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朱成山>>正文
朱成山:南昌城有支高大的“枪”——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游记(原创)
作者:朱成山
浏览次数:
2024-09-02 11:05:39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该篇散文系作者于2024年8月28日赴江西省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后所撰写。

    近日去英雄之城南昌,江西省烈士纪念堂书记黄卫和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原馆长刘松涛,热情地陪同我去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虽然过去多次去过该馆,但每次去南昌城,这座馆是我必去的场所,因为那里是中国军旗升起的地方。

图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展厅门前外景

    走进展馆序厅,一眼看见那只高大的名为《石破天惊》的组合雕塑——一支傲指苍穹的“汉阳造步枪”,被一只从崩裂的石块中伸出强劲有力的大手紧握着,扣动着的扳机即将打响。这组雕塑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在南昌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图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序厅内《石破天惊》的组合雕塑

    目前,主持该馆工作的副馆长张江告诉我们,这个雕塑是2007年为纪念建军80周年时树立的,因为形神兼具、主题突出受到方方面面的好评。因而几次改陈都保留了这个艺术品雕塑装置,至今仍然成为深受观众欢迎的参观该馆的第一个展项,被媒体称为“一支枪”红色文化热。

    其实,真正象征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的不是这件雕塑,而是一件国家一级革命文物——朱德的手枪。巧合的是,为我们担任讲解的是该馆讲解员林彦平,她曾经在全国馆校合作联盟组织的《百家馆校革命文物周周讲》第八讲中,以《石破天惊第一枪》为题,讲述了南昌起义与朱德手枪的故事。今天,她再次为我们娓娓道来:

图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讲解员林彦平于2022年6月22日参加全国“百家馆校革命文物周周讲”第8期海报

    朱德的手枪是一支德国造M1896式短管警用型毛瑟手枪,俗称为“驳壳枪”。该手枪枪号59032,枪管长97毫米,可装10发子弹。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展厅内,我再次看到了这把朱德当年用的手枪(复制件)。

图为陈列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展厅内的朱德手枪(复制件)

    1927年1月中旬,时年41岁的朱德奉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来到南昌,他与当时江西省主席、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总指挥朱培德是云南讲武堂同学,曾被称为“模范二朱”。利用这种同窗好友的关系,朱德一度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总参议、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和南昌公安局局长等职。在此期间,朱德积极组织开展工农运动,秘密建立中共组织,这把驳壳枪就是他担任南昌公安局局长时所配发的。

    1927年6月,随着全国范围内反共局势越来越严峻,朱培德也开始了“礼送共产党员出境”。朱德作为“清共”对象之一,离开了南昌前往武汉。

    1927年7月下旬,鉴于朱德在江西便利的工作条件,中共中央又指派他秘密返回南昌刺探军情,为日后起义做好准备。

    当时朱培德正在庐山参加反共会议,朱德趁此良机利用自己与朱培德下属熟识的关系,了解到南昌城内国民党军的番号、武器装备、城防部署等情况,并绘制了一张兵力部署图,在图上把国民党军六个团的驻地、火力点等都标得一清二楚。

    7月27日,租住在南昌花园角二号的朱德家中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南昌起义的前委书记周恩来。朱德向周恩来详细地汇报了南昌城内的敌情,并交出了事先绘制好的军事地图。这一晚,他俩在花园角2号彻夜长谈,一起研究南昌起义的作战方案。也就是在这次会见中,朱德主动请缨,提出了“设宴牵制敌团长,加速瓦解助起义”的锦囊妙计。

图为1926年底,中央军事部改称中央军事委员会。图为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周恩来。

    7月31日晚,朱德在南昌嘉宾楼大摆宴席。出席晚宴的有国民革命军第三军二十三团、二十四团的团长等军官,他们是当时守卫南昌城六个团中的两个团指挥官。团长们酒足饭饱后,朱德又提出去大士院32号打麻将。大士院在南昌城城西,而敌军这两个团的驻地在城东。拖住他们,目的就是为了解除南昌城守军三分之一的武装,从而减轻起义军主力部队的战斗压力。牌桌前两个团的团长们玩得不亦乐乎,丝毫没有察觉到南昌城内的风云暗涌。等到枪声响起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埋伏在屋外的起义军一拥而入,不费一枪一弹,团长和团副们就被控制起来。敌军的这几个团,也因团长不在,犹如一盘散沙,很快就被起义军拿下。

图为陈列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展厅内的起义军服和红领带。

    经过周密的准备,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朱德与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人率领起义军二万余人,举行南昌起义!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起义军占领了全城,取得了南昌起义的胜利!

