持侵略战争而加速运转的工业机器。毛泽东时代几乎是爆炸式发展,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时期所有国家,也远高于中国之前之后的历史阶段。如此超高速发展,竟被贬低为不如兵荒战乱的民国末年,真不知那些人的依据是什么?怎么能算出这样的结果?这大概需要一般人理解不了的高等数学。
比较3:铁路货运量增长速度
中国:铁路货运量,1950年9983万吨,1975年88955万吨,是1950年的8.91倍。人均铁路货运量,1950年180.86公斤,1975年962.5公斤,是1950年的5.32倍。 印度:铁路货运量,1950年8000万吨,1975年19664万吨,是1950年的2.46倍。人均铁路货运量,1950年225.4公斤,1975年332.03公斤,是1950年的1.47倍。 美国:铁路货运量,1950年122800万吨,1975年126688万吨,是1950年的1.03倍。人均铁路货运量,1950年8064.62公斤,1975年5932.75公斤,是1975年的百分之73.57。 苏联:铁路货运量,1950年83430万吨,1975年362110万吨,是1950年的4.34倍。人均铁路货运量,1950年4632.94公斤,1975年14234.44公斤,是1950年的3.07倍。 日本:铁路货运量,1950年13570万吨,1975年14169万吨,是1950年的1.04倍。人均铁路货运量,1950年1636.91公斤,1975年1269.97公斤,是1950年的百分之77.58。 西德:铁路货运量,1950年22930万吨,1975年30173万吨,是1950年的1.32倍。人均铁路货运量,1950年4792.06公斤,1975年5043.12公斤,是1950年的1.05倍。 英国:铁路货运量,1950年30280万吨,1975年17645万吨,是1950年的百分之58.27。人均铁路货运量,1950年6016.29公斤,1975年3152.02公斤,是1950年的百分之52.39。 法国:铁路货运量,1950年17350万吨,1975年22760万吨,是1950年的1.31倍。人均铁路货运量,1950年4156.68公斤,1975年4311.42公斤,是1950年的1.04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8.91倍;2、苏联4.34倍;3、印度2.46倍;4、西德1.32倍;5、法国1.31倍;6、日本1.04倍;7、美国1.03倍;8、英国百分之58.27。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5.32倍;2、苏联3.07倍;3、印度1.47倍;4、西德1.05倍;5、法国1.04倍;6、日本百分之77.58;7、美国百分之73.57;8、英国百分之52.39。
比较4:铁路货运周转量增长速度
中国: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194.1亿吨公里,1975年4255.6亿吨公里,是1950年的21.92倍。人均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35.17吨公里,1975年460.46吨公里,是1950年的13.09倍。 印度: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394亿吨公里,1975年1348亿吨公里,是1950年的4.18倍。人均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111吨公里,1975年227.62吨公里,是1950年的2.05倍。 美国: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9977亿吨公里,1975年11462亿吨公里,是1950年的1.15倍。人均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6552.17吨公里,1975年5367.11吨公里,是1950年的百分之81.0。 苏联: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6023亿吨公里,1975年32365亿吨公里,是1950年的5.37倍。人均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334.46公斤,1975年1272.23公斤,是1950年的3.17倍。 日本: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333亿吨公里,1975年466亿吨公里,是1950年的1.40倍。人均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401.69吨公里,1975年417.68吨公里,是1950年的1.04倍。 西德: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431亿吨公里,1975年565亿吨公里,是1950年的1.31倍。人均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900.73吨公里,1975年944.34吨公里,是1950年的1.05倍。 英国: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362亿吨公里,1975年210亿吨公里,是1950年的百分之58.01。