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之魂》编辑委员会按:
铭记光辉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 一一东北老航校研究会推出系列文章庆祝建军九十周年 。怀着对人民军队的血肉情缘,对人民空军的至感情深和对革命前辈的无限敬意,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之际,组织部分老航校前辈和后代撰写了多篇纪念文章,从多角度、多方位回顾人民军队的光辉历史和发展历程。并以此来表达老航校人和后代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血脉赓续的意志和信念。
人民空军的成立壮大历史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的一个缩影,同样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研究人民空军的发展史,就必须全面客观地掌握历史材料,从尊重历史的实际出发以史实为依据,客观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不仅是研究历史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同样也是东北老航校研究会今后研究人民空军历史的重要方向。在组织撰写纪念文章时,不少老航校前辈和后代利用手头掌握的宝贵史料、文物和亲身经历,为纪念文章的编写提供了可靠的史实依据。
最近将先后发表的文章有:近30余位老航校前辈和后代提供史料编成的“中国人民空军及航空事业纪实(1949年前)”;有追忆志愿军空军朱学才、赵志才、吴奇烈士的纪念文章;有回访英雄父亲生前所在部队的“永远的空一师”记实文章;有浅述“新疆航空队”成立始末及历史评价的“掀起你的盖头来”。
这些文章无不凝聚着老航校前辈和后代对人民空军的至深情怀,更是抒发了老航校前辈和后代对传承红色基因的一腔热血。解读历史始知信仰的力量,回首往事方能精神补钙。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在研究人民空军历史发展的道路上任重道远矢志不渝。
中国人民空军及航空事业纪事 (1949年前)
1924年1月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统一战线。 1924年6月16日 黄埔军校开学。 1924年9月 广东航空学校招收第一期学员10名,其中共产党员有刘云、冯洵(冯达飞)、万鹏、郭一予,党员培养对象有唐铎、王翱、王勋。 1925年1月起 刘云、冯洵、唐铎在校学习期间就多次被派出驾机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东征战斗,成为我国最早驾驶战机作战的共产党人。 1925年7月 广东航空学校招收第二期学员,常乾坤、徐介藩、李乾元、金震一、黎鸿峰、刘铁仙六名共产党员参加学习。 1925年8月20日 刘云、冯洵、唐铎、王翱、王勋等6人赴苏联接受高级飞行训练。 1925年底 中共派伍修权、王弼等人到苏联中山大学学习。 1926年5月 常乾坤、徐介藩、李乾元、金震一(朝鲜籍)、黎鸿峰(越南籍)5名共产党员,与其他7名学员,赴苏学习航空技术。 1926年 在刘云等人介绍下发展了唐铎、王翱、王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4月12日 中央调整政策,在苏学习同志可选学技术专业。 1927年9月 在莫斯科学习的王弼、岳少文、蒋余材、罗国器、饶钧等12名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分别进入苏联空军飞行航校和地勤航校学习。 1930年3月16日 国民党军飞机,油料耗尽迫降河南罗山县陈家河附近的河滩上,那里正好是工农红军鄂豫皖根据地,驾驶员龙文光参加红军。该飞机命名“列宁号”,为红军第一架飞机。 1931年5月 鄂豫皖特区工农政府军事委员会航空局成立,龙文光被任命为航空局局长,局政委由曾在莫斯科学习过的钱均担任。航空局设在河南新集,专门修建了机场。 1931年7月10日 列宁号飞机飞抵固始、潢川、光山一带进行侦察和投撒传单。陈昌浩随机侦查。 1931年9月8日 列宁号远征华中地区敌人的心脏——武汉,进行侦察、示威和投撒传单。 