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五、历练中的抉择 |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中红网) |
作者:《习仲勋传》 |
浏览次数: |
|
|
|
|
青团富平特别支部书记。习仲勋在一高上学时,经常在陈先生的指导下开展革命活动。但是,此时富平县的政治形势逆转,中共组织活动受到极大限制。曾参加了渭华起义的中共富平县委书记马文彦,遭到反动当局通缉。秋,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潘自力亲自主持召开富平党团代表会议,改选了县委,并由冯异生继任中共富平县委书记。县委机关也由县城的第一高小迁往美原镇的县立第二高级小学。国民党富平县当局成立了“清党委员会”,制发“异党分子登记表”,威逼共产党员填表自首。同时,国民党三原党务指导委员会派员来到富平,在教育局内设立“三原兼办富平国民党员临时登记处”,在登记国民党党员的同时,办理共产党员自首手续。因干旱,麦子未能播种,饥荒已现端倪,富平当局即以不加入国民党不予聘用相要挟,不少人迫于生计而加入国民党。个别中共党员也先后“悔过”自首,退出中共组织加入国民党。陈叔馨对习仲勋说,你先住在家里,能做什么就做些什么,以后还可以联系。习仲勋得知党组织面临的严重困难和形势后,为避免暴露或失密,故暂未冒昧与其他人联系。
此时,习仲勋对自己日后的人生道路颇费心思。他希望仍有继续上学深造的机会,“想选择一所学校再读几年书,以充实自己的知识”。但是,当他走了几所学校以后,“都因为我是以共产党嫌疑而坐过狱的人,就像挂了号一样,凡知道这个情况的学校,谁也不敢收我这个学生,使我大失所望”。过去的一些老师和同学,甚至过去共同参加革命活动交情甚深的党团员,也不愿接近他。一位和他从小要好的邻村同学的父亲,多次拒绝习仲勋与他的儿子来往,,像似惧怕瘟疫传染一样,使习仲勋受到很大刺激,一度对眼前的现象困惑不解,几度陷入沉思和痛苦之中。但是,在激烈的思想矛盾中,他还是选择了“出外干革命的决心”。
一九二九年,一场空前惨烈的天灾人祸,挡住了习仲勋走出家门出外干革命的路途。
这一年,是关中历史上有名的“民国十八年年馑”。年馑发端于头年二三月间,始为春荒,夏无收成,秋禾种上。又干旱无雨,麦未能下种。饥民“皆赖草根树皮油渣糠秕度日”。再后“草根树皮皆不可得,是以饿者日死,死者日众,殍满道旁,尸俯通衢,流离逃亡更难以数计”。继而旱、风霜、冻、病疫不断,连续四五年之久。据《富平县志》记载,民国十八年夏,“久旱不雨,田土龟裂,小麦干旱无法下种,秋禾无收,斗麦涨价至银币六元。乡民哀鸿嗷嗷之声,弥漫全境,稍堪充饥者,无不挖剥净尽。全县每日饿死七十四人,多则二百一十八人。是年因灾荒饿死者四千余人。背井离乡外出逃亡者八千余人。农村十室九空,一片凄凉,为历史上所罕见,后称‘十八年年馑’”。民国十八年十二月“大雪连降数日,积雪尺许,寒云密布,朔风怒号,气候严寒,积雪成冰,直至来年二月始融。田野树木,冻死大半,时适年馑,乡民饥寒交迫,死者约七千余名。”“民国十九年六月,富平狂风为灾。”“民国十九年,县境蝗虫为害,庄稼多被食尽,一、二、五区灾情特重。”“民国二十一年夏季,虎疫(即虎烈拉,属一种急性霍乱)流行。病初发,其势迅猛,不数日间蔓延县境,患者达四万二千二百九十一人,死亡一万四千零九十七人。入秋后始缓。”
年馑春荒,日子格外难熬。习仲勋一家十几口人的吃饭成了大事,无米面下锅,停炊断顿的现象日渐增多。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小小年纪的习仲勋和堂弟,加入了饥民驮盐进山换粮的人群之中。盐滩位于富平县刘集乡、施家乡、张桥镇一带,面积达一百二十多顷,盛产锅板盐。他们先从县东四五十里的盐滩将盐驮回,又到百余里以外的旬邑县马栏一带,换些包谷之类的粗粮回来,勉强维持一家食不果腹的生活。
但是,又一个沉重的打击使习仲勋悲痛欲绝,五内俱焚。这就是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