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挖掘内涵,进一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是要把教育基地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挖掘出来,更好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好地教育后代、激励后人。所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要见物、见景,更要见人、见思想、见精神;不仅要硬件齐全、环境整洁,更要体现先进思想和崇高精神。注重做好重要文物史料特别是革命历史文物史料的征集、保护、整理和研究工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文物史料进行科学的诠释,赋予鲜活的时代内涵。要以史实为基础,紧密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在丰富主题思想上下功夫,在挖掘精神内涵上下功夫,既传播知识,又启迪思想,激励人们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三是注重创新,进一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增强教育效果来进行。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随着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知识背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都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不改进、不创新,还是沿用老方式老办法,就产生不了吸引力,也就谈不上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创新,努力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增强教育效果,要从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等多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基本陈列的水平。基本陈列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依托,是衡量教育基地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要综合运用文物、图片、模型、雕塑、景观等多种形式,善于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解决基本陈列内容陈旧、手段方式落后的状况。从大纲撰写、形式设计到实物制作、展品布置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研究,大胆改进创新。要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精心组织一些高水平的专题性展览,打造陈列精品,形成展览亮点。要在办好基本陈列的同时,注意发挥教育基地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衍生出更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四是拓展功能,进一步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和知识宝库。我们应从多方面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把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拓展教育功能,不断扩大教育的覆盖面,使教育基地成为党员干部了解党的历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成为广大群众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成为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可以充分利用节假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举行各种庆祝纪念仪式,组织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要通过举办研讨会、演讲会、报告会和文艺演出,不断增强教育的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让人们在参与互动中受到启迪、得到提高。要积极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把馆内陈列与流动展出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
五是优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强化内部管理,努力创造一流环境,建设一流队伍,提供一流服务,使教育基地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应作为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必须长期遵循的重要原则。注重强化服务意识,一切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一切为群众着想,在接待咨询、参观引导、安排讲解等方面,提供热情、文明、规范的服务。切实加强工作人员尤其是讲解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注意美化教育基地内部和周边环境,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管理,努力保持历史风貌,营造整洁、庄重、有序的参观氛围。使教育基地真正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