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朱冬生>>正文
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组图)
2022-05-20 10:34:54
作者:朱冬生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新四军军部泰山庙

    新四军战斗在江淮河汉之十八: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

    1940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当局控制舆论,混淆视听,掩盖真相,将事变的责任推给新四军。1月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污蔑新四军为“叛军”,宣布“撤销”其番号,进一步将反共高潮推向顶点。

    1月20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发言人名义发表谈话,揭露国民党当局的反共阴谋,抗议其武装袭击新四军的暴行,要求国民党当局以大局为重,取消1月17日的反动命令,惩办祸首,释放叶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军民也纷纷集会,强烈声讨国民党顽固派的罪恶行径。同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

    重建军部大会在盐城召开

    1月23日,新四军将领就职给全国各友军发了通电。24日新四军将领声讨亲日派向全国人民发了通电,24日的《江淮日报》还发了如下消息:明天午后在盐城召集苏北各界群众大会庆祝陈代军长就职。盐城各界民众闻讯,兴高采烈,欢欣鼓舞。盐城党政军民原定23日举行的反内战反投降大会亦于25日一并举行。

    1月25日(农历除夕的前一天),在盐城的游艺园隆重举行了重建军部的庆祝大会。为了防止日本人的空袭,大会定在下午举行。会场布置得庄严而简朴,主席台上临时摆放了几排木桌,上面铺满了台布,四周还张贴了许多坚持团结、坚持抗战、反对内战、反对投降的标语。下午两点钟,军部直属队、华中局直属单位、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华中党校及盐城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各界群众团体的负责人等,近2000人陆续步入会场,声讨国民党顽固派的罪行,为死难烈士报仇的口号声,在会场上空荡漾;红军歌曲、八路军歌曲、团结抗日的歌曲,各种革命歌曲持续的传向会场以外的远方。

    大会开始以后,首先宣读了中共中央军委关于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接着又宣读了新四军领导人的命令及新四军领导人向全国的通电。然后,陈毅代军长发表了就职演说。

新四军的主要领导人

    陈代军长这天穿上了一件新一点的灰军装,头上戴着新军帽,腰间扎着武装带,挎着小手枪。他神情庄重地走到了讲台中央,用热烈而凝重的目光扫视了一下会场的四周,没有马上讲话。这时会场上静极了,几乎能听出人们的呼吸声。

    “同志们!乡亲们!反共顽固派1月14日消灭了军部,但是,1月25日我们的军部又成立了……”随着陈毅代军长的讲话声,会场上响起了一阵阵掌声、欢呼声。陈代军长表示他要率领全军9万官兵,誓与日本侵略者、汉奸、反共投降派斗争到底。抗日战争无论经历何等艰难困苦,必须争取最后之胜利。陈代军长一口标准的四川官话,深沉稳重、正气凛然,让所有的与会者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热情的鼓舞。

    接着,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同志讲了皖南事变的经过,他义愤填膺地痛斥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罪行,号召全军要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团结,坚持抗战,提高警惕,随时准备粉碎敌、伪、顽的进攻。刘少奇政委高亢激昂的湘音,振聋发聩的鼓动和号召,听得所有与会者都热血沸腾情绪高涨。大会上,群情振奋,党政军民和各界人士,共同声讨了反共顽固派的罪行,纷纷表示,要在新军部的领导下,在江淮河汉地区坚持抗战,打开新的局面。

    建立一个铁一般的对敌斗争的指挥部

    国民党反动当局取消新四军番号的反动措施,宣布新四军被消灭了,而事实上新四军不仅没有被消灭,而且比过去更加发展壮大了。新四军不但没有因军部被消灭受到影响,而且新四军在新军部的领导下更加坚强,华中广大民众团结在新四军周围,公认新四军为国家民族解放的抗战部队。革命的新生力量是伟大的,不可战胜的。

    2月26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活动于陇海路以南的八路军部队列入新四军的建制,新四军扩编为七个师并一个独立旅。为了坚持华中敌后斗争,党中央对各师的抗战任务和活动地区,作了统一而明确的部署,同时任命了各师的主官。

