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是我军现行军衔制度中最高的军衔等级。
1988年9月,中央军委举行恢复军衔制后的第一次授上将仪式,战争年代从警卫战士一路血雨腥风战场走出的,时任成都军区政治委员万海峰与洪学智、迟浩田等16位军界领导,被军委主席邓小平授予上将军衔。

(万海峰上将当年授衔命令书)
万海峰上将,1920年9月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槐店乡万河村,1933年7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过保卫鄂豫皖苏区的斗争和三年游击战争,任红二十八军军部警卫战士、班长。抗日战争初期,任新四军四支队司令部警卫员,后入新四军皖南教导总队学习,后在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任参谋。
1941年1月,国民党苏鲁皖边区游击军副总指挥李长江投降日军。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指挥一师及苏中独立第七团寻歼李长江部。粟裕决定派时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参谋的万海峰出任二营营长。万海峰时年21岁,一天连长都没当过。万海峰二话不说,一上任就指挥全营官兵在姜堰(今泰县)的石家岱镇用3天功夫打了个两战两捷,歼灭李长江部600余人,战士们竞相奔走,交口称赞。
此后,他相继担任泰兴独立团、苏中三分区独立团副团长,新四军一师一旅作战科副科长、一师一旅教导大队大队长。先后参加过著名的黄桥决战、苏中反扫荡等重大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中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十八师五十四团副团长,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四军七十二师二一六团团长。率部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涟水保卫战、莱芜、孟良崮等战役。后又参加了平汉路破击战、豫东、淮海、渡江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万海峰所在的二十四军入朝参战,军长皮定均推荐他担任炮兵主任。面对全新挑战,步兵出身的万海峰从零学起,迅速掌握炮兵指挥技巧。他创造性地提出“游动炮群”作战思路,打击敌炮兵,还将此战术推广到高炮部队,有效弥补我军装备弱点。在一次战斗中,他指挥炮兵对美军阵地实施急袭,次日又成功打击敌军后续部队,歼灭美军1800余人,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智慧和指挥能力。1953年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他到军校参加了学习,1955年9月被授予开国大校军衔。

(万海峰任军长期间慰问一线部队指战员照片)
1959年9月起,他先后任二十四军副军长、军长,1972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75年任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发生,万海峰被中央任命为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总指挥,迅速到前方指挥部队施救,从地震发生到指挥部撤离,万海峰等一行在唐山日夜辛劳了100个日夜,率部从废墟中救出了无数生命。

1982年,时任北京军区副政委万海峰,被中央军委任命为成都军区政委。1985年,军委在百万大裁军期间实施的成都军区与昆明军区合并。此时,我军正在南部边陲应对越南的“两山轮战”,新合并成立的成都军区前方指挥部成为对越轮战的一线统帅部,身为成都军区政委的万海峰与时任司令员一起指挥了两山轮战的战斗,保卫了祖国边陲。

(80年代中期,万海峰政委慰问一线部队指战员照片)
1990年,万海峰达到最高服役年限,退出军队领导岗位。1998年9月,他正式离休。

(图为离休万海峰上将参加三野后代组织的红色活动)
离休后,万海峰与夫人赵政(原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热心公益事业和红色文化,担任了“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荣誉理事长,受聘湖北宜昌红军学校荣誉校长;万海峰夫妇还加入“一帮一”助学行动,常年资助贫困儿童;他与夫人定期参加红色活动,积极传承红色基因。2021年“七一”前期,101岁的万海峰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是荣获此项殊荣的党龄最长的老党员之一。

2023年3月31日上午,万海峰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他的离去,是党、国家和军队的一大损失。万海峰逝世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委托有关同志打来电话,对万海峰同志逝世表示哀悼,对家属表示慰问。胡锦涛、栗战书、李岚清、曾庆红和张又侠、范长龙、迟浩田、刘振立等领导以不同方式对万海峰的逝世表示哀悼,对其家属表示慰问。

万海峰上将,从战争年代警卫战士干起,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平建设、抗险救灾和对越战争,一路拼搏到共和国上将,他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他的革命精神、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注:文中少量照片引用中红网,在此表示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