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大叔德高望重,是陈坪村最合适的婚庆管事,每家的大事小事,都离不开他。最近来,贾大叔年事已高,能推托的也就推托了些。但排场大、人数多的婚庆,还是由他来主持。贾大叔吆喝一阵,口干舌燥,于是坐在贾成新挂礼的八仙桌旁边,倒茶水喝。我凑过去跟贾大叔打招呼:“大叔,辛苦啦。”
贾大叔喝了半杯茶,抬起头来说:“排场大了,怕是有**十桌客,不把帮忙弟兄们催着点,大家都像无头苍蝇,乱成一团,一场好事不就弄砸了嘛。”
我说:“那是,这么多人,这么多环节,组织协调非常重要。”
江老师说:“总管才是最重要的。不光是要有组织协调能力,而且要有号召力,通俗说就是要喊得动人。你别看今天来帮忙的有许多人。有的人安排他做事,他会闹情绪,叫他做这样,他偏要做那样。”
贾大叔说:“家家有喜事都叫我管事,熟悉了。我老头子叫他们做啥,他们还不敢不听。婚事其实也不复杂,杀猪杀鸡的要把肉备好,洗菜的要把菜洗干净,帮厨的才有做菜的料。洗碗的要准备碗筷,端菜的开席时要有序上菜,客人才会饭吃。还要有专人烧水、泡茶、倒茶,管酒、管烟。接亲的,抬箱柜的,陪客的,都要落实好。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配合,才把事情做得好。”
这时,贾正旭媳妇、贾正文媳妇、贾正武媳妇等女同志弯着腰背着竹篮子进到亲棚里来,男人们见状,赶紧上前协助把篮子接住,放在地上。竹篮子里装满了青绿色的松毛。大家一齐动手,把松毛拿出来,铺在地上。
我好奇地问:“这是要干嘛呢”
江老师说:“这是山里人的特色,松毛席,等会吃饭不用桌子,我们将云南松松毛扯来,铺在地上,酒席就摆在松毛之上,大家席地而坐,称之为松毛宴。你在其他地方看不到哦。”
贾大叔补充说:“很早之前,我们双龙镇陈坪的婚礼不光是亲戚到场,一个村子的人都要来参加,人很多,场地有限,就摆这样的松毛席,一桌席上,吃饱一个,站起来一个,另外的人赶紧坐下去,接着吃,称之为流水席。现在好了。吃完一桌,撤去碗筷,再重新上一桌的菜。没吃的客人坐下来吃。”
贾正奎的远亲近邻陆续赶来贺喜,火炮声一响,贾大叔高喊:客人来了,传烟倒茶,堂前请坐!贾正奎两口子赶紧到门口迎接客人,将客人引领到堂屋里就坐。
参加婚礼在陈坪叫吃酒,就是吃喜酒的意思。顾名思义,酒是最不可或缺的。陈坪村的酒,不需要购买厂家生产的瓶装白酒,而是自己用苞谷、苦荞、小麦酿造的白酒,酒精度在50-60度之间,美其名曰小灶酒。这会,两瓶小灶酒已经放在贾成新挂礼的八仙桌上。唢呐匠是手艺人,非常受尊敬,喝点酒,才有力气把唢呐吹得更响。酒一上桌,两个唢呐匠就喝上了。戴黄布帽子的唢呐匠叫马发娃,一杯酒下肚,他就活跃起来。趁来的客人少的时机,他把唢呐子扣在桌子上,从腰上抽出笛子,吹起了蹢脚调。吹得人心痒痒的,一些闲人就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马发娃一高兴,就唱起了山歌小调:好久不走这方来,这方的小妹好人才,这方的小妹人才好,赛过前朝祝英台。歌声婉转,情深意长。引得大家都来围观。这时贾大叔喊起来了:“帮忙弟兄喂,该干啥子干啥子,各人把自己的事干好,唱歌蹢脚晚上有的是时间。”有任务的人这才不舍地离开。
下午4点,贾大叔高声叫喊:“帮忙弟兄喂,准备摆席,堂屋里摆两桌,亲棚里摆28桌。”号令一出,帮忙弟兄开始拉凳子摆席。江老师告诉我,酒席的菜必须是单数,至少九个菜,称之为九大碗,后来增加到11个、13个菜。碗筷摆上松毛席后,帮忙弟兄有序上菜。
贾大叔高声叫喊:“各位尊卑老幼,客请客,客候客,大家请入席了。请近亲勒紧裤腰带,让远亲先入席。老辈子请堂屋入座。年轻人请新棚入座。赶紧围起,八个人一桌。”
贾大叔一喊,客人们就找位子入座了。我们算是近邻,就让远亲先入座。
周老师说:“客人很多,怕是不止30桌。”
江老师说:“双龙镇陈坪村的席是一轮一轮的摆。每轮20-30桌,吃完一轮,收拾碗筷,再摆二轮,一般三轮就结束了。今天相帮,不是正酒,可能两轮就结束了。”
菜上得差不多了,两个唢呐匠取出长号,抵到嘴边,鼓起腮帮子,开始吹号。号令一出,大家动手喝酒吃饭。
到此,我一个手机的电完全用完了,抖音、快手、微信发了很多条,在朋友圈里不断刷屏。朋友们反响非常强烈。除了点赞留言而外,还大量转发,把这里的奇特民俗向更远的地方传播。我对周老师和江老师说,你们也多多转发一些,好好宣传一下。周老师和江老师说,他们没有抖音、快手,只有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