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庆坐在前右座,我坐后座。车到通镇时,李锦鹏说:“我想到这里问一下情况,看那些村通不通车,走那个路比较好一点。”我说:“不要问,这里的人可能说得不会太准。还是直接到朱官寨村,到了那里再问。相邻村子的人们都熟悉,走到一个村子再问下一个村,保准没错。再说咱们是问毛主席走过的村子,那一个村的人不知道呢?”他听从了我的意见没有停车,直接过通镇。听说是通镇,石小庆问:“这里有个叫王耀锋办企业,你们知道不?”我说:“知道,他原来在乌镇念书时,和我们工商所的高德旺弟弟高连旺在一块,常来工商所,那时就认识了。石大哥你怎认识他?”石小庆说:“他到北京来我认识的,刚才他的妻弟媳又来电话,让我来转一圈。李局长是不是你把我来佳县的消息透露给他,他请我去他家?”李锦鹏说:“不是,我和他又不熟悉。”我说:“他的企业就在通镇后面,如果要去我引你。”他说:“我下来时去过,他们人不在,现在没有时间。”我说:“那这样吧,咱们先完成主要的任务——照像!如果照完像有时间咱就去一趟,你去也是王耀锋的光荣啊!没时间那就下次来了再去吧?”石小庆说:“说得对!”
车走朱官寨要从通镇中沟上,但由于我们谈话超过岔路几十米,我发现不对让李锦鹏快停车,然后又折转车从坡里下,从中沟村里上向朱官寨急驰。
山上庄稼长势喜人,丰收再望。我们顺着柏油路边走边谈,要是1947年毛主席转战陕北时,庄稼长的和现在一样,那佳县又能为中国革命多贡献多少粮,那该有多好啊!
快到朱官寨村时,我问:“石大哥,毛主席到朱官寨村住过的地方,再去不去?”石小庆说:“不去了,只是在毛主席路过但没有照过像的村子去。”我说:“那咱要问老乡。”他说:“对!”到了村里,我们在下边的公路边停下车。不几步是一个院落,有两名妇女,一个老一个年青,我下车快步走在他们院子下面打问,可回答的好像不太清楚。这时石小庆和李锦鹏也下来,石小庆身上挂着摄像机。我说:“前面还有不少人,问问他们吧?石大哥,把你的笔记本拿出来,看老乡们说得和你记得一样不一样,一样就行。”石小庆又回到车上,从抱包里取出笔记本带上来问村民。一个60来岁的村民和一个40来岁的村民争着给热情地给他说,还有几位妇女也插言说毛主席在朱官寨住的地方等。老乡们说得有些话,石小庆听不懂,我就再给他翻译。有人问:“又准备做甚?”我说:“他是毛主席当年来咱这里的警卫石国瑞的儿子,他要在毛主席走过和住过的地地方都照像,用文字配上像片来反映毛主席转战陕北的历程。”老乡们对石小庆投来敬佩的目光。毛主席1947年9月21从朱官寨走时,路经朱官寨乡的公家洼、大王庙沟,然后向金明寺镇的张家崖窑走去,老乡们说得明白。可是毛主席到白龙庙村住过,经通镇河川、黑龙滩、朱官寨乡的次利圪塔、后家湾、王家峁村过朱官寨到杨家原则村,因后来修有公路,如何走说法不一。但热情的老乡一再叮嘱:“到了村里再问一问……”于是,我们谢了老乡,首先走向公家洼村。这时,我第一次听到石小庆说:“陕北人民最热情!”李锦鹏说:“你说得对,我们陕北人民就是热情!”