1931年12月22日 列宁号飞机参战,轰炸黄安县守军指挥部。红军乘势发起猛攻,一举拿下了黄安城。此为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次飞机作战。 1932年4月17日 红军攻下漳州缴获一架曾被击中的飞机;命名“马克思”号。“五一”节飞机散发传单。 1932年8月下旬 面对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剿,徐向前下令将飞机掩埋,列宁号终被掩埋在架山堡根据地回龙寺的两座墓冢中间。 1932年9月10日 龙文光在突围中与大部队失散,后在汉口被捕。1933年8月9日在湖北武昌威尔(泉)台,龙文光被国民党政府杀害,年仅34岁。 1935年9月 从东方大学和列宁学院,选调刘风、王琏(朝鲜籍)、王春、李凡、刘武、辛尼亭、孙毅卿共7名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进入苏联空军契卡洛夫航校学习航空。 1937年10~11月 西路军左支队5月到达迪化(今乌鲁木齐),后整编成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选送25人到军阀盛世才的新疆边防督办公署航空队(以下简称“新疆航空队”)下面的第三期飞行班和第二期机械班学习航空技术。他们是:吕黎平、方子翼、袁彬、安志敏、刘忠惠、杨业德、胡子昆、王德祥、陈熙、王东汉、张毅、朱火华、周立范、周绍光、刘子宁、陈旭、黄思深、金生、王云清、丁园、曹麟辉、龚廷寿、余天照、黄明煌、余志松。 1938年1月8日 延安选派19位同志,告别延安赴迪化新疆航空队学习航空技术。其中抗大的有:严振刚、方华、方槐、吴茂林,保卫部的有:彭德仁、谢奇光,摩托学校的有:夏伯勋、黎明、刘子立、赵群、吴峰、云甫、陈御风、李奎、杨光耀、王聚奎、邓明、彭浩、赖玉林 (赖玉林同志到迪化后因体检不合格未能入学)。 1938年1月起至1944年 选派了地下党员魏坚、薛介民等考入空军军士学校;选派了吴恺、梁帮和、徐兆文、吕云荪等考入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选派了共产党员郭佩珊和进步青年杨劲夫等人在南昌、成都等地考入航空机械学校。并在国民党航校和空军中发展党员张开帙、李裕、邢海帆等。他们学成后都先后到了延安。此外,还争取、帮助国民党航校和空军中的进步青年熊焰、徐昌裕、顾光旭、欧阳翼、许景煌、谢挺扬、郦少安等人奔赴延安。 1938年3月1日 新疆航空队第三期飞行班(其中有吕黎平、方子翼等25名中共学员)和第二期机械班(其中有严振刚、朱火华等18名中共学员)开学典礼。 1938年9月起 中共赴苏联学习航空的人员,以及延安又派出第二批准备学习航空技术的人员,陆续汇聚迪化中共驻疆办事处。部分先到的同志暂时进入新兵营学习。 1939年5月上旬 在第二批人员欲进入新疆航空队未果的情况下,于新疆迪化独立创办“航空训练班”。学员有:郑德、李凡、王琏、王春、刘风、林征、吴元任、周元清、叶远之、李春华、任平、王占山、王田、陈凤岐。郑德为班长。常乾坤、王弼为航空理论课教员。 1939年11月15日 新疆航空队第二期机械班毕业。毕业学员留在新疆航空队下设的三个飞行队工作。 1939年底 新疆形势发生变化,除航空队、兽医队学员继续学习,部分干部坚持工作,训练班7名骨干等继续留下,“新兵营”其余300多名指战员撤回延安。 1940年夏 盛世才借口镇压塔城等地叛乱,制造飞行班停飞事件。 1940年11月 王弼、常乾坤回到延安,王弼起草《建设红色空军计划》。 1940年12月 王弼、常乾坤向中共中央和军委写信,王弼、常乾坤联名起草《中国红色空军兵种建设计划》,建议在延安筹建航空学校,为建设空军军种做准备。 1941年1月 中央军委作出成立第18集团军工程学校的决定。随即在王家坪八路军总部建立航校筹备处。 1941年3月10 在陕北安塞,成立第18集团军工程学校。王弼为校长,丁秋生为政治委员,常乾坤为教务主任。工程学校的任务是培养航空及地面机械工程人才。 1941年4月6日 第18集团军工程学校开课。 1941年春 苏联援助三个编队飞机到达迪化。新疆航空队第三期飞行班开飞训练。 1941年10月 第18集团军工程学校与抗大三分校合并,编为抗大三分校工程队(以学习航空技术为主)。因工程队学员需要学习俄文,学校将俄文一队、二队、三队(工程队)合编为俄文大队。