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粟裕长子、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粟戎生中将考察湘军旗粟裕同志纪念馆
现在我也退了,2013年向我宣布了退休命令,从我写申请调到台海方向,到我接到退休命令,也过去了20年,看来我替父亲了却心愿的愿望也无法实现了。反复考虑以后,我对儿女们做了如下交待:“ 我死后把我的骨灰撒在台湾海峡,看着台湾回归,回归了就看着不要再丢!”
一一粟裕长子粟戎生中将
想不到一个小时二点三万流量(至下午十三小时八分十六点一万流量,十个小时突破二十点一万流量,十一个小时二十一点八万流量),人心思统,统一祖国,实现毛主席、周总理、粟司令的遗愿。
鸣谢湘军旗粟裕同志纪念馆负责人李琦提供视频。

此照片由粟戎生将军的警卫员王永信拍摄于我军前沿一露天观察所。距离国境线大约600米,距敌人约1200米。观察所顶部是用竹竿搭的架子,盖了一块深绿色的塑料布和一张伪装网。根据当时越军装备,此哨所完全处在敌步兵轻武器的射程范围之内。


戎生大哥在坑道掩蔽体内(时任67军参谋长)

粟裕书法
为了使朋友们更客观准确的了解粟戎生,笔者将粟戎生的简历录下,供朋友们参阅。
1961年——1966年1月,哈军工导弹系 学员。
1966年1月——1970年1月地空导弹部队任战士、班长、技师、排长,参加抗美援越和国土防空作战,在1967年击落美侦察机作战中荣立三等功。
1970年1月——1983年1月,在陆军野战部队任排长、副连长、连长、参谋、团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团长、师副参谋长。在连长任上荣立三等功。
1983年1月——1983年5月,在总参炮兵研究所任研究员。
1983年5月——1989年1月,在陆军野战部队任师长、军参谋长,其间85年2月至86年6月参加老山防御作战。
1989年1月——1993年1月任总参军务部副部长。
1993年1月——1998年8月任集团军长。
1998年8月——2006年1月任军区副司令员。
现已退休,但仍在为部队装备技术的改进贡献力量。
从简历中朋友们可以看出,粟戎生从军45年,从战士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多次立功,最后升任军区副司令员,并无越级提拔的痕迹。更何况,他在各个单位均干出了成绩,均有好评。
另据了解,《沙场点兵》电视连续剧中,军区副司令员的原型就是粟戎生
笔者痛恨并谴责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恶劣官场作风,同时主张对任何出身背景的人均应公平使用、提拔;公正、客观评价。
一一苏铁山
粟戎生,中将军衔,1942年生,湖南会同人,生于江苏扬州。粟裕大将之子,母亲楚青,侗族。1990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99年晋升为中将军衔,2006年1月从北京军区退休。是八届、九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就
在工作中结合部队建设和作战训练实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并获得国家专利技术10余项。艺术形象《沙场点兵》电视连续剧中,军区副司令员的原型就是粟戎生。
曾为全军指挥自动化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2013年正式退休。






粟裕签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