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安
李世安,1915年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县石婆镇(今属六安市裕安区)一个贫苦的雇农家庭,给地主放过牛,当过长工。在中共地下党员姚习知引导下,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1月参加了六霍起义,成为一名光荣的打旗兵,不久编入红军游击队当战士。
1930年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立,红一军组建,李世安被编入红一军独立旅一团;同年6月,参加了流波䃥战斗。战后,调到团部当传令员。11月,在第一次反“围剿”中参加了著名的香火岭战斗。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2年3月,徐向前总指挥率领红四方面军发起苏家埠战役。李世安任红七十三师传令兵,随时传达师长王树声的命令,战斗中李世安击毙敌兵多名。苏家埠战役不久,李世安调任红二十五军旷断勋军长的内卫班长,随旷军长一起参加了攻打正阳关、攻占霍邱城的战斗。7月中旬,霍邱保卫战失利后,李世安调任七十五师传令兵。
1933年5月,在七里坪战役中,时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内卫排长的李世安,为保护红二十五军军长吴焕先英勇负伤。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奉命长征,国民党军一方面以18个团兵力尾追二十五军,另一方面又以56个团及一些军师属的营、连对鄂豫革命根据地进行“清剿”。面对敌人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对留在皖西不同建制的红军部队进行整编,成立红军第二一八团。1935年2月3日,红军二一八团与鄂东北独立团合编,第三次组建红二十八军,下辖八十二师和手枪团,李世安在手枪团任分队长。次年2月,蒋介石调卫立煌任“豫鄂皖边区清剿总指挥”,集中九个师另一个旅,对根据地进行“清剿”。在严峻的形势下,部队提出了“化整为零,集零为整”的方针,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李世安所在的手枪分队在光山、罗山、孝感地区活动。一天下午,手枪团在河南、安徽交界的吴家店一带与敌人遭遇,因寡不敌众陷入重围。危急时刻,李世安带两个班掩护突围,在接连打退敌人的五次进攻后,两个班28名战士只剩下七八个人,而且不同程度地受了伤,但仍然顽强战斗。在阻击敌人第六次进攻时,李世安中弹昏迷过去,苏醒后爬到村子里,一位老大娘将李世安收留,住在大娘家养伤。两个多月后伤愈,李世安与大娘扮成母子历经艰险,终于找到了原部队,并被任命为红二十八军手枪团中队长。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举国上下同仇敌忾,我方捐弃前仇,主动向国民党卫立煌部倡议停战,得到卫立煌的响应。7月28日中共皖鄂特委书记何耀榜与卫立煌部代表刘刚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停战谈判成功。8月上旬,红二十八军及地方武装1800多人,按谈判协议在七里坪集结整训。1938年2月中旬,遵照中央指示,红二十八军在鄂豫皖边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四支队,手枪团在立煌县一带活动。
武汉失守后,国民党在英美的压力下,加之害怕人民力量壮大,背信弃义,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新四军第四支队从大局出发,为避免摩擦,发展自身,向皖中、皖东及江苏转移,先后建立了以舒城为中心的皖中抗日根据地和淮南抗日根据地。当年12月,新四军第四支队进行改编,手枪团改为教导大队,李世安任大队长。
1939年6月,在新四军四支队组建的一年零四个月中,由3100多人发展到10000多人,根据地发展到从舒城、六安、江浦等24个县,大小战斗近百次,共毙伤敌人2300多人,俘敌400人,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正当新四军四支队取得敌后战争的重大胜利,皖东军民抗日士气高涨之时,1939年6月24日,新四军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被错杀,李世安也因此受到牵连,说他参与高敬亭“反党”、“闹独立性”,被撤职反省、关禁闭。李世安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我从14岁参加红军,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几次负伤,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送信,受伤掉队,我没有丝毫的支援,出生入死找红军。因受伤与部队失去联系,找到红军,我不计个人得失,又从战士干起。我把党当作生命的希望,把红军当成自己的家……为了党,为了家人的解放,我连生命都置之度外,为何说我“反党”、与党“闹独立性”呢?后经审查,认为李世安没有复杂的社会背景,才将他放出来安排到四支队当伙夫。后支队被分编成第四、第五支队,经五支队政委郭述申推荐,李世安被编到五支队特务营当连长,其后任特务营营长。
1940年3月,在蒋介石的策划下,国民党顽军李品仙、韩德勤部,从东西两个方面对新四军进行夹击,妄图消灭新四军。根据中央指示,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决定组织半塔保卫战,保卫皖东抗日根据地。3月21日黄昏,李世安率特务营在西高庙,与敌六个营的兵力展开了激烈的阵地战,坚守到23日清晨,增援部队赶到西高庙,为半塔保卫战的胜利争取了时间。半塔保卫战后,李世安被调往江北指挥部津浦铁路东联防司令部独立第三团任副团长,翌年4月升任团长兼政治委员。
1942年夏天,李世安参加华东党校第三期学习,期间结识一位女机要员任之同志,并结成革命伴侣。
1943年2月,李世安党校毕业后被任命为新四军二师五旅十四团团长,10月又调任淮南路东联防军东南支队司令员。期间,在上级领导下,李世安先后带领部队积极开展灵活的游击战争,多次跳出敌人的包围,转移外线作战,攻打淮泗和歼灭日伪军的程集战斗以及保卫秋收的八步桥战斗,都取得了重大胜利。
1945年初,李世安被调到淮南独立旅第三团任团长,不久根据二师政委谭震林安排,改任团政治委员。走上政治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军队政工干部。
抗战胜利后,由于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积极准备内战,抢占东北。9月19日,党中央发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指示,从全国各地抽出大部队和干部去东北。上级指示华东局组织干部团去东北哈尔滨。不久,国民党占领了长春,接着攻打哈尔滨。由于从各地解放区调来的干部和部队因长途行军未得到休整,不可能形成优势兵力与敌军作战,加之苏军根据中苏条约,准备将中长路沿线的大城市交给国民党政府。在这种形势下,我军不得不从这些地区撤出。大批敌伪和地方武装乘机向我军进攻,杀我干部,反攻倒算。面对复杂的局面,12月28日,党中央、毛主席发布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决定将正规军的相当部分分散到各军区去,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了巩固的军事政治根据地。根据地建立以后,我军再次解放了哈尔滨、长春、齐齐哈尔等城市。1946年10月,敌军集中力量向我南满根据地进攻。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东北联军领导在坚持南满根据地斗争的同时,集中北满主力,对松花江南岸之敌发动进攻,迫使敌人两面作战;我军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粉碎了敌人的进攻。为恢复和提高战斗力,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组建东北民主联军,共七个纵队,北满局书记陈云,把时任松江军区政治部主任的李世安调到二纵队四师任政委。从1947年1月上旬开始,李世安率四师参加了三下江(指松花江)南、四保临江战役。5月起,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东北民主联军接连不断地举行大规模的战略性反攻。先后发动了夏、秋、冬季攻势,四师在李世安等率领下,取得了骄人战绩。特别是在5月中旬奔袭怀德的战斗中,四师与六师一起,激战三昼夜,聚歼包括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一军三十师一个加强团和骑兵二师一部共5000余人,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气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