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奋斗是毛泽东倡导和培育的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象征革命情操的延安精神的特色。毛泽东、邓小平从艰苦奋斗精神的作用、内涵,到如何发扬这一精神的途径,都有系统、深刻地阐述,形成了完整的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观。在经济转轨、社会变革的今天,学习和继承这两代伟人艰苦奋斗的思想,对于坚持党的优良传统,振奋革命精神、倡廉反腐、端正党风、政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共产党人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毛泽东、邓小平历来号召共产党人要继承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这一号召和要求是建立在对国情的科学分析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
第一、艰苦奋斗的精神与作风,是由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所决定的。
在经济、文化落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统治,进行中国革命是一个十分困难和艰巨的事业。由于中国革命敌人的强大和长期占领中心城市,革命力量只能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农村才能生存和发展,中国革命只能以农村根据地为依托,在与敌人军事进攻的反复较量中,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革命的客观环境和独特的道路,造就了党和红军不怕牺牲、英勇作战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和革命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它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一往直前的精神支柱。
在经济、文化落后,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需要上百年的比革命更为长期、更为困难和艰巨的事业。受落后经济和生产力的制约,短期内不可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毛泽东指出:“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①邓小平也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②“我们是个穷国、大国,一定要艰苦创业。”③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是中国国情特点的反映。这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要求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要继承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一精神既是国情的产物,又体现了时代的需要,仍然是璀灿生辉的时代精神。那种认为艰苦奋斗只适用于革命年代,现在已经过时的观点,是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精神的严重曲解。
第二、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
毛泽东、邓小平倡导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还在于这一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风貌和特征。以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为根本目标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与无产阶级优秀品德的辩证统一。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④为此,他躬行倡导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革命精神,要共产党人争当多做工作、少取报酬、廉洁奉公的模范。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述解放区与国统区的对立和区别时指出:“利用抗战发国难财,官吏即商人,贪污成风,廉耻扫地,这是国民党区域的特色之一。艰苦奋斗,以身作则,工作之外,还要生产,奖励廉洁,禁绝贪污,这是中国解放区的特色之一。”⑤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他又指出:“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⑥邓小平继承发展了毛泽东这些思想,他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指出:“我们必须恢复和发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⑦“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⑧在他们的论述中,艰苦奋斗已成为体现共产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