我和李锦鹏虽是本地人,但岔道多也担心走错,不过我想没有语言上的障碍,只要多问准没错。走到一个坝梁时碰到一个放羊的,我们就问快到了公家洼没有,他说一直跟着有小石子蛋蛋的公路走,第一个村子就是公家洼,又问向其它村子走的路,他不太清楚。但他说了一句:“你们到了村子,再问下一下村子里的人就可晓得。”我第二次听到石小庆说:“陕北人民最热情!他不光回答你的问题,还要叮嘱你一番!”我说:“是呀!”上一个坡,迎面开来一辆小面包车,我急忙说:“司机肯定熟悉这里的公路,停下问一下?”于是李锦鹏停下车,示意来车也停下。车上坐着个年青的司机,拉着个婆姨几个小孩,还有一个男青年。我们把所要去的村子一一说了,看车能不能到,司机热情地说了一阵,把所有车可以去的地方都说了,并说有时要绕着走。说完后他又问:“你们到这些村做甚?”我说:“到毛主席走过的村子照像!”他说:“好事,走慢点!这里上去就是毛主席走过的村子公家洼。”我们谢了司机,继续往上走。走到山上看到有住的人家,石小庆问:“这就是公家洼吗?”我俩齐声说:“肯定是!”他说:“把车停下来,就在这里照几张像”。李锦鹏停下车,公路上面错落地排着一些窑洞,往前面稍走几步是一个院子,窑洞有点旧,看来不怎住人,上面到是有点新的窑洞。我们停车的上面枣树挂着青色的枣,把我们的视线几乎都挡住了。距我们几百米上面的窑洞街畔上有一个老婆婆,听到我们的说话声,她高声地喊:“你们摘得吃枣格!”她连喊了三次,我说:“知道了,老人家。谢谢你!”对于佳县,到了乡村,吃枣的规矩我是这知道。外来人想吃枣随便摘,只是不准带。佳县盛产红枣,但原来只是沿黄河岸一线。有谚语说:“不闻黄河涛,难有大红枣。”我生在佳县西部,栽得红枣不多,也不怎结枣。现在政府提倡“若要富,载枣树”,才在北部也栽了不少枣树,由于管理有方和品种的改良也一样的结枣。当然吃枣的规矩,我是从佳县城下面的毛主席住过的吕家坪村知晓的。我第三次听到石小庆说:“陕北人民最热情!”并说“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会拿出来给客人啊!”我说:“你想吃就随便摘得吃枣。”他说:“不吃,吃了肚里受不了啊!我们坐上车,拐过一个峁来到了村中心,看到有行人,还有坐着的妇女闲谈,石小庆说:“停下,在这里再照几张。”有个四十多岁的人,看到他拍照过来问我:“要做甚?”我说:“毛主席卫士石国瑞的儿子,照毛主席走过的村子。”他说:“对,毛主席在我们村里走过。”我说:“这个事,三十年前我就知道,因为你们村的刘学平念高中时和我一个斑。他经常夸说毛主席在你们村里走过,我们也挺羡慕的呀!”上高二时,我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去梁家岔村,不过刘学平是以校文艺队成员和身份去的。回来,语文老师刘宝生要我们以《毛主席转战陕北的故事》来写文章。他又在文章中谈伟大领袖毛主席从他们村路过,刘老师口头上表扬了他。我们后杨家畔村距梁家岔村不足5公里,我把从小听来毛主席在梁家岔村指挥沙家店的故事,如实写了并说明了这次战役的伟大意义,刘老师评语:“记叙毛主席指挥沙家店战役的事迹很有意义!”作文本我保存了好长时间呢,后来不知怎弄得没了,我现在想起来还很惋惜呢。我又关心地问:“刘学平还在教学吧?”“教,在朱官寨教。那里是全乡的中心小学。刚才,背一背树梢从这里走过。”“他家的生活原来比较艰苦?”“现在儿子也挣上钱了好起来,再一个他转成公派教师工资也不少,大概有四千元吧。你如果要找他,我引你去。”“不用了,今天有当紧事,下次来了再去。”上面还坐一些人在谈话,问他有什么事,他自豪地说:“毛主席在咱村里走过,照像!”我们又问了走大王庙沟的路,对他表示感谢后就走。