    中共中央根据皖南事变后的形势,对新军部成立后新四军的军事行动方针作了数次指示,指出:目前中日民族矛盾仍是主要矛盾,国共合作尚不会全面破裂,华中敌后将是长期的三角斗争。新四军的战略部署要适应这一根本情况,作长期斗争的打算。1941年5月20日,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中原局与东南局合并,改称中共中央华中局,同时成立新四军军分会,刘少奇为华中局书记兼军分会书记,华中局委员为饶漱石、陈毅、曾山,新四军军分会委员为陈毅、饶漱石、赖传珠、邓子恢。

    华中局组成前后,各根据地的党,按照战略区的划分组成了苏中、淮南、盐阜、淮海、淮北、鄂豫皖、苏南、鄂皖等区党委。华中局和军分会成立后,为了加强我军的政治思想建设,使华中全党全军更坚决地贯彻执行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路线,先后召开了华中局高级干部会和新四军军分会扩大会议,各区党委、各师的主要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议。

    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坚持独立自主,既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又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和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刘少奇在新四军期间,采取撰文等方式批驳“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口号,认为如果我们所要的“一切”均事先要取得国民党的同意,它不许我们办就不能办,那我们不是成了国民党的工具了吗?广大干部战士进而认识到统一战线理论的正确性。

    皖南事变后,毛泽东指出:“应把此次反共高潮看作我们奠定华中基础的机会,如同上次反共高潮奠定了华北基础那样。”重建后的新四军军部,重新理顺了指挥关系,正确地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过去新四军的军长、副军长是蒋介石任命的,现在蒋介石撤销了新四军番号,中共中央重新任命了新四军的军事班子,完全脱离了蒋介石的控制,铁的新四军真正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陈毅等领导同志总结了皖南事变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把新四军建设成强大的正规化的党军”的口号。

陈毅代军长

    皖南事变前,由于国民党当局的限制,新四军没有政治委员这一职务。皖南事变后,新四军职务完全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来决定和任命,军、师、团三级都设立了政治委员。新军部成立后,新四军加强了各级政治机关的建设,建立健全了各项政治工作制度。党员和党支部在连队公开,积极发展新党员,主力部队党员数通常占全体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以上。为了对党员干部进行培养教育,1941年春还创办了华中党校。

    6月6日,华中新四军军分会又召开了扩大会议,陈毅同志作了建军工作报告。会议号召为把新四军建设成为正规化的党军而奋斗,建设正规化党军的基本目标是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持和发扬我军无产阶级的本色及光荣的优良传统。建设正规化党军的基本要求是:绝对服从党的领导,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和执行者;有高度的军事素养和坚强的战斗力;有模范的军事纪律和群众纪律;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积极负责的工作精神和科学的工作方法;有积极热情,好学上进的作风和先声夺人的革命气魄。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必须加强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充分发挥连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加强军事训练和司令部建设,提高部队的战术、技术水平,养成坚决服从命令的作风;加强行政管理,健全后勤工作。

    加强指挥机关建设坚决的打击敌人

    重建军部后,新四军力量更加壮大,将健全司令部工作作为军事建设的重点,要求各级军政首长切实注意发挥司令部机关和参谋人员的作用,减少团以上副职,同时加强对参谋人员的培养和教育。陈毅亲自拟定了加强参谋工作的14条规定,作为健全参谋工作制度的依据。军部创办了《军事建设》杂志,以推动部队军事理论的研究,总结华中敌后抗战经验。建军工作中,陈毅还提出“主力地方化,地方武装主力化”这一在抗战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特殊的建军、扩军办法。

    重建军部后,新四军人员分配上减少机关、后方人员,充实战斗连队。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当局完全断绝了新四军的供给,新四军不得不自力更生。全军充实了供给部门力量,吸收有专长的新成分参加供给工作。全军制定了预算决算制度,加强了供给部门的政治工作和财经纪律教育,防止贪污、浪费等现象发生。1941年6月召开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华中分会(简称华中军分会)会议上,陈毅作了《关于建军问题》的报告。报告的第七部分讲的是供给部、卫生部及其他部门的工作:“供给部门的工作是很重要,而且是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工作,但是这个工作基础更差,更须切实注意改变。……我们现在吃公粮一个钱不拿,是老百姓供我们吃。在其他方面,本来我们作预算每人每月10块钱,用的结果是每人每月20块钱不够,每个师都是这样。要是我们全军预算起来,那数目也很惊人了,要是没有税收和公粮,那这个队伍就没有办法养了。”