    之后,朱德就在这把驳壳枪的枪匣上刻下了“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十个意味深长的字,以此纪念南昌起义中的峥嵘岁月。这支小小的手枪,因其见证过南昌起义而成为重要革命文物。它与展馆序厅内艺术再现的当年战士手中的“汉阳造”步枪,一起成就了那段历史,并在历史中变得高大起来。

    起义胜利之后,部队按照部署转战南下。1927年10月1日,朱德奉命留守广东大埔县三河坝,率领起义军三千余人与敌军近两万人展开殊死决战。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无数的战士倒在了血泊之中……据当年报纸记载:江水被战士们的鲜血所染红,江面上飘满了尸体,当地居民长时间都无法饮用这江水。在三河坝战场遗址的田家祠堂墙壁上,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革命标语“誓死杀敌”!持续的激战,让朱德手下的部队剩下不足两千人,弹药也消耗殆尽。为了减少伤亡,保存实力,朱德果断决定撤离战场,寻找南下主力。

    前方传来了起义部队在潮汕军事失利的消息。杨至成上将后来回忆当时队伍的情况时说:“每个人都考虑着同样的问题:现在部队失败了,到处都是敌人,我们这一支孤军,一无给养,二无援兵,应当怎样办?该走到哪里去?[ 杨至成:《艰苦转战》,《南昌起义资料》,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1979年版,379页。]各级干部纷纷离队,政治干部只剩下第73团指导员陈毅,师团级军事干部只剩下第74团参谋长王尔琢。部队面临顷刻瓦解,一哄而散之势。南昌起义留下的这点火种,有立即熄灭的可能。

    关键时刻,朱德站了出来。在天心圩军人大会上,朱德沉着镇定说道:“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他充满信心地告诉将士们:“大家要把革命前途看清楚。一九二七年的中国革命,好比一九○五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一九○五年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了一九一七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个‘一九一七年’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 粟裕,《激流归大海——回忆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南昌起义》,2009年版,449页。]朱德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如同定海神针般给起义部队撑起了擎天之柱。
陈毅后来说,朱德讲了两条政治纲领:一是共产主义必然胜利,二是革命必须自愿。[ 陈毅:《关于八一南昌起义》,《南昌起义》,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298页。]这两条纲领成为后来革命军队政治宣传工作的基础。选择留下来的八百人,是符合这两条纲领的八百人,也就是最坚定的革命者。上世纪五十年代,朱德直面回答了当时做出决定的理由:“当时我所讲的,并不是我个人独到的见解,而是革命的经验。在当时的情况下,需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分析革命形势,指出革命是有前途的、有出路的,只有这样,才能坚定大家的革命意志。”[ 北京日报《纪事》采写组,《初心与抉择 转折关头的中国共产党人》,2019年版,129页。]这800名孤军的信仰之火从此再未熄灭,生死、进退、去留、荣辱,越是抉择关头,越考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

    最终,朱德率领这支南昌起义余部与毛泽东率领的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这把跟随着朱德南征北战的驳壳枪,一直到1956年才离开他被征集到南京政治学院,后保存于军事博物馆之中,现展示在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馆内。它不仅见证了那决定历史的一晚,更见证了中国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光辉历程。

    这座馆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物是江西大旅社,作为南昌八一起义旧址,是一个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现成为该馆展陈的一部分。林彦平带着我们来到这里,告诉我们当年就是在这个旅社的喜庆礼堂内,周恩来主持召开了中共前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商议起义的时间和具体部署,并当场宣布了起义军总指挥为贺龙、前敌总指挥兼右路军指挥为叶挺的任命,为南昌起义作好了组织上的建构。

图为作者与江西省烈士纪念堂书记黄卫(左)、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副馆长张江(右)在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江西大旅社门前合影。

    这天晚上,我们在南昌八一起义旧址——江西大旅社,观看了一场名为“南昌英雄城”的灯光秀。历史的人物、历史的照片、历史的资料、历史的影像,通过一束束光投射到这座重要文物上,再现了南昌起义的历史过程,让历史文物活化起来。馆内馆外人头攒动,周围观众人山人海, 整条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再现了“一支枪”红色文化在当今的魅力…… 

    (作者简介:朱成山,常州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江苏省中国近现代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研究馆员;配图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提供)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朱成山:研读,珍藏在皖南山峦中的那部红色史书——皖南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游记(原创)
·下一篇:无
·中红网-朱成山:南昌城有支高大的“枪”——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游记(原创)
·朱成山:研读,珍藏在皖南山峦中的那部红色史书——皖南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
·中红网-朱成山:研读,珍藏在皖南山峦中的那部红色史书——皖南云岭新四军军部旧
·朱成山:哈尔滨有个巨型“黑匣子”——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游记(原
·中红网-朱成山:哈尔滨有个巨型“黑匣子”——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游
·朱成山:黑龙江有座“将军遗首”墓——哈尔滨烈士纪念馆游记(原创)
·朱成山:稻饭香里话红色文化——五常市烈士纪念馆游记(原创)
·朱成山:镜泊湖上有座百年红色发电厂——原动力主题展示馆游记(首发)
·朱成山:拓展国际通道的那份红色荣光——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游记(组图)
·朱成山:在百年绥芬河站旧址感悟历史——远东铁路记忆馆游记(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朱成山:南昌城有支高大的“枪”——南昌八
中红网-朱成山:南昌城有支高大的“枪”——
中红网-谢旭:未进校门先进馆门——馆校共建
黄黎民主任考察武汉海山投资集团(组图)
10岁立誓为姑姑杨开慧报仇,21岁英勇就义,
红色头条:《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
毛主席眼中的孔子(组图)
中红网-李学光:《小二黑结婚》背后的故事(
中红网-忽培元:再回延安:贺敬之先生百岁贺
中红网-了凡:五排律·赞伟大领袖毛主席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