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延中:你看,斯大林去世以后情况不完全一样,紧跟着苏联共产党对斯大林的评价就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主持人:是,我们当时也介入了这场论战。
萧延中:对。但大家对毛泽东的评价,到目前为止,虽然是多元化的,但大家对他的讨论兴趣并没有减弱。这个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我个人是这么想的。
萧延中:首先我说应该把毛泽东崇拜这个现象,不仅仅就现象而现象谈一种历史的过程,当然这个历史的过程很重要,这是研究的基础。
萧延中:曾经有的同学们给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在谈别的问题时提到的。他们说实际上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这个历史过程中,在一个世界的大环境下反复地出现了政治革命这样的一种运动,每一次运动结束以后,紧跟着就是一个权力相对集中的时期,集权时期的到来。
萧延中:比如英国革命结束以后出现了一个克伦威尔。法国革命结束以后出现了拿坡仑。
主持人:那就是法兰西的皇帝了。
萧延中:在德国革命结束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最终出现了希特勒。俄国革命形成了斯大林。
主持人:铁腕的斯大林。
萧延中:中国革命结束以后出现了一个卡里斯马式的人物毛泽东。
萧延中:如果我们仅仅就毛泽东而谈毛泽东,当然有很多话可说,如果我们的眼界更宽一些,把毛泽东崇拜这样一个现象放到一个国际的、跨世纪的大环境中去看的话,我觉得它没有超出革命逻辑的一般框架。
萧延中:它只是这样一个多次革命的政治结果的表现之一,是一个东方大国形成革命集权这样一个循环的表现。
主持人:是不是从这个角度看,东方革命家和西方革命家和他们的革命进程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萧延中:在最本质的意义上。因为革命对传统是一种颠覆。
主持人:彻底的决裂。
萧延中:对,彻底的决裂。再一个就是革命一般都是所谓的群众运动,很多的人共同参与,在政治心理学的角度上,其实大多数人的参与一定同时要出现一个铁腕的、有智慧的、有魅力的政治领袖。
主持人:就是我们通俗说的,出现一个大人物。
萧延中:这样的大人物和群众互动起来的时候,其实才能形成那种革命运动。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说对毛泽东的崇拜并不奇怪,它只是整个世界革命的大浪潮中的一个中国革命的范例。
萧延中:但是这里面有一个特殊情况,今天我们也不能展开讨论。就是非常重要的美国革命。
主持人:对,美国革命好象是一个特例,咱们就先把它放到一边。
西方学者对毛泽东研究的成果
主持人:萧老师,因为您是从西方对毛泽东研究当中汲取营养比较多的学者。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西方历史学界对毛泽东的主流看法,以及介绍几个比较有影响的西方学者对毛的看法。
萧延中:2006年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国外毛泽东研究议丛》,这个议丛我们考虑了很多年,也经过了严格筛选。现在看来社会的反响不仅仅是在国内,就是在国外也有很大的反响。首先第一本书就是本杰明.史华慈的《中国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这应该是比较成体系的,比较学术的西方研究理论界第一次提出了研究毛的概念,我们知道,一旦用到主义这个概念的时候,实际上就意味着这样一种人物的思想会有一种成体系的、持久性的影响。
主持人:很有意思,在我们中国的语言体系里,主义这个词好象是要高于思想的。我们自己称呼毛泽东的思想体系称之为思想,不称之为主义,而西方好象已经称之为毛主义了,这点上好象比我们走得更远一点了?
萧延中:因为称马克思就是称马克思主义,把一个人的思想称为主义的时候,就是形成了一个和别的不同的派别。在共产党延安时期,最早由吴玉章老先生也提过毛泽东主义,但毛主席本人认为用“主义”不合适,他说我的思想就叫思想吧,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平起平坐,他认为不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