刘少奇政委

    新军部建立以后,在陈毅代军长、刘少奇政委的领导下,坚决执行党中央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工作,使华中地区的形势迅速好转,并且逐步走向正规。但是,日军这时加紧了对我各根据地进行“扫荡”,妄图围歼我军部主力,占领我苏中、苏北根据地。在华中局、军部的领导下,军部确定了全面的对敌对顽斗争部署,除了一部准备防御国民党顽固派的进犯外,集中主力粉碎敌伪“扫荡”,进行了讨伐公开投敌的李长江的战役。与此同时,还加强了各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开展了群众减租运动,实行各阶层人民合理负担的政策。颁布了公粮、田赋和税收制度,努力生产建设,开展人民武装,全华中发展了农民抗日救国会,会员104万人,组织了脱离生产的地方武装和不脱离生产的自卫军30万人;创办文教事业,华中局开办了党校,加强了抗大总分校,成立了鲁迅艺术学院。各师、各根据地也办了抗大分校,军政干部学校,大力提高工农干部的政治文化水平,同时大量吸收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各种人才。华中敌后根据地经过顽强坚持,在“扫荡”与反“扫荡”“清乡”与反“清乡”“蚕食”与反“蚕食”的艰苦斗争中,不断壮大自己,终于战胜了困难,并为战略反攻积蓄了力量。经过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大大提高了部队军政素质,使华中我党我军和根据地更加巩固,最后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到日军投降为止,新四军已经发展到30多万人,为夺取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新四军军部的正确指挥下,新四军各部队在1941年至1943年间,粉碎了日伪军近百次大规模“扫荡”,歼敌8万余人,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1941年秋季苏北反“扫荡”,日伪抽调大量兵力,以飞机作掩护,企图一举消灭新四军军部。陈毅一面把机关人员、伤病员等隐蔽起来,一面以小股部队和敌人周旋,避实就虚,来回转移,使敌人处处扑空,顾此失彼,疲于奔命,成功化解了危机。在艰苦的抗战相持阶段,新四军由新军部成立时的9万余人,发展到主力部队21万人,地方武装9.7万多人,民兵自卫队96万人,从而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和后来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四军各级领导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任职

    军部

    军长:陈毅(1901年-1972年),四川乐至人,曾任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央中原局第二书记、上海市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政委:刘少奇(1898年-1969年),湖南宁乡人,曾任中革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代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务。

    副军长:张云逸(1892年-1974年),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曾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广西省委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参谋长:赖传珠(1910年-1965年),江西赣县人,曾任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政委、四野第十五兵团政委、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北京军区政委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政治部主任:邓子恢(1896年-1972年),福建龙岩人,曾任中央华东局副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第一师

    由原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整编而成。这支部队的前身,即江北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是新四军最精锐的部队。新组建的第一师总兵力超过了一万人,在粟裕的指挥下,第一师对日伪军发动了多次作战,到1945年时,总兵力发展到三万余人。

    解放战争时期,该师改编为华中野战军,在苏中打出了七战七捷的佳绩。后来,粟裕率部北上,与陈毅率领的山东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由陈毅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担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华野在解放战争时期取得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规模浩大的战役的胜利。

张云逸副军长

    师长:粟裕(1907年-1984年),湖南会同人,曾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委、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政委:刘炎(1904年-1946年),湖南桃源人,1946年11月20日在山东临沂病逝,年仅42岁。

    第一旅旅长:叶飞(1914年-1999年),祖籍福建南安,生于菲律宾奎松省,曾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三野第十兵团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福建省委第一书记、海军司令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一旅政委:叶飞(兼)。

    第二旅旅长:王必成(1912年-1989年),湖北麻城人,曾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三野第七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第九兵团代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二旅政委:刘培善(1912年-1968年),湖南茶陵人,曾任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政委、福建军区政治部主任、福州军区党委第二书记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三旅旅长:陶勇(1913年-1967年),安徽霍邱人,曾任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志愿军第九兵团代司令员兼政委、东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三旅政委:刘先胜(1901年-1977年),湖南湘潭人,曾任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江苏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二师

