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的环境改变了,新闻人的思想也进步了,这一报道策略仍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应赋予“有理、有利、有节”以新涵义,发展毛泽东的报道策略。“有理”是指媒体报道不能违规操作,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依法进行报道;“有利”是指媒体的报道要从维护社会大局和公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不能图一时之快而把有损于群众利益的信息披露出去;“有节”是指媒体对一些社会敏感的问题或者局势尚不明朗的事实的报道,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能把话说得太满,以致没有回旋的余地。[15]在“有理、有利、有节”的报道策略中,“有理”是进行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有利”是进行新闻报道时应恪守的原则和出发点,“有节”是进行新闻报道时应重点注意的问题,三者共同作用,使新闻报道实现理性传播。
在新闻实践中,“三有”报道策略需要新闻媒体的每一名记者认真地权衡和把握,如果丢弃其一,势必会造成传播的不理性及失衡。今年1月份的“艳照门”事件,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来传媒应该在“有理”原则下,维护公众人物的隐私权,注意对未成年人群体的教育和保护;在“有利”原则下,本着公众和社会的利益,使新闻报道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在“有节”原则下,对此类事件,不是津津乐道,而要注意分寸,杜绝炒作和恪守传媒伦理底线。但在整个事件中,我们发现,部分新闻媒体已经违反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报道原则:从最开始的传播淫秽内容、侵犯隐私,受害者为数几名香港艺人,到后来的网络监管规范不严,照片在网络上普遍传播,受害者已经扩大到那些看过明星艳照的青少年群体,对整个社会的负面影响都很大。
而纵观媒体对“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的报道,就很好的坚持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报道策略。对这样一个敏感事件,不管是报纸、电视还是网络媒体都从维护国家社会的整体利益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在国家还没有对事件进行定性的时候,坚持客观报道事件的准则,不随意做出评论,随着事件调查的逐步清晰,及时报道国家对事件的态度,采取的方针、政策,西藏地区人民的生活现状,一些事件亲历者自己的心声,还有不同的看法及评论等,这种报道策略促成了理性传播的实现。
发展“三有”报道策略,在法律框架内,媒体从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出发,努力营造团结、稳定向上的社会氛围,进行理性传播,对当下我们构筑和谐社会是大有裨益的。很明显,如果违反“三有”报道策略中的任一原则,都会导致不同问题的出现,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宗旨是相违背的。
结 语
毛泽东新闻思想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结构,包含着一系列新闻理论及业务观念,其精妙之处在于考虑问题深入、全面、长远,并且有一些内容是与时俱进的。本文仅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毛泽东新闻思想对于当今新闻传播实践的启示,相信从其他角度亦能总结出毛泽东新闻思想对当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启示价值。(作者是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07级研究生)
注释:
[1]《毛泽东选集》,2版,第4卷,第1319页;
[2]、 [4] 、[7] 、[8]、 [10] 、[11] 、[12]、 [13]《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第3、184、174、185、212、185、112、212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卷,第234页;
[5]《毛泽东选集》,2版,第3卷,第933页;
[6]《毛泽东选集》,2版,第2卷,第728页;
[9] 沈正赋.《新闻舆论监督难点及其对策刍议》.《声屏世界》,2000年第2期;
[14] 冯文礼.《媒体应反思“追星女”事件》.《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4月6日;
[15] 沈正赋.《有理?有利?有节?——媒体报道三题》.《新闻记者》,2006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