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阶段,湖南是中国正面战场反攻的起点和国民政府的洽降地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日本为挽救其灭亡的命运,制定了所谓“本土决战”计划。为配合这一计划,日军从1945年4月初,调集了8万部队,发动了对湖南最后一次、也是对中国战场的最后一次进攻作战———以夺取中美空军重要基地芷江机场为目的的湘西战役。中国军队以雪峰山为依托,节节抵抗,诱敌深入,给日军以歼灭性打击,取得了湘西会战的胜利,粉碎了日军侵占芷江的企图。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确定受降地点为芷江,后由于准备不足等原因,芷江由受降地变成了洽降地。从8月18日开始,中日两国军队举行了为期3天的芷江洽降,对受降范围、接收品、日俘与日侨的遣返、南京伪政权的处理等重大问题签署了备忘录。
湖南人民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九一八”事变特别是“七七”事变后的艰苦卓绝的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中,湖南人民高举抗日救亡的大旗,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以鲜血和生命保家卫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首先,湖南人民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是正面战场取胜的重要原因。湖南人民先后有百余万人参加了侦察队、救护队、交通队、宣传队和慰问队,疏散人口、粮食、牲畜,抢运军用物资,救护伤员,侦察敌情,担任向导,构筑工事等,有力地保障了正面战场的作战。其次,湖南人民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拖住和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物力和财力。湖南人民组织了数百支游击队和近6万人的自卫队,在湘中、湘北、湘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与八路军南下支队的抗日活动相配合,有力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再次,湖南人民承担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牺牲,为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战争期间,全省共伤亡262万多人,其中死亡92万余人,重伤170余万人,毁房94万多栋,毁粮4000多万担,损失耕牛64万多头。此外,湖南还每年供给壮丁26万多人(居全国第2)、军粮700 1000万担、军布300万匹、军棉70000担。8年中实征实募壮丁210多万人(转引自萧栋梁、余应彬《湖南抗日战争史》)。此外,湖南人民还提供了大量的钨、铅、锌、锑等战略物资。湖南人民以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与全国人民一道换来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由此可见,抗日战争时期的湖南抗战是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湖南军民的抗战,不仅保卫了家乡,而且对全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