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让锔瓷文化发扬光大
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瓷器坏了就换新的,把打碎的碗再修复起来的人几乎没有了。而且改革开放后,许多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人转行,仍在一线工作的屈指可数,且大多数年近花甲。锔瓷这项传统的手工技艺正面临着人才断层、技艺失传的现实危机。
锔钉10元一个,包口300元一个……虽然有自己的定价标准,但从业以来,杨涛主要以修复文物和珍贵的陶瓷艺术品为主,而它们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经济价值无法计算。家中摆放的加水器也成了行业对其龙头身份的肯定。
自己的技艺登峰造极并不能让杨涛满足,他更关注的是这项技艺能不能传承下去。他常想,锔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良传统的凝结,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手艺,更是中国文化的延续与传承。这门手艺与自己有缘分,应该在自己手中得到精进和发扬。
“有些人或许觉得,锔瓷不就是把碎瓷片粘在一起吗?其实不然。”杨涛说,一条看似简单的青花线条,在修复过程中仍然要做到“色分五彩”。修复一件瓷器一般需要几周、几个月,有的甚至需要几年。“现在外面的诱惑很多,不少年轻人静不下心来学,坐不住冷板凳。”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吸引了上海、兰州等地的年轻人前来学习,杨涛都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手艺传授给他们。他还对外招收学员,举办培训班。在传承中,他十分注重“艺品”和“人品”。他说,锔瓷不是一种单用手就能做好的活儿,要用心才能完成。据悉,杨涛打算让女儿杨晓旭放弃北京工作专门回来学习,让锔瓷这项传统技艺真正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