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身,就是要重视道德修养。邵飘萍在《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的第二章中,论述外交记者之资格与准备,开头即鲜明地提出“品性为第一要素”。他说:“外交记者发挥其社交之手腕,与各方重要人物相周旋,最易得一般社会之信仰,亦最易流于堕落不自知而不及防,盖因其握有莫大权威,则种种利欲之诱惑,环伺于左右,稍有疏虞,一失足成千古恨矣。故外交记者精神上之要素,以品性为第一。所谓品性者,乃包含人格、操守、侠义、勇敢、诚实、勤勉、忍耐及种种新闻记者应守之道德。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泰山崩于前,麋鹿兴于左而志不乱,此外交记者之训练修养所最不可缺者。”外交记者要以品性为第一要素,其他记者和通讯员同样如此,也要以品性为第一要素。
通讯员无论是为人还是为文,都应该诚实公正,品德高尚。在这方面,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要重视为人之德的修养。
品德是做人之本。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讲究道德,都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更应该这样,因为新闻报道有话语权,新闻工作者的人品关乎着舆论的导向,非同小可。老记者田流说:“新闻工作者要写出好的新闻报道,要学好马列主义和党的政策,要有比较丰富的知识,要有一定的写作技巧,更要有高尚的品德。记者应该是一个正直的人,有原则的人,正派的人,敢于坚持真理的人。没有这一条,是写不出人民所希望的好的新闻报道来的。”女记者金凤也说过:“教师、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觉得记者也是这样。如果自己的灵魂不纯洁,你怎么去描绘纯洁的灵魂呢?”所以,要想写好文,先要做好人。要想做好人,就要常修身。这就是我国古代提倡的“克己”、“内省”,现代所说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从我们通讯员来说,就是要把建功立业和自我完善统一起来,把兢兢业业做事和清清白白做人统一起来。
如何进行道德修养?刘少奇同志曾提出,要像古人那样“吾日三省吾身”,并说“必须下苦功夫,郑重其事地去进行自我修养”。彭德怀同志为了保持道德高洁,谨守着一个习惯,就是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总要挤出一定时间“闭门谢客,闭门思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革命前辈的这些做法,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我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持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办事,力求做到“三个一样”,即表里一样,对上对下一样,在单位内部和在单位外部一样。我工作变动频繁,先后在连队干过,在团机关、师机关、铁道兵机关干过,后来又在铁道部、中宣部工作,但无论在哪里,给予的鉴定以及领导和同志们的评价大都有“为人正派、办事公道”这类话语。前些年,部里四次派我到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和民革中央等部门临时工作,我一次受到中央领导同志表扬,三次受到以上部门来信表扬。当然,这是人家对我的鼓励。
第二,要重视为文之德的修养。
重视新闻道德,这是新闻界老生常谈之事。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大背景下,重视新闻道德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几年前中国新闻界曝出两大轰动性的事件,更说明加强新闻道德建设的重要和必要。一是在北京发生的“纸馅包子”事件,二是在山西发生的“收受矿难红包”事件,这两次事件使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蒙受耻辱,中宣部等部门发出通报,有关人员受到处理,新闻单位加强了学习教育活动。
其实,在我们党的历史、新闻工作历史上,重视文德是有好传统的。李大钊同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句名言,被称为文人品格的精辟描绘。人民日报原总编辑邓拓同志的廉洁作风,至今给人以启发和教益。一次,他采访宝成铁路通车典礼后,成都文化局干部陪他访问昭觉寺,方丈用茶水和花生、红枣等干果招待,临别时他要付钱,陪同的同志说,按规定这类费用由他们单位报销,邓拓坚决不同意,硬是自己付了10元钱。还有一次,四川日报一位领导请邓拓同志为他题写一件条幅,邓拓同志答应了,但手头没有纸笔,身边的人让人民日报记者站同志第二天顺便把纸笔带来,可邓拓同志说,“我送给同志们的字,怎能用公家的纸笔?”他路过一家文具店时自己掏钱买了纸笔和墨水。这两件小事,反映了新闻工作者经常会遇到的两种关系:一个是记者与被采访单位的关系,一个是公与私的关系,邓拓同志处理这两种关系的佳话,至今仍在新闻战线传颂着。
我到中宣部工作后,一直参与组织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每年春节、元旦期间和“3•15”前后,都要宣传一批开展这一活动的先进经验,有时我们为新闻媒体写好新闻稿,有时为记者提供新闻线索和素材。一次,一位地方的同志给我送来他们那里开展活动的经验材料,里边还夹着一个装着人民币的信封。我对他说,材料留下,信封拿走,只要你的经验过得硬,我们就宣传,不把钱拿走,你再好的经验也不宣传。后来新闻媒体宣传了他们的经验,他要来京感谢,被我谢绝了。
