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中华艺术>>正文
特稿:杨涛锔瓷绝活:每件修复品都变为艺术品(组图)
2016-02-15 09:43:30
作者:闫盛霆、仇慧清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对待每一件修复品,杨涛都百般细心、认真,力求“锦上添花”。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这说的就是民间传统手艺——锔瓷,中国最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相传始于宋代,流传上千年,在《清明上河图》中就可窥见锔瓷人的身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项传统技艺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濒临失传的危机。然而却依然有一部分人在为这份技艺的传承默默地做着贡献。

    家住淄博市淄川区的杨涛就是其中一位。2月6日,几经辗转,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山水缘一民居内,记者见到了这位目前鲁中地区为数不多的锔艺传承人。

    坚守,割舍不掉的锔瓷情结

    一间13平方米的储藏室,金刚钻、锔锤、砂轮、台钳……锔瓷工具琳琅满目,茶壶、花瓶、茶碗……一个个锔好的瓷器排列整齐,“锔合居”三个大字格外显眼,这就是杨涛的工作室。

    “叫我‘杨锢轳’就行.”杨涛笑着说。“杨锢轳”的称号,是从杨涛的爷爷杨玉珍那辈传下来的,杨玉珍本是一名铁匠,后习锢轳匠,曾在当地家喻户晓。

    杨涛这样描述爷爷那一辈的锔匠:一副扁担挑着所有的家把什,一头是工具箱,另一头是软化铜片的烤炉。“锔盆、锔碗、锔大缸喽……”走街串巷的吆喝,靠手艺赚钱,而这一幕现已无法寻觅了。

    他的童年记忆里充满了爷爷“叮叮当当”锔补各类瓷器的场景,印象最深的就是爷爷经常提着一包袱土回家,原来钻头只有芝麻大小,锔瓷时一旦掉在地下根本不好找。他和3个姐姐在土中找钻头,成为童年一大乐趣。耳濡目染,杨涛渐渐对锔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年纪的增长,杨涛对锔艺越来越了解和痴迷,他有意以此为业,但却未得到父亲的支持。慢慢的有些珍贵的锔艺工具也被破坏了,父亲坚持让他找个稳定工作,上班养家过日子。

    虽然如父亲所愿工作了,但杨涛却一直不能释怀对“锔艺”的情结。家里或邻居,一旦谁家碗、盆打碎了,杨涛就模仿爷爷的样子锔,不明白的就看书、上网查找资料;没有工具就自己制作,在木头上钉上钉子、缠上绳子当简易的钻,用8年时间研究制作锔钉,其制作的2毫米的锔钉是目前最小的。目前他有3000余种锔瓷工具,而60%以上都是自己制作的。

    创新,修复艺术残缺之美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涛从亲友处搜集回爷爷留下来的工具和方法,凭着记忆和灵性,逐步还原了爷爷当年的手艺,加上十几年来刻苦钻研、四处投名师访高友,杨涛总结出了锔艺行当中锔件、包口、镶饰、补配4大类、72中方法、136道工序。为了研究包口工艺,他光铜就耗费了4、5箱,以至于收破烂的都成了他家的常客。

    在他放热处理工具的地方,有一盆水引起了记者的好奇。“这可不是一盆普通的水。”杨涛介绍说,这里面掺加了百黄,热渗透力强,有了它断铜工艺可事半功倍,是他的“独门秘籍”。比如,以前包一个口,所用的铜需手工打30遍、至少花4个小时,而现在只要往水里一放,2-3秒钟就处理好了。

    为了让锔瓷更结实和美观,他所用的铜板都是德国进口的,有很好的可塑性和延展性。在他的努力下,锔艺脱离了简单的修补破损,让残缺修补之美成为一门赏心悦目的艺术。

    北京一公司老板的手工壶碎了,他历时2周在容积仅180毫升的小壶上锔了579个锔钉,把17个碎片变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滨州一赵姓客户家中一个1尺多高将军罐式花瓶,瓶口破碎缺失了,以前用黑色沥青修补过,为了美观和完整,他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在直径15厘米的瓶口除去沥青、钉上锔钉,保留了这个五代单传的宝贝花瓶的美观……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如今,经他手锔瓷的有3000多件,不仅遍及国内,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慕名前来找他锔瓷。

    杨涛不仅对客户认真耐心,就是在自己居住的山水缘小区内,附近邻居要是谁家锔个茶壶、水杯啥的,无论大小,他都主动帮忙锔,并且从来不收一分钱。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确山县图书馆举办“楹联文化展”受欢迎
·下一篇:无
·山东淄川:画家联袂人保送文化(组图)
·特稿:著名工笔画家柏雨设计的美邮(组图)
·特稿:著名书画家贾英亮(组图)
·特稿:著名画家万英杰作品荣获中国“红高粱杯”书画篆刻大赛银奖(图)
·特稿:著名工笔画家柏雨(组图)
·特稿:祝贺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新年总结会圆满结束(组图)
·郑斯维、苏冬斌:中国画要弘扬民族精神——记著名人物画家狄少英(组图)
·特稿:西泠印社出版社推出《艺术巅峰》书法卷(组图)
·特稿:淄川:聊斋俚曲戏百场巡演展神韵(图)
·特稿:山东淄川:农家女毕静霜创作泥塑作品(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杨涛锔瓷绝活:每件修复品都变为艺术品(组图)
特稿:杨涛锔瓷绝活:每件修复品都变为艺术品(组图
闻名遐迩的胡子将军孙毅
姚老庚:闻名遐迩的胡子将军孙毅
特稿:闻名遐迩的胡子将军孙毅
让感动变成景仰敬佩和学习
金猴闹春(组图)
朱华:西安游客到两当兵变纪念馆参观学习(组图)
特稿:西安游客到两当兵变纪念馆参观学习(组图)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举办2016年“迎新春 送祝福”
习仲勋漫步在深圳滨海大道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开国上将李达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组
特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暨慰问新四
特稿:祝贺女红军王定国103岁寿辰活动在京举行(组
特稿:猴场会议:伟大转折的前夜——朱德外孙刘建
特稿:山西昔阳大寨举行纪念陈永贵诞辰百年活动(
特稿:旷伏兆中将百年诞辰纪念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2014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
特稿:“人民情•公仆颂”首都各界集会隆重纪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