人均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715.13吨公里,1975年375.47吨公里,是1950年的百分之52.5。 法国: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424亿吨公里,1975年656亿吨公里,是1950年的1.55倍。人均铁路货运周转量,1950年1015.81吨公里,1975年1244.55吨公里,是1950年的1.23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21.92倍;2、苏联5.37倍;3、印度4.18倍;4、法国1.55倍;5、日本1.40倍;6、西德1.31倍;7、美国1.15倍;8、英国百分之58.01。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13.09倍;2、苏联3.17倍;3、印度2.05倍;4、法国1.23倍;5、西德1.05倍;6、日本1.04倍;7、美国百分之81;8、英国百分之52.5。
比较5:钢产量增长速度
中国前26年:钢产量,1950年61万吨,1975年2390万吨,是1950年的39.18倍。人均钢产量,1950年1.1公斤,1975年25.86公斤,是1950年的23.51倍。 印度:钢产量,1950年146万吨,1975年788万吨,是1950年的5.40倍。人均钢产量,1950年4.11公斤,1975年13.3公斤,是1950年的3.24倍。 美国:钢产量,1950年8785万吨,1975年10582万吨,是1950年的1.2倍。人均钢产量,1950年576.94公斤,1975年495.55公斤,是1950年的百分之85.89。 苏联:钢产量,1950年2733万吨,1975年14134万吨,是1950年的5.17倍。人均钢产量,1950年151.77公斤,1975年555.6公斤,是1950年的3.57倍。 日本:钢产量,1950年484万吨,1975年10231万吨,是1950年的21.14倍。人均钢产量,1950年58.38公斤,1975年917公斤,是1950年的17.18倍。 西德:钢产量,1950年1212万吨,1975年4041万吨,是1950年的3.33倍。人均钢产量,1950年253.29公斤,1975年675.41公斤,是1950年的2.67倍。 英国:钢产量,1950年1655万吨,1975年2010万吨,是1950年的1.21倍。人均钢产量,1950年326.95公斤,1975年359.38公斤,是1950年的1.1倍。 法国:钢产量,1950年865万吨,1975年2153万吨,是1950年的2.49倍。人均钢产量,1950年207.24公斤,1975年408.46公斤,是1950年的1.97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39.18倍;2、日本21.14倍;3、印度5.40倍;4、苏联5.17倍;5、西德3.33倍;6、法国2.49倍;7、英国1.21倍;8、美国1.2倍。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23.51倍;2、日本17.18倍;3、苏联3.57倍;4、印度3.24倍;5、西德2.67倍;6、法国1.97倍;7、英国1.10倍;8、美国0.86倍。 民国时期26年:钢产量,1923年3万吨,1948年7.6万吨,是1923年的2.53倍。人均钢产量,1928年0.06公斤,1948年0.16公斤(人口下降1000多万),是1928年的2.67倍。 中国两个时代人均钢产量比较:1948年0.16公斤,1975年25.86公斤。总量增长速度比较:民国时期26年2.53倍,新中国前26年39.18倍。
毛泽东时代结束时,人均钢产量是蒋介石时代结束时的160多倍,但在权威专家那里GDP数字却不如蒋介石时代。那个兵荒战乱民不聊生的战争年代,与新中国相差几十倍和上百倍的钢铁和发电量,而GDP却比新中国高,这样的数字到底是用什么气体吹的?学问做的如此离谱,真的可以载入世界迪斯尼纪录,论荒唐至极应当得诺贝尔奖了。
比较6:原煤产量增长速度
中国前26年:原煤产量,1950年为0.43亿吨,1975年为4.82亿吨,是1950年的11.21倍。人均原煤产量,1950年77.9公斤,1975年521.53公斤,是1950年的6.69倍。 印度:原煤产量,1950年为0.33亿吨,1975年为0.99亿吨,是1952年的3倍。人均原煤产量,1950年92.97公斤,1975年167.17公斤,是1950年的1.8倍。 美国:原煤产量,1950年5.08亿吨,1975年5.86亿吨,是1950年的1.15倍。人均原煤产量,1950年3336.18公斤,1975年2744.22公斤,是1950年的百分之82.26。 苏联:原煤产量,1950年2.61亿吨,1975年7.01亿吨,是1950年的2.69倍。人均原煤产量,1950年1449.36公斤,1975年2755.61公斤,是1950年的1.90倍。 日本:原煤产量,1950年0.40亿吨,1975年0.19亿吨,是1950年的百分之47.5。人均原煤产量,1950年482.50公斤,1975年170.30公斤,是1950年的百分之35.29。 西德:原煤产量,1950年2.02亿吨,1975年2.20亿吨,是1950年的1.09倍。人均原煤产量,1950年4221.53公斤,1975年3677.09公斤,是1950年的百分之87.1。 英国:原煤产量,1950年2.20亿吨,1975年1.29亿吨,是1950年的百分之58.64。人均原煤产量,1950年4346.11公斤,1975年2306.45公斤,是1950年的百分之53.07。 法国:原煤产量,1950年0.53亿吨,1975年0.27亿吨,是1950年的百分之50.94。人均原煤产量,1950年1269.77公斤,1975年512.24公斤,是1950年的百分之40.34。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11.21倍;2、印度3倍;3、苏联2.69倍;4、美国1.15倍;5、西德1.09倍;6、英国0.59倍;7、法国0.51倍;8、日本0.48倍。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6.69倍;2、苏联1.9倍;3、印度1.8倍;4、西德0.87倍;5、美国0.82倍;6、英国0.53倍;7、法国0.4倍;8、日本0.35倍。
