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和地方的代表,题写了“柳荫军民文明街”街名。在徐向前的关怀、支持下,柳荫街的军民共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原来治安状况不是很好的柳荫街道,20名“浪子”回了头,孤寡老人进了街道的敬老院,老有所养,百分之七十的家庭,被评为“五好家庭”。在纪念徐帅题词两周年的大会上,北京市委负责人赞扬柳荫军民共建的成绩,说在徐帅直接关怀下的柳荫街,是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在战争年代,徐向前领兵转战过大别山、大巴山、祁连山、太行山、沂蒙山区,他时刻怀念着那里的人民,眷念着长眠在那里的战友。
1982年,陈兰和邓六金带着老一辈人对老区人民的关怀,走遍了江西、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她们看到了老区人民的新的风貌,也如实地向中央反映了老区人民的实际困难。徐帅看了她们的报告后,向中央写了《关于请关注老区建设的意见》。他写道:“这些山区洒满了革命烈士的鲜血,到处都掩埋着烈士的尸骨。没有这些穷山沟和穷山沟的人民,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建国三十三周年了,虽然党和人民政府采取过不少措施,对老区有过不少帮助,但许多地方没有什么变化,有的地方变化不大,甚至个别地区的群众连裤子都穿不上。有些老红军生活无着,无人照料。看了这些情况,我心里很难过,感到愧对于老区人民,愧对于革命先烈。吁请中央关注老区的建设。建议中央书记处、国务院派人对井冈山、大别山、湘西、四川、陕北等经济上贫穷落后的革命老根据地作些系统的调查。尔后,专门开一次会议,研究制定尽快改变老区面貌的措施。”徐帅在报告中还提出了四条具体建议。
中共中央很重视徐向前的报告,印发给中央、国务院各领导人参考。不久,国务院成立了支援老、少、边、穷地区办公室,统一部署帮助老区人民脱贫的工作。1986年,在北京还召开了开发大别山区的动员大会。
人民的元帅,心里装着人民。他为国防建设呕心沥血,他为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也是徐向前晚年的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