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先进性的标志,是衡量是否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尺度,是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主要特征。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今天,邓小平号召全党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要利用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发展的功能和作用,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同时又要保持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政治本色,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响和侵袭,以避免重蹈历史上出现的一些革命阶级腐化堕落的覆辙。
第三、艰苦奋斗是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重要保证。
邓小平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时深刻指出:“我们的历史经验是,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群众。只要你关心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不仅不搞特殊化,而且同群众一块吃苦,任何问题都容易解决,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⑨这就言简意赅地阐明了艰苦奋斗与密切联系群众的关系,包含了只要与群众一起艰苦奋斗,就能克服革命与建设中一切艰难险阻,取得成功与胜利的思想。他这时还指出:“我们大家都是从苦里过来的,经历过不少困难的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的时候,也是很艰苦的啊!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⑩这是对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作风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用的实事求是、质朴无华的科学总结。回顾党的历史可以看出,正是由于有了与大家一块苦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井冈山时期,红军战士才能发扬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精神,在战斗频繁、物质待遇菲薄的条件下,“不出怨言”;正是由于有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党和红军才能经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困难考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这一罕见的英雄壮举;正是由于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作风,党才能于抗日战争时期领导解放区军民战胜了1941至1942年的严重困难。建国后,也正是由于依靠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迅速恢复了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渡过和克服了1959至1961年三年的严重困难局面。1989年,邓小平在总结新时期历史的经验时进一步指出:“一九八○年元旦,我在政协讲话,讲了‘四个保证’,其中一条叫‘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11)。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视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是认识上新的升华,指明了这一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艰苦奋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在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毛泽东从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把体现艰苦奋斗精神的勤俭建国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方针。他说:“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从此,艰苦奋斗突破了思想、品德的领域,上升到政治层面和大政方针的范畴了。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上述思想,把艰苦奋斗的精神升华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高度,成为这一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一,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1981年11月,邓小平在接见美国财政部长里甘时指出:“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我们的新提法就是建设一个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所谓高度文明,就是人民要有理想,要个人利益服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要守纪律,要有道德,要坚持我们历来的艰苦奋斗的传统。”(12)他把艰苦奋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联系起来,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第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手段和途径。邓小平多次指出:我们有各种有利条件,一定能够赶上世界上的先进国家;但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