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妨碍三秋工作。”10月3日,他同来京参加国庆观礼的红卫兵代表谈话时又强调“要抓革命,促生产,不能误农时”。 [2](pp.61~62、73)
“文革”初期的红卫兵串连,对运输影响很大,造成粮食调运困难。周恩来于10~12月及次年3月多次同有关负责人商量并主持制订控制和停止串连、保证运输畅通的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文件。 [2](pp.76、85、91、96、138) 如果没有周恩来的努力,一旦造成粮食停运断销,后果将不堪设想。周恩来曾对协助他抓工业的余秋里、谷牧吐露对混乱局面加剧的极度忧虑。他说:“经济工作一定要紧紧抓住,生产决不能停,生产停了,国家怎么办?不种田了,没有粮食吃,人民怎么能活下去?还能闹什么革命?” [5]
1967年2月11日,周恩来在接见农业部、农垦部等农口的造反派代表时,郑重要求他们打好春耕第一炮。他强调说:“农业生产季节性很强……要全力抓。各单位抓生产的班子要好好研究。农口要准备搞一个对全国的呼吁书,号召抓革命、促生产。” [2](p.126) 2月20日,他在山西夺权情况介绍会上批评乱夺权的作法,要各省注意抓工农业生产。他尤其忧虑农业,说:“现在比较紧急的是农业,有季节问题,要好好抓。”23日,他同各大军区负责人讲话时又要求各省立即行动起来,领导春耕生产,而且“要快一点,季节逼人”。同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军队大力支援地方抓好春耕生产的指示》。 [2](pp.131、132) 此外,2月20日中央发出迅速抓好春耕生产的《给全国农村人民公社贫下中农和各级干部的信》、3月7日又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在春耕期间不要夺权的通知》 [4](pp.865、867) 等。这些浸透着周恩来心血的中央文件的下发,对稳定农村局势、保证农业生产不违农时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于因派性斗争导致运粮受阻的问题,周恩来也特别重视予以解决。如1967年11月他对黑龙江造反派代表强调:“东北三省是全国粮食、煤炭、石油的重要生产基地,对国民经济影响很大。现在煤炭生产下降,粮食、石油运不出来。”他要求两派在一个星期内搞好联合,尽早回去抓革命、促生产。 [2](p.202) 对于粮食部的工作,周恩来更是特别关注。在夺权之风四起时,他告诫造反派,粮食部的业务大权是中央的,不能夺。在周恩来的关怀和坚持下,粮食部的领导白天受批斗,晚上回来仍然抓业务,保证主要的粮食业务工作不中断。他还亲自指定粮食部由赵发生抓业务。 [6] 在周恩来的努力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粮食部门都建起抓业务的班子,粮食部也组织了二十多人的小班子处理日常工作,保证按时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保证了国家粮食机构必不可少的运转。这在当时的形势下是绝对必须而又难能可贵的。在“文革”的头几年,每当粮食收购季节,周恩来和国务院抓粮食工作的副总理,都要安排国务院财贸办公室组织有关部局,派出若干粮食工作组,深入重点地区了解情况,帮助粮食部门按计划完成粮食收购入库任务。在周恩来的影响下,各省、市、自治区的领导同志对粮食工作也敢抓敢管了。“文革”时期许多业务会议都无法召开,但全国粮食工作会议由于周恩来的高度重视,每年仍照常进行,年度粮食计划和政策都经会议讨论后及时作出安排。十年动乱时期粮食能保持基本稳定,与周恩来苦心孤诣的精心筹划是密不可分的。
坚持不懈努力 扭转南粮北调
“文革”爆发前夕的1966年初,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在致力于解决南粮北调问题。北方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内蒙古、辽宁等省区及北京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但这些地区无一例外地都要调入粮食。国家长期实行南粮北调政策,进口的粮食也主要是接济这些地区。尽管如此,这里农民的口粮和收入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北方最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