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篇)
燕赵罡星出,长庚下冀州。 少年怀赤纛,弱冠佩吴钩。 铁马嘶平型关月,血袍浸娘子城秋。 百团烽火锻铮骨,晋冀枪声伴运筹。
(长征篇)
万里征途印草鞋,乌江赤水记雄才。 雪山忍嚼皮带碎,草地愁看篝火衰。 主席笑呼“孙行者”,箪瓢自比“铁尘埃”。 金沙浪打残盔在,大渡桥横捷报来。
(抗战篇)
平型关上阵云黄,倭寇魂惊“胡子杨”。 三发神炮摧坂垣,百丈崖壁护残阳。 冀中地道传飞将,石门血战淬钢枪。 最忆黄土岭前夜,北斗阑干照剑霜。
(将星篇)
主席亲题“孙毅”名,谦辞上将古今惊。 “幸存二字千钧重,多少英魂化辰星。” 常着布鞋巡营垒,每分军饷济贫茕。 三辞宅第居陋巷,独守青灯对弈枰。
(晚节篇)
白头犹唱大刀曲,皓首重穿旧戎衣。 百校讲坛传火种,万家墨面树旌旗。 戒躁篇悬中堂壁,清风录伴晓鸡啼。 九旬仍写正气歌,笔走龙蛇带风雷。
(书法篇)
颜筋柳骨写沧桑,笔阵如闻战鼓昂。 “人民”二字力透纸,百幅丹心献庙堂。 墨香长伴药香绕,病榻犹记教耕忙。 满壁条幅皆遗训,不许子孙恃父光。
(魂归篇)
将星陨落天河暗,十里长街尽素冠。 八宝山前松柏泣,国防大学典仪寒。 旧部争说“活地图”,新兵犹忆“戒躁篇”。 遗言不刻功德碑,只许清风上笔端。
(尾声)
二百行诗写未休,将军笑在云里头: “莫学秦皇封禅事,且看百姓碗中油。” 今有贪泉忽照影,顿忆孙公旧箧裘。 燕山苍苍永定浊,大书“不朽”在神州!
注:诗中将军“三辞”典故:辞上将衔、辞豪宅分配、辞子女特殊待遇。“戒躁篇”指将军手书《反对自由主义》赠官兵之事。“幸存说”源自将军名言:“我能活到胜利,只是幸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