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援将军被热情的粉丝所包围索签名(袁征摄)
罗援将军在演讲中(袁征摄)
罗援将军在演讲中(袁征摄)
罗援演讲赢得阵阵掌声(袁征摄)
宽面庞,大块头,高身材。军服贴挺,仪态端庄,刚劲魁伟。1.83米的个子往那一站,即使不动声色,军人的威严也是天然所成、无处不在。
罗援,一位研究国际战略问题、享誉海内外的知名专家和显赫将军。在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素以强硬著称,被视为中国军方的“鹰派”代表人物。
其实,凡与罗援有过接触和交往的人,都会感到他不光是强硬的,也是温和的,更是有责任和激情的。
军营磨砺 从普通战士成长为知名将军
罗援1950年出生在一个正统的革命家庭。父亲罗青长是位上世纪三十年代投身革命的老红军,曾长期在周恩来身边工作,担任过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中央调查部部长等职,深得周恩来的信任与器重。周恩来弥留之际召见的最后一个人,便是罗青长。
从炮火硝烟中走来、经历了血雨腥风考验的罗青长,时刻不忘肩负的责任与担当,同时对下一代寄予厚望,连为孩子取名都融入了时代的气息,以激励他们成长。于是人们从罗家兄弟的名字上便可看出历史与现实的传承和交汇:老大取名罗抗,抗日战争;老二罗挺,挺进中原;老三罗援,抗美援朝;老四罗振,振兴中华,等等。“而且每个名字都带提手旁,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威武不屈,长大报效祖国。”时至今日,提起老父亲为自己和兄弟几个起名的良苦用心,罗援仍感到激动。
家庭的熏陶、父辈的影响,少年罗援一直梦想长大后成为一名军人。小时候照相,总喜欢穿件海军服,腰间还不忘别着一把玩具枪。尽管有时“枪别反了”常把大人们逗乐,却未能动摇他对军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然而,父亲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打成“走资派”,使得他的当兵之旅变得曲折多舛。直到1968年,在父亲老战友、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刘忠的关照下,他才被送到云南边陲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部队艰苦的生活磨练了罗援的意志,也增长了他的才干。他从普通战士成长为基层指挥员、军作训处参谋。1973年春,身为军工组成员的罗援,随自己所在的高炮部队跨过边境线进入老挝,参加抗美援老(挝)战争。
置身军营的罗援好学深思,博览群书,尤对军事理论着迷,二十几岁就在军事科学院主办的《军事学术》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当军事科学院后来急需补充人员时,在军事学术领域崭露头角、小有名气的罗援顺理成章地成了选拔对象,被调入军事科学院正式从事科研工作。这一年,他才28岁。不久,罗援又在总参测绘学院、石家庄高级陆军学院、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防大学深造。在石家庄高级陆军学院,他是少有的几个全优生之一。后来,罗援回到军科院专门从事战史、战略和外军研究工作,并先后担任军事科学院战略部第二研究室主任、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6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敢于亮剑 大是大非面前坚韧强硬
罗援学识渊博,才思敏捷,观点独到,见解深刻。多年来一直从事国际战略研究、长期兼任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的他,对如何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着自己的深层思考与真知灼见。
近几年来,周边一些国家在南海和东海等海域不断向中国进行领土挑衅,气焰嚣张。罗援敢于亮剑,大胆发声,直抒胸意,表达自己强有力的观点,每每被置身于热点的风口浪尖,引起层层反响。
“和平崛起,不等于我们已经挂上了免战牌。” “只有有备,才能无患;只有敢战,方能言和。” “一把手枪,它放在强盗手里就是威胁,如果放在正常人、一个平民的手里,它就是自卫的武器。”
罗援在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慷慨激昂,言谈举止充满自信和力量,极具阳刚气。因此,有媒体形容罗援“不怒自威”,在境外舆论圈,罗援也被认定为“鹰派代表人物”。
对于外界冠之以中国军方的“鹰派”这一称呼,罗援欣然笑纳。他觉得“军人应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和爱国情怀,军人都应该是‘鹰派’,这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所在”。不过,他又强调自己是一个“理性的鹰派”,而不是“莽撞的鹰派”。
还是几年前,罗援去美国参加一个战略对话活动,做自我介绍时,美方一位学者说:“罗援将军,你不用介绍了,我们都在关注你的观点,你是解放军的强硬派代表。”罗援对他说:“我是个理性的强硬派,这是中国军人的风格。你们美国军人也不乏‘鹰派’,但我长了一双鹰眼和一双鹰爪,又长了鸽子的头脑和心脏。”美国学者听了此话,都为他鼓掌。
2013年12月20日,罗援莅临我们报社主办的“中国梦”名家讲坛,作“周边安全环境和软实力建设”主题演讲,我有幸与他接触,并聆听他精彩的演讲,对他的强硬风格有所领略。演讲中,罗援纵横千里,驰骋中外,贯通古今。从《旧金山和约》讲到《波茨坦公告》,从钓鱼岛主权讲到防空识别区,从钓鱼岛属于中国的法理依据讲到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六个存在”之建议,字字珠玑、句句精辟,铿锵作响、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叩击心扉,无不给人以感染,在心灵上受到震撼进而振奋。
当讲到“钓鱼岛于我们的国家,就像是孩子于他的母亲。这个孩子无论健康还是残疾,他都是母亲的孩子,谁也不能夺走他”时,激发听众强烈感情共鸣,会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即使没去现场听讲,读到这样的句子,有良知的中国人也一定会血脉偾张。
在原则问题上不让步,在主权问题上不含糊,在事关国家安全与尊严的大是大非面前,显得那么坚韧和强硬,寸步不让,据理力争。这就是罗援,中国军人罗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