大队长常乾坤;副大队长何振亚,何辉燕继任;政治协理员李觉民。 俄文三队负责人王弼;队长陶铁英、李本人、刘君杰继任;指导员刘端祥、崔庆元,肖琛继任;语文教员耿异才(耿一凡);俄文教员王弼(兼)、王琏(兼)、刘风;数学教员吴元任、江泽民、丁立;物理教员周宁、熊焰;化学教员谌亚选(兼)。 学员有 夏云超、穆兆源、梁 毅、刘心、杨闻天、盛卡夫、石文玉、高见明、霍树亭、刘毅、路夫、张官朝、李欣、李昌国、徐达林、王再德、蒋树亚、程志远、左龙、张旺镜、陈炎、三宝、王英、关舟、高世坤、常克、杨百川、李西川、刘耀西、卢得信、时作雨、谢文清、胥德林、刘枫、王真、孔建伟、张天宇、赵施军、陆炎、刘达、赵庆和、贺树林、张成德、李松生、傅德昌、潘明珍、吴显达、赵天林、宋维贤、范希更、李忠、陈凤岐、王汉民、徐文煜、白布佳、邓秀江、谢家彬、刘玉堤、鲁挺、龙定燎、冯浩、吕学坡、李子麟、易林堂、李玉海、张天恩、赵锐、裴士珍、史久一、袁国璋、吕大明、陈燕、辛克、刘云奇、石振藩、庞士林、陈发、褚致雅、诸卓平、张凤岐、马杰三、韩鸿儒、贾献图、魏恒仓、张子英、李建斌、阎志贤、邓友、周效臣、苏克、薛唐勤、王志诚、程志广、冉正全、张靖韩、郭东泉、尚文英、郦少安等。 1941年12月 抗大三分校改为延安军事学院,院长朱德,副院长叶剑英,教育长郭化若。原第18集团军工程学校改为工程队。学院另设工程科负责工程队的教学,王弼任工程科主任,刘风、王琏任助教,熊焰、吴元任、丁立等任助理。 1942年4月 新疆航空队第三期飞行班正式毕业。学员编入航空队第1、2两个飞行队继续学习。 1942年7月10日 在新疆航空队第三期飞行班和第二期机械班中我党选派的学员(以下简称“新疆航空队中共学员”)被盛世才逐出新疆航空队。 1942年9月17日 新疆航空队中共学员被新疆督办盛世才软禁在督办公署后面的教导连小院。 1943年2月24日 新疆航空队中共学员被关押到戒备森严的“刘公馆”,从此与外界失去组织联系。 1943年春 延安军事学院撤销,分流到自然科学院、俄文学院、抗大总校、炮校等。 1944年5月 成立第18集团军总参谋部航空组,担负航空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和处理有关事宜,王弼任组长,常乾坤任副组长。 1944年11月6日 吴忠信任新疆省政府主席;将新疆航空队中共学员全部投入监狱。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很快我党就作出了抢占东北根据地,并在东北建立我党我军自己的航空学校的决定。 1945年8月20日 汪伪“建国号”起义飞抵延安。空中起义人员:蔡云翔(周致和)、张华(赵乃强)、于飞(黄哲夫)、顾青(管序东)、陈明秋(沈时槐)、田杰(黄文星)受到朱德、叶剑英、罗瑞卿、杨尚昆等领导的亲切接见和热烈欢迎。地面起义人员白起、何健生、吉翔、陈静山、秦传家等连同家属20余人在新四军接应下于8月底、9月初陆续到达新四军军部。 “建国号”更名“820”号,为八路军第一架飞机。 1945年8月28日 毛泽东、周恩来在延安亲切接见“建国号”起义的空中起义全体人员。 1945年8月30日 刘少奇召见王弼,传达党中央关于在东北创办航空学校的决定,并指示:选派一批航空人员去东北搜集航空器材,为创办航校作准备。 1945年9月2日 航空组选派第一批建校人员由王弼带队,刘风、蔡云翔、顾青、陈明秋、田杰等从延安出发赴东北。 1945年9月3日 中央党校第一批挺进东北干部团2000多人从延安出发,黄乃一随团赴东北。 1945年9月初 在张家口成立晋察冀军区航空站,直属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王弼留下任站长,刘风、蔡云翔等继续向东北进发。 1945年9月15日 中共中央东北局(以下简称东北局)成立。 1945年9月19日 中共中央发出《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指示,正式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1945年9月25日 刘风、蔡云翔等到达沈阳向东北人民自治军(1945年11月14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以下简称东总)报到,开始收集航材、航油等工作。 1945年9月下旬 任弼时、刘少奇召见常乾坤,指示:尽快赶到东北设法创办一所航空学校,给将来的人民空军建设打下基础。 