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标题,有的同志也许会说,投稿就是把稿子发走就行了呗,这要讲究什么方法呢?其实,投稿里面也有学问。不会投稿,方法不当,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
从我多年的实践和两次在报社学习获得的“天机”看,感到投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情况下,新闻稿件最好不要一稿多投。通讯员的稿子能不能一稿多投,什么稿件可以一稿多投,如何多投,对此存在不同看法,这也是很多通讯员都想了解的问题。一般来说,一稿一投,这是对媒体的尊重,也是对编辑的尊重。一稿多投,是有些媒体忌讳的事。因为一篇稿件同时投往多家媒体,由于各个媒体的宣传对象不同,编辑对稿件的修改也不一样,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媒体上发表的内容往往不同,容易给读者造成疑问。而且据我所知,一稿多投,不少媒体只要看到别家同级或比自己大的媒体用了,他们也就不再用了。当然,我所说的稿件不要一稿多投,主要指不要将一篇新闻稿件同时投向几个大的或同级媒体。从通讯员来说,有些新闻稿件在给某家大的媒体投寄的同时,给本行业或本地的媒体投寄一下也是可以的。
稿件一稿一投对通讯员不利因素较多。比如一篇稿,这个媒体不用,另一个媒体可能会用。投给一个媒体,十天半月不见回音,再投其他媒体,可能时效性被拖得没有了。所以,很多作者就想多投几处,此处不开花,自有开花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报刊有自己的约定,以前有些报纸规定一个月不见刊载可以另投,有些杂志规定3个月不见用稿通知视为未采用,可以另投。如果在这之后,首投的这家报刊用稿了,别的地方也用稿了,这就不是作者的责任。后来,报刊出版周期快了,这样的时间约定也相应缩短,比如,有的报纸规定半个月不见刊载可以另投,有的杂志规定一个月不见用稿通知可以另投。现在电子信箱投稿,负责任的编辑回复较快,一两天他就会告诉你用还是不用,你可根据情况自行处理。如果编辑不回复,我想是可以投给别的媒体的,但是最好同一城市只投一家。要是同城多投,当地读者看到几家媒体上发同一篇文章,会有议论,编辑也会有意见。
这里要注意,如果是某一媒体约稿,就不能再投给别的媒体。
2.对“急”、“慢”两种稿件要采取不同发稿方式。如果是事件性新闻的急稿,应采取最快的办法将其发走。离媒体近的,可以将稿子直接送到编辑部。离媒体远的,可以将稿子送到离自己最近的邮局,不要通过自己单位收发室发稿,以免误事;如果是非事件性新闻的稿件,按平常发信那样发稿就可以了。一定要注意,不要什么稿子都要朝新闻单位送。送稿浪费公款不说,还会花费编辑人员接待应酬的时间。
现在通讯发达了,对于急稿,还可以用电子邮件投稿。传统的投稿方式,已经逐渐被电子投稿方式所取代。20世纪末,信件投稿占百分之80以上,还有少量传真投稿,现在,信件投稿占了非常小的比例,很多作者使用电子信箱投稿,这是值得提倡的。用电子信箱投稿也有学问。首先,你要为文章取个好的标题。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眼睛亮不亮,决定了编辑是否会看下去。而电子信箱投稿,文章“眼睛”亮不亮,决定有的编辑是否打开你的邮件。
3.不要重复投稿。重复投稿指的是同一篇稿件向同一新闻单位两次或多次投寄。有的通讯员担心稿子到不了编辑手里,或怕有的编辑不重视、不识货,为了保险起见,常常多投寄几次。这种做法会给新闻单位带来麻烦。有时,两个编辑编了同一篇稿子,其中一人做了无用功,有时,甚至在同一张报纸、同一家电台上两次发稿,产生不良后果。以前还出现过这样的现象,这篇稿子某专版、专栏不用,作者拿到同一家报纸的另一个专版、专栏编辑那里,也不说明前因后果,稿子发表后,影响编辑之间的关系,也影响编辑与作者的关系,这种教训我们应该吸取。
4.不要老是给私人寄稿。这条,是我从教训中得到的感想。我搞报道不久,熟悉了一些编辑人员以后,认为熟人好办事,常常将稿件直接寄给他们。没想到,有些编辑人员经常出差,待他们回来后,一些本来很有希望的稿子已经时过境迁。事实说明,稿件寄给私人有不少弊端(编辑约稿除外)。其实,稿子能否见报,关键在质量。稿件质量差,寄给相识的编辑,他也无能为力;稿件质量好,寄给不相识的编辑,他也会编用的。
5.注意稿件署名。稿件可以用笔名,但联系人一定是真名。有的人在稿件附言里,把自己的头衔全部写上,这样做效果并不好。如果你有名气,编辑应该知道,不用你写这么多;没名气,写这些也没用,编辑还是看作品质量。当然,有的专栏需要作者署职务、职称,或者编辑主动约稿要用作者职务、职称,以示权威,他会主动问你,这又另当别论了。文尾,得有作者详细的通讯联络方式。最后,要向编辑简单问候。编辑时间紧张,别写长信,他们没时间细看。但带上一两句问候,让人感到温馨,这是人之常情。不管这稿件发不发,编辑收到这样的问候,心里总是感到温暖的。
6.不要常打电话“问稿”。稿子发走后,要沉住气,不要认为编辑收到稿子马上就会处理(除非是急稿),很快就刊发。稿件从编辑到发表,有个周期,不可能今天投稿明天就发表了,除非你的稿件是约稿,或者是版面急需的稿件。有的通讯员稿子发往新闻单位后,三天两头朝编辑部打电话:“我的稿件收到没有?”“能否用一下?”“版面上能否安排好一点?”编辑人员常常为这些电话烦恼。因为编辑的工作很忙,你一个电话就得让他们放下手头的工作,一天接数个电话,就做不了事情。所以,少问稿,是对编辑的尊重。据我所知,绝大多数编辑处理通讯员的来稿是认真慎重的,质量高、该采用的稿子,你不用问也会编发的,质量差、不该用的稿子,问得再多也不会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