    由原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整编而成。这支部队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的鄂豫皖红二十八军。在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先后离开鄂豫皖苏区后,红二十八军在军长高敬亭的指挥下,留在鄂豫皖苏区继续坚持游击战。

    抗日战争时期,红二十八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牺牲后,张云逸、罗炳辉成为这支部队的指挥者。

    师长:张云逸(兼)。

    政委:郑位三(1902年-1975年),湖北红安人,曾任中央中原局代书记、中原军区政委等职务。

    第四旅旅长:梁从学(1903年-1973年),安徽六安人,曾任江淮军区副司令员、皖北军区司令员、江苏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四旅政委:王集成(1907年-1983年),福建龙岩人,曾任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政委、华东军区空军政委、铁道兵政委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五旅旅长:成钧(1911年-1988年),湖北石首人,曾任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五旅政委:赵启民(1910年-1997年),陕西蓝田人,曾任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政委、华东军区海军政委、南海舰队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六旅旅长:谭希林(1908年-1970年),湖南长沙人,胶东军区代司令员、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六旅政委:谭希林(兼)。

赖传珠参谋长

    第三师

    由原八路军第五纵队整编而成。这支部队的前身,是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五纵队是由皖东北八路军和新四军一部合编而成。第五纵队成立后,黄克诚率部东进淮海,南下苏北,与苏北新四军部队在白驹镇会师,创建了苏北抗日根据地。

    皖南事变后,该部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抗战胜利后,第三师发展到3.5万余人,在黄克诚的指挥下挺进东北,成为组建东北人民自治军的重要力量。

    师长:黄克诚(1902年-1986年),湖南永兴人,曾任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天津市委书记、总后勤部部长、军委秘书长、中纪委第二书记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政委:黄克诚(兼)。

    第七旅旅长:彭明治(1905年-1993年),湖南常宁人,曾任四野第十三兵团参谋长、广西军区副司令员、驻波兰大使、河北军区司令员、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七旅政委:朱涤新(1910年-2002年),湖北阳新人,曾任嫩江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武汉市副市长、湖北省公安厅厅长、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等职务。

    第八旅旅长:田守尧(1915年-1943年),安徽六安人,1943年3月18日在连云港与日寇作战中英勇牺牲。

    第八旅政委:吴信泉(1912年-1992年),湖南平江人,曾任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参谋长、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军长、沈阳军区参谋长、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九旅旅长:张爱萍(1910年-2003年),四川达县人,曾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副总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九旅政委:韦国清(1913年-1989年),广西东兰人,曾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三野第十兵团政委、援越军事顾问团团长、公安军副司令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总政治部主任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四师

    该师的前身是八路军第四纵队,再往前则是新四军第六支队(由确山游击队和豫东游击武装合组而成)和八路军344旅。

    师长:彭雪枫(1907年-1944年),河南南阳人,是八路军、新四军中的一位名将,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多次率部对日伪军、顽固派进行作战,曾活捉过国民党顽固派将领韩德勤,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不幸中流弹牺牲,时年37岁。

    政委:彭雪枫(兼)。

    第十旅旅长:刘震(1915年-1992年),湖北孝感人,曾任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志愿军空军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十旅政委:康志强(1912年-1986年),江西兴国人,曾任三野第二十一军政委、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主任、海军学院第一政委、北海舰队政委、海军副政委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十一旅旅长:滕海清(1909年-1997年),安徽六安人,曾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内蒙古军区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十一旅政委:孔石泉(1909年-2002年),湖南浏阳人,曾任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政治部主任、广东军区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干部部部长、广东省委书记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十二旅旅长:饶子健(1909年-2000年),湖南浏阳人,曾任三野第三十四军副军长、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司令员兼政委、第六十军军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十二旅政委:赖毅(1903年-1989年),湖南平江人,曾任苏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干部部第一副部长、南京军区副政委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邓子恢政治部主任