1945年9月 山东海阳县民兵缴获一架日本飞机,新四军陈毅军长急送白起、何健生、陈静山、吉翔前往维修,修好后飞到桃村机场,此为八路军第二架飞机。 1945年10月2日 航空组选派第二批建校人员由魏坚带队,林征、张程中、沙莱、吴凯、李素芳、熊焰、陈然、顾光旭、欧阳翼、许景煌、谢廷扬、马杰三、龙定燎、麦林、张开帙、李成福(通讯员)、路夫等二十多人从延安出发赴东北。 1945年10月4日 1945年9月9日以林弥一郎为首的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练成飞行大队(以下简称林弥一郎飞行大队)从沈阳奉集堡机场开始南逃,9月底在辽宁省凤城县和岫岩县交界的上汤村被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的二十一旅发现包围,10月4日缴械投降。 1945年10月15日 航空组选派第三批建校人员由常乾坤带队,曲斌(常乾坤夫人)、油江、王琏、吴元仁、油江、刘玉堤、石蕴玉、张华、于飞等二十多人从延安出发经张家口赴东北。航空组撤销。油江留张家口办航空站。 1945年10月19日 林弥一郎等10人在沈阳受到彭真、伍修权接见,晓以大义,伍修权赠送手枪。 1945年11月2日 东北局和东总收编林弥一郎飞行大队改编成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前身)航空队,因驻扎沈阳,故当时亦称“沈阳航空队”。收编留用的日籍人员有林弥一郎(林保毅)、长谷川正(常谷川)、御前喜九三、大澄国一、高木猛吉、生方哲雄、田幸嘉太郎、秦正(黑田)、近藤政七、深谷岩光、风间光彦、萩原保德、相沢春嶺、佐藤靖夫、井上裕、山本米子、西田纱惠、石川昭平、柳下岁之、神田全平、伊东孝二郎、杉山馨、八寻文雄、亀村博、糸川正弘、横内正太郎、織间新元、片柳武、俵山保、古川万太郎、柴田昭一、荒年男、筒井重雄(木暮)、落合末男、若杉成明、小県强、立石利夫、中谷和美、中西隆(西雅夫)、讃岐文夫、木溪昭二、内田英俊、佐渡忠义、井上猛、内田元五、井上新一郎、田原茂、斎藤都久、古桥常昭、木原操 等300余人,其中有飞行员17人、机械师24人、机械员72人、其他各类地面保障人员180余人。 东总派刘风、蔡云翔、田杰、陈明秋、张华、顾青到沈阳航空队工作。东北局调来张保中、张凤岐负责航空队的后勤事务。 1945年11月初 延安第一批挺进东北干部团到达沈阳。 1945年11月9日 东总任命黄乃一为沈阳航空队政委。 1945年11月14日 为加强对航空工作的领导,东北局和东总成立航空委员会,伍修权任主任委员,黄乃一任秘书长。委员会成员有刘风、蔡云翔、林弥一郎、常乾坤、王弼(常、王在路上未到会)。 1945年11下旬 东总陆续派顾磊、白平、姚俊、马文等20多名干部从沈阳出发,先后到达通化,筹建航校。 1945年11月~1946年5月 搜集航材人员在东北各处共收集各式飞机120多架、飞机发动机200多台、油料数百桶航空仪表及各种零配件200多箱。其中最大的一批于1946年2月运抵通化,主要运输人员有尹生才、王琏、龙定燎、林征、史久一、欧阳翼、刘耀西共7人。这批航材为后来的航校建设作了重要的物质准备。 1945年12月上旬 由于国民党军队大举进兵东北,为保存实力,继续建校,东总决定航空队由辽阳、宫原迁驻通化。 1945年12月上旬 汪伪“建国号”地面起义人员白起、何健生、吉翔、陈静山、秦传家等连同家属20余人在新四军的接应下经苏北、山东渡海到达通化,参加建校工作。 1945年12月中旬 魏坚带队的第二批干部到达东北,部分开始沿路收集航材,部分直接到达通化。 1945年12月25日 抗大山东一分校一千多名学生陆续到达通化,从中选调105人,又从通化炮校选调5人入航空队学习航空。 1945年12月底 常乾坤带队的第三批干部到达东北,开始沿路收集航材、航油等工作。 1946年1月1日 在沈阳航空队基础上,东北民主联军航空总队在通化成立。时任东北民主联军后方司令部司令员朱瑞兼总队长,时任东北民主联军后方司令部政委吴溉之兼政委,常乾坤、白起、林弥一郎任副总队长,黄乃一、顾磊任副政委,白平任政治部主任。下辖教导队、民航队、机务队和修理厂。教导队队长林弥一郎(兼)、政委陈乃康,民航队队长蔡云翔、政委刘风,训练室主任何健生,机务队队长田杰,修理厂厂长陈静山。总队共计500余人。 1946年1月初 陆续组装修复完成可用飞机20来架,部分教员开始恢复性飞行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