我们在山上走了一会,从坡里往下走,李锦鹏担心地问:“是不是走这条路?”我说:“应该不会错吧,大王庙沟顾名思义在沟里吧,我们从这里下去肯定不是山上。”不一会从下去到了沟里的平原地带,路两旁栽着杨树,大概有十几年树龄吧,有的树身虽然看起来粗糙的很,但枝繁叶茂。我们虽看到了村名碑“大王庙沟村”,但有岔路,一头向东,一头向西,不知朝那走,我们只好停下来再问人。李锦鹏高声喊:“老乡……,老乡……”但没有人答应。我看朝前上面有窑洞,就往前走了一段,听到对面的坡上有响动,一看有一位老农正在往下走,我对他俩喊:“这里有人,我们问问就知道。”等老乡从沟里过来,我问:“老乡,从这里到王家峁走那边?”他说:“就朝这里前,上山朝东走。”此时,他俩也到了跟前,李锦鹏为了准确,拿出本本问得记地址,不仅问了王家峁,还问了次利圪塔等村,老乡尽力往清楚解答。石小庆拿着照相机在照,我也拿出照相机照了他们三人的举动。感谢了老人,我们又出发。走到前村的公路上,看到对面住的人,还有的在谈话,石小庆说:“车停下,我再给咱照上两张。”于是,我们俩下去照像。对面的人看到我们的行动,其中一位妇女说:“像是给咱照像?”另一位说:“照像咱不怕,交好好地照!也不知道他们做些甚,如果需要帮忙,咱还要帮忙呢!”照完像,我们又出发。我第四次听到石小庆说:“陕北人民最热情!”李锦鹏笑着说:“最热情啊陕北人民!”
我们到山上走了一会,碰到了岔路。坡里下去是石窑沟还是王家峁?我们又弄不清楚了。刚走过的一个峁上,有村民刨下的洋芋,我下车急忙跑过去看有人想问一下,但跑到只见堆着一堆洋芋,还有鸡皮带装着的,刨洋芋的镢头也放着,看来人回家吃午饭还没有来。我和李锦鹏估计这里下去是石窑沟,但不是百分之百地肯定,最后决定跑跑就放心。下坡的路被水推得凹凸不平,车颠波的很历害,两次听到车底刮着地的声音,车差点就走不动了。后来锦鹏放慢了一些,选择好路面并斜着走,车才不再刮地。走到村里我们停下来,这时过来一个妇女,我们问这是个什么村,她回答石窑沟。又有一位五十多岁的男村民,也过来拉话。我们细问走王家峁等村的路。他说:“沿着有石子路走就可走到文山(文家山),文山在五女河的这边。从文山看,对面往后是王家峁,往前是次利圪塔,黑龙滩等还要往前,到那里你们再问人。”他又说:“你们到家里上去喝上一点水再走吧?”李锦鹏说:“则不上去了,还有几个村子要去!”我们谢了他,掉转车又向文山走。我第五次听到石小庆说:“陕北人民最热情!”并说:“从不认识,但他还请你吃水?”我说:“虽说是喝水,但也包含着吃饭呀……”
到了一个村子,向下看有一条沟。我们不约而同地说:“下面是五女河,咱们到了文山。”于是锦鹏在一户人家的街畔处停下了车。石小庆说:“这里照对面村子最好。”于是他取出了照像机开始了照。街畔上有枣树影响视线,我俩下到公路一边的地里照。我们看到沟前面1公里多的沟里有人,也可以听到他们的对话。小庆问我:“你说,咱们喊他们能听到听不到?”我说:“如果是年青人,应该听到,他们的对话咱们都可以听到嘛。但现在村里年青人不多,听声音他们的年龄大了,可能听不到。要么你喊几声,看他们听到听不到?”于是小庆放开嗓子高声地喊:“喂,沟里的老乡……,喂,沟里的老乡……”,他喊了四五声,但没有得到回应。我照了四五张像又回到了公路,石小庆继续照着,还说:“好风景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