    第五师

    由原豫鄂挺进纵队整编而成。前身是鄂豫挺进纵队。再往前可以追溯到新四军挺进团和豫南的游击武装。

    师长:李先念(1909年-1992年),湖北红安人,曾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湖北省委书记兼武汉市委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政协主席等职务。

    政委:李先念(兼)。

    第十三旅旅长:周志坚(1917年-2005年),湖北大悟人,曾任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十三旅政委:方正平(1908年-1994年),湖南平江人,曾任四野第五十八军政委、南海舰队政委、海军副政委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十四旅旅长:罗厚福(1909年-1975年),湖北红安人,曾任中原军区独立旅副旅长、湖北军区副参谋长、湖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务,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第十四旅政委:张体学(1915年-1973年),河南光山(今新县)人,曾任鄂豫军区独立旅旅长、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湖北省省长等职务。

    第十五旅旅长:王海山(1911年-1990年),湖北武汉人,曾任鄂豫陕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湖北省政府副主席、湖北省监委书记等职务。

    第十五旅政委:周志刚(1910年-1996年),江西永新人,曾任鲁中南军区副政委、湖北省军区政委、武汉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六师

    由原江南指挥部所属部队整编而成。这支部队的前身,是由江南抗日救国军改编而成,后期并入了粟裕的第一师,成为华中野战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长:谭震林(1902年-1983年),湖南攸县人,曾任第三野战军第一副政委、浙江省委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

    政委:谭震林(兼)。

    第十六旅旅长:罗忠毅(1907年-1941年),湖北襄阳人,1941年11月28日在江苏溧阳县塘马村与日寇激战中壮烈牺牲。

    第十六旅政委:廖海涛(1909年-1941年),福建上杭人,1941年11月27日牺牲在江苏溧阳县塘马村。

    第十八旅旅长:江渭清(1910年-2000年),湖南平江人,曾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政委、江苏省委第一书记、南京军区第一政委等职务。

    第十八旅政委:温玉成(1915年-1989年),江西兴国人,曾任东北野战军独立第2师师长、志愿军第四十军军长、广州军区参谋长、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七师

    由原无为游击队、第3支队挺进团、和皖南事变突围部队整编而成。第七师成立后,在皖南与日伪军展开了多次激战,创建了和含抗日根据地。和含抗日根据地将第二师和第六师的作战区域连成了一片,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

    师长:张鼎丞(1898年-1981年),福建永定人,曾任华中军区司令员、福建省委书记兼政府主席、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职务。

    政委:曾希圣(1902年-1968年),湖南资兴人,曾任第二野战军副参谋长、安徽省委书记、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等职务。

    第十九旅旅长:孙仲德(1902年-1961年),安徽庐江人,曾任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司令员、安徽省民政厅厅长、安徽省副省长等职务。

    第十九旅政委:曾希圣(兼)。

    新四军独立旅

    由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第5旅整编而成。

    旅长:梁兴初(1913年-1985年),江西吉安人,曾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司令员、志愿军第三十八军军长、海南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政委:罗华生(1910年-1991年),湖南湘潭人,曾任东北野战军独立第7师师长、海军旅顺基地司令员、铁道兵副司令、第四航空学校副校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突破,突破,再突破一一皖南事变中傅秋涛率一千多人成功突破重围(组图)
·下一篇:无
·朱冬生: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组图)
·突破,突破,再突破一一皖南事变中傅秋涛率一千多人成功突破重围(组图)
·朱冬生:突破,突破,再突破一一皖南事变中傅秋涛率一千多人成功突破重围(组图)
·突围,突围,再突围一一新四军军部电台台长在皖南事变中突围(组图)
·朱冬生:突围,突围,再突围一一新四军军部电台台长在皖南事变中突围(组图)
·皖南事变(组图)
·朱冬生:皖南事变(组图)
·献给最后的老战士张文(组图)
·朱冬生:献给最后的老战士张文(组图)
·贝.布托,中巴友谊不落的星辰(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组图)
朱冬生: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组图)
特稿: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组图)
南水北调
弘扬端午文化,喜迎党的二十大(组图)
八路军三个师,从打仗、歼敌、根据地、部队发展对比
杭州市委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中红头条:毛主席发表《五·二〇声明》的深意究竟如
重温毛主席520声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要去远方——写在中国旅游日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