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投入应当把握四大原则。
1、重在发展,水涨船高。即要正确处理好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与物质文明建设投入的关系。要继续下大力气发展地方经济,增强实力,这是解决精神文明建设投入总量不足的根本出路。同时,要按照“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要求,实现“协调发展、相互促进”,舍得投资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也随之增加。
2、创新载体,注重实效。即要正确处理好载体与成效的关系。载体是手段,成效是目的。要对多年来形成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载体建设进行认真总结、分析,摸索其规律,充实其内容。在巩固原有载体建设的基础上,围绕群众关心、需求的重点和现代科技发展要求,有的放矢地创新活动载体。
3、满足需要,量力而行。即要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具体的项目安排,都要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既要着眼长远,搞好规划,又有近期目标、阶段重点,做到宏观与微观、长远与近期的协调一致。应承认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注意分层次抓。在提出目标和制定计划以及实施当中,坚持分类指导,分阶段推进,每个阶段着重解决几个问题,而不宜面面俱到,搞一刀切。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准可提得高一些;山区及一些未解决温饱的地区,则在经济扶贫的同时,首先扶教和进行必要的文化扶贫,不应提过高的目标和口号,以做到确有成效。
4、提炼政策,发挥优势。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以后,各地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掀起热潮。有关精神文明投入方面的政策出台不少,目前精神文明建设已进入重实效的新阶段。有关政策有必要面对新形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筛选、提炼、完善、补充,使之更适应于健康发展的需要。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的关系。政府引导投入的思路应有新的突破,包括向搞好规划要投入,向深化改革要投人,向动员社会参与要投入,向用活政策要投入,向搞好管理协作要投入。只有充分挖掘、优化各方面资源,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精神文明建设投入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广。
(二)建立规范化的投入体系,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的精神文明建设投入机制。
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保证必需的资金。从社会公共需要层面来看,对纯社会公共需要的,应完全由政府投入;对准公共需要的,应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对半公共需要的,应以社会投入为主,财政投入为辅;对非公共需要的,则放手由市场化运作。政府投入不能包揽一切,要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保重点,带一般,有限投入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规范有效的筹资机制,逐渐形成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多渠道的投入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