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第一宗亲大祠堂
“风”姓被称为中华民族第一姓(百度:风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目前在大陆尤其是台湾地区风姓氏族人,多以向国为郡望。中华传统文化中三皇五帝的“燧人氏”“伏羲氏”“华胥氏”“女娲氏”等上古先祖都姓“风”姓。据《帝王世纪》云:“包羲太昊伏羲氏,风姓也。”《竹书纪年》曰:“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为风姓。”中华姓氏,如溯流而上,皆可追至“风姓氏”,伏羲随父风燧人姓风,其他或以所养动物为姓氏,或以所种植物为姓氏,或以居所为姓氏,或以官职为姓氏等,于是中华姓氏自此起源。上古时代,为制嫁娶,姓与氏就有严格区分,以女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皆称姓,以男子为传承中心的宗族则称氏。“氏同姓不同者,婚姻互通;姓同氏不同,婚姻不可通。”远古的先民以姓氏制嫁娶,实现了从愚昧向文明的跨越。
“风陵渡镇”是位于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黄河渭河洛河三河交汇处的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这个地名,自古以来,在许多历史事件文献资料中都有大量记载。风陵渡的由来,大量史料记载:一是女娲为风姓,在此地有女娲墓陵,故称风陵,此地便得名风陵渡。二是上古时期,轩辕黄帝的宰相风后,在大败蚩尤于运城盐湖之战而战死,后被埋葬于此,建有风后墓,故此地名为“风陵”,后因是大河之渡口,被称为“风陵渡”。风陵渡镇曾是山西省人口最多的镇(10多万人口),风陵渡口也是黄河流域最具知名度的黄河大渡口(神奇的黄河第一90度的大拐弯)中华母亲河黄河之水自北向南一直奔流,在风陵渡被中华父亲山华山阻断,90度大拐弯自西向东顺流而下,经河南山东等地入海而去。“中华民族”起源,有说法就是因为山西境内的“中”条山和陕西境内的“华”山之间,中华母亲河——黄河岸边,诞生了中华民族。风陵渡辖区的国家级文化保护景区内,国际联合考古发现有全国最早旧石器遗址,已有243万历史的西侯渡遗址(也是考古目前全人类最早的用火遗址,称为“人类第一把圣火诞生地”。2018年全国第二届青运会曾在此举行盛大取火仪式),这些与风陵渡地域有关的这些文化历史资源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极其稀缺的世界顶级历史考古资源。是实证国家文物局2020年文件中“中华民族有百万年的发祥史、万年的文化史、5000年的文明史”的最有力的考古地理区域。也是证明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流域是全人类的发源地,充分彰显中国文化自信。
“全人类起源于243万年的中国黄河流域,“人类最早的用火遗址”彰显中国文化自信、引领世界文明”的论文,被《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实践》编委会在2023年度评审中,评为全国优秀理论成果特等奖。(该论文是长期专注高维创新学、人类文明学研究的陕西学者张博先生撰写而成,此论文在2022年,就被评为全国优秀理论成果一等奖,收录于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党的基层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成果汇编》大型文献史册。)多年来,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化奥运研究中心张博秘书长他们团队的积极推进下,两份有关西候度遗址的建议重大提案,提交2021年全国两会。在2021年、3、26日,全国两会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秘书处提案组,明确告知“关于西候度遗址的“人类第一把圣火”走进2022冬奥会”的提案,已送文化和旅游部、体育总局、中央宣传部、北京冬奥组委研究。“西候度遗址由国家申请世界遗产项目”的重大提案也已正式立案。
筹备中的大祠堂规划两层仿古建筑,建筑面积2000平方,计划2025年正月十三(暨第十二届女娲文化节期间),在风陵渡女娲文化园(2015年运城市非物质遗产女娲文化代表性项目),举行中华姓氏第一宗亲大祠堂的奠基仪式。(公募基金)山西省文化发展基金会设立女娲文化专项基金支持弘扬女娲文化、促进项目大发展。
风陵渡辖区的西侯度遗址全球唯一,具有全球至高性,加快申请世界遗产项目刻不容缓,也当之无愧。弘扬风陵渡辖区的人类始祖母亲女娲文化,尤其是弘扬“女娲造人”的母爱、大爱精神、“女娲补天”的担当、创新精神等意义特别重大,积极筹备在黄河金三角岸边的风陵渡女娲园区内筹建“中华姓氏大祠堂”,将充分发挥“风陵渡”独特的地源考古、历史、文化、地理区位等独特优势,弘扬家国情怀、家风建设,用姓氏文化、宗亲文化,来凝聚团结海内外的中华儿女,对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和平、大同,都将起到不可限量的巨大作用。
中华儿女长期以来称为龙(凤)传人,龙(凤)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传说中,它善变化,能兴云雨以利万物。在上古神话故事中,人类的始祖伏羲、女娲都是龙身人兽,华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黄帝也都与龙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因此,才有了“龙的传人”之说。当今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世界风云变幻,中国人更要提倡龙凤精神,争作人中龙凤,要团结起来构建多民族共同体,构建人类文化思想精神共同体,大力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人类大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