现在,廉洁的好作风在大多数记者、通讯员身上延续着。但是近些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在记者、通讯员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以笔谋私利的现象,如搞有偿新闻,甚至敲诈勒索、收受贿赂等,严重地败坏了新闻工作者的声誉。这对我们通讯员来说是一个警示,我们一定要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忠于事实,不说假话。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资本主义国家有位著名记者这样讲:“新闻工作者能够犯的最大罪行是不准确。”“准确之于报纸,如同贞操之于妇女同等重要。”资本主义国家新闻学者尚能如此看待新闻真实性问题,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工作者更要重视新闻的真实性。因此,作为一名通讯员,一定要有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实事求是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不当“风派”随“风”转,不凭个人偏见和好恶去夸大事实或歪曲事实,坚决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二是同行相爱,不要相轻。无论是记者还是通讯员,都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的,都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都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把新闻工作搞好。同行有了成绩应该感到高兴,应该祝贺,不能嫉妒,更不能拆台。
三是廉洁奉公,不谋私利。通讯员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一定要遵守职业道德,做到洁身自好,绝不能见利忘义、以笔谋私,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拉关系、捞外快,给神圣的事业抹黑。
通讯员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新闻道德呢?
首先,要认清职责,提高思想认识。每一个通讯员,对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作用和任务都要有正确的认识,认识到自己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队伍中的一员,认清时代使命,树立光荣感和自豪感。
其次,要实事求是,坚持新闻原则。要注重调查研究,坚持用事实说话,绝不能“大概”、“差不多”,更不能为了个人的私利故意去造假。
再次,要自尊自爱,维护职业荣誉。要做到坚持“吾日三省吾身”,经常扪心自问:自己是否以笔谋私?保持新闻工作者的纯洁性。
怎样当好通讯员?我想仅靠能吃苦、多学习、不自满、重修身还不够,还需要有很强的政治素质,需要有一定的新闻敏感,需要有较高的写作艺术造诣,需要有旺盛的写作激情,等等。王中义教授在《怎样当好通讯员》一书中列举了我的两个事例。他认为通讯员“要坚持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列举了我注意加强党性修养、坚持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事例;他还认为,通讯员“要立足本职、宣传本职”,列举了我“不忘本职工作这个根本,正确处理双重社会角色之间的矛盾,把本职工作与业余报道很好地结合起来,搞哪一方面工作就注意抓哪一方面报道”的事例。“要坚持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要立足本职、宣传本职”,这些,都是当好通讯员应该具有的条件。
我的为人之德、为文之德,得到了单位和组织上的肯定与信任。我在工作岗位上4次立功,30多次受奖、被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近十多年,部机关让我先后担任分房监委主任、党员“保先教育”督导组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督察小组长;我五十多岁时,干部局两位局长和一位中央主要领导身边工作的同志先后推荐我给两位高层领导当秘书(我认为自己年龄大,性格不适应当秘书,怕干不好这项工作给首长添麻烦,均予婉谢);2010年退休后,单位又返聘我在部里工作,这些,都是单位和组织对我的信任。
我的为人之德、为文之德,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与好评。在我退休后,一次局里的民主生活会上,很多同志给予我较高评价。一位局级老同志谈到我退休离开了宣教局,竟哽咽起来,参加会议的机关党委的一位领导说我是“很难得的好同志”。会后,局里多位同志告诉我此事,使我很受感动,我认为这是同志们高看我了,过意不去,也很惭愧。更使我感动的是,我退休之前,云山同志在一份材料的批示中说我是“老黄牛式的干部”。云山同志公道正派、言行慎重,我听了这话,心情难以平静,决心一辈子都要老老实实办事,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工作,决不辜负领导同志的鼓励、信任和鞭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