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1日上午,最后一位原中顾委委员、原成都军区政委万海峰上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将军光辉的一生,书写了许多传奇,始终影响和教育着我们。他幼年参军的故事,更是颇有传奇色彩。
据相关史料记载:1920年9月,万海峰出生在河南省光山县槐店乡万河村,当时叫泼皮河乡椿树店村。由于父母前两胎生的都是女儿,这回得个儿子,自然欣喜不已,便想请人给儿子取个响亮的名字。可找人取名是要给钱的,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没有找人取名的钱,夫妻俩一合计,干脆就叫“毛头”算了。
毛头3岁时,母亲因病去世,全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两个姐姐被迫送给别人当童养媳,父亲则拖着残腿跑到县城给大户人家帮工。毛头在二姑的收养下开始了放牛生涯。
1930年,红军在鄂豫皖边区建立了根据地,毛头的家乡光山就被纳入了根据地,红军与国民党在光山一带交战,接连获得了胜利。
1932年6月,红军在潢光战役中一举消灭敌人8个团,俘虏近万人。当时在潢川、光山一带,已经有26个县级革命政权,红军主力部队达4万多人。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毛头在生活的磨难中迅速成长,当他看到红军写下的“打土豪,分田地”标语时,就认定只有跟着红军,穷人才能有田地、有饭吃,便萌发了参加红军的念头。
1933年,因为河南省连年战乱,毛头在二姑家也快活不下去了,于是他就与二叔一合计,决定去当兵。
光山县当时有国民党的军队,也有共产党军队,到底应该去哪边参军呢?二叔告诉毛头,他们应该参加的是穷人的部队,叫“红军”。
二叔早就听说了红军的事迹,因此带着毛头找到了光山独立团要求参军,可是毛头本来年龄就小,再加上长期营养不良,个子比同龄孩子还要矮半截,部队哪里肯收他呢?
二叔与毛头软磨硬磨,最后红军部队考虑到如果收了毛头的二叔,孩子就没有人管了,于是勉强同意把毛头留下。
不幸的是,刚参军没多久,二叔就病倒了,部队首长让毛头送二叔回家养病。
毛头搀扶着虚弱不堪的二叔,悄悄地沿着山路穿行,好几次差点被敌人发现,他们都机灵地躲了过去。谁知快到家时,二叔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草草掩埋了二叔后,巨大的变故和短暂的红军岁月使毛头成熟了许多,他冷静地思考起自己面前的两条道路:要么回老家,要么寻找红军。老家近在咫尺,可回家是绝对不会有出路的,弄不好还会连累家人。毛头思想很坚决,毅然决定去找红军。可是,当他赶到营地时,发现部队已经离开了。他只好到处打听和寻找红军部队。
在寻找红军的途中,饥饿与寒冷折磨着这个少年。一天黄昏,正在毛头饥寒交迫、走投无路的时候,毛头坐在路边一块大石头上,昏沉沉地睡了过去。也不知道睡了多久,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有人在轻轻地拍着自己。
毛头猛一睁眼,发现几个汉子围在身边,一下子就愣住了。“你打哪来?”一个中年男人轻轻地问道,口音和自己家乡话差不多。
“从光山泼皮河来。”毛头回答。中年男人点点头:“那我们是老乡。”接着问道,“到哪儿去呀?”毛头仔细打量起了那个中年男人,觉着他不像是坏人,便说道:“找红军去。”
接着,他便将自己的遭遇以及自己的决心简略地说了出来。中年男人连连点头,问:“你叫什么名字?”“我没有名字,人们都叫我毛头。”中年男人高兴地拍着他的头说:“小小年纪,却有这般坚定的革命决心,好,我收留你。”
这时,只听有人喊了一嗓子:“小同志,快喊高政委,这就是咱们师政委高敬亭呀。”
毛头当即很有礼貌地打招呼。看着毛头很聪明,高敬亭把他留在了军部警卫连,让他当了自己的勤务兵。
一天,毛头鼓起勇气请求高政委帮助起个名字。高敬亭说:“是呀,红军战士怎么能叫毛头呢?”便沉思片刻说:“我们红军,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这个战斗集体,像海洋一样大,像山峰一样高,部队和个人都有光辉灿烂的前程。就叫‘万海峰’好不好?”毛头连连点头。
就这样,13岁的毛头才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大名。后来,万海峰跟在高敬亭身边,在大别山一带打游击。
当时的红军,面临的环境日趋恶劣,部队经常被敌军围追堵截,疲惫不堪,生活条件很差,有时候给养都需要自己去解决。这种环境下的勤务兵,当时要做到“三勤”。一要勤于跑腿,指挥员冲锋陷阵在前,勤务兵就要紧紧跟上,腿脚不勤就不行。二要勤于起早贪黑,要比别人睡得少起得早,因为首长都是这种生活方式,随时会叫你,逼得你不能不勤快。三要勤于找吃找喝找铺。部队随时在跑路,居无定所,饱一顿、饥一顿,吃一顿饭,睡一场觉,都是极其珍贵的。
万海峰从小家贫,给地主干活时就争强好胜,不愿意让雇主看低自己,所以早就养成了勤快的习惯。到了部队环境中,又怕首长嫌他年纪小体力弱不要他,所以他在“三勤”上要求自己更勤,学到了很多作战知识。
据万海峰将军回忆:有一次,经历连续多天行军作战,实在疲惫不堪,战士们七倒八歪地躺满山坡,自己也一头倒在山坡上睡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