比较7:原油产量增长速度
中国:原油产量,1950年为20万吨,1975年为7706万吨,是1950年的385.30倍。人均原油产量,1950年0.36公斤,1975年83.38公斤,是1950年的231.61倍。 印度:原油产量,1950年为25万吨,1975年为828万吨,是1950年的33.12倍。人均原油产量,1950年0.7公斤,1975年13.98公斤,是1950年的19.97倍。 美国:原油产量,1950年26671万吨,1975年263538万吨,是1950年的9.88倍。人均原油产量,1950年1751.55公斤,1975年12341.39公斤,是1950年的7.05倍。 苏联:原油产量,1950年3788万吨,1975年49080万吨,是1950年的12.96倍。人均原油产量,1950年210.35公斤,1975年1929.32公斤,是1950年的9.17倍。 日本:原油产量,1950年29万吨,1975年61万吨,是1950年的2.1倍。人均原油产量,1950年3.5公斤,1975年5.47公斤,是1950年的1.56倍。 西德:原油产量,1950年112万吨,1975年574万吨,是1950年的5.13倍。人均原油产量,1950年23.41公斤,1975年95.94公斤,是1950年的4.1倍。 英国:原油产量,1950年16万吨,1975年122万吨,是1950年的7.63倍。人均原油产量,1950年3.16公斤,1975年21.81公斤,是1950年的6.9倍。 法国:原油产量,1950年15万吨,1975年102万吨,是1950年的6.8倍。人均原油产量,1950年3.59公斤,1975年19.35公斤,是1950年的5.39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385.3倍;2、印度33.12倍;3、苏联12.96倍;4、美国9.88倍;5、英国7.63;6、法国6.8;7、西德5.13倍;8、日本2.1倍。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231.61倍;2、印度19.97倍;3、苏联9.17倍;4、美国7.05倍;5、英国6.9倍;6、法国5.39倍;7、西德4.1倍;8、日本1.56倍。
中国与印度比较: 1950年印度原油产量是中国的1.25倍,1975年中国是印度的9.31倍,总量增长速度中国是印度的16.63倍。1950年印度人均原油产量是中国的1.94倍,1975年中国是印度的5.96倍,人均增长速度中国是印度的11.6倍。无论从总量看还是从人均看,中国的发展速度都远远高于印度。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印度比中国总量差距近10倍,人均差距近6倍,在权威专家们眼中不妨碍GDP比中国高。
中国与美国比较:1950年美国原油产量是中国的1333.55倍,1975年是中国的34.2倍,总量增长速度中国是美国的38.49倍。1950年美国人均原油产量是中国的4865.42倍,1975年美国是中国的148.01倍,人均增长速度中国是美国的32.85倍。无论总量还是人均,中国增长速度都大大超越美国,竟然不如非洲国家的发展水平,他们说的究竟是不是现实中的非洲?
比较8:天然气产量增长速度
中国:天然气产量,1950年0.07亿立方米,1975年88.5亿立方米,是1950年的1264.29倍。人均天然气产量,1950年0.01立方米,1975年9.58立方米,是1950年的958倍。 印度:天然气产量,1950年没有统计,1975年9亿立方米。人均天然气产量,1975年1.52立方米。 美国:天然气产量,1950年1779亿立方米,1975年5465亿立方米,是1950年的3.07倍。人均天然气产量,1950年1168.32立方米,1975年2559.24立方米,是1950年的2.19倍。 苏联:天然气产量,1950年58亿立方米,1975年2889亿立方米,是1950年的49.81倍。人均天然气产量,1950年32.21立方米,1975年1135.66立方米,是1950年的35.26倍。 日本:天然气产量,1950年0.7亿立方米,1975年28亿立方米,是1950年的40倍。人均天然气产量,1950年0.84立方米,1975年25.1立方米,是1950年的29.88倍。 法国:天然气产量,1950年2.5亿立方米,1975年76亿立方米,是1950年的30.4倍。人均天然气产量,1950年5.99立方米,1975年144.19立方米,是1950年的24.07倍。 总量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1264.29倍;2、苏联49.81倍;3、日本40倍;4、法国30.4倍;5、美国3.07倍。(印度、英国没有完整数据) 人均增长速度排位:1、中国前26年958倍;2、苏联35.26倍;3、日本29.98倍;4、法国24.07倍;5、美国2.19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