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抗日战争,前后持续14年之久。全面抗战的8年间里,我有4年时间在黄敬书记身边工作、战斗。我们之间,朝夕同处,形影不离,同行军、同战斗、同赛马、同唱歌,这是一段难以忘却的岁月,黄敬书记带领我们抗战,是我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
一、硝烟弥漫长城边 风尘仆仆到冀中
1938年春,已任晋察冀省委书记、26岁的黄敬和冀中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吕正操,一路从平汉铁路西奔向河北省中部地区(简称冀中地区)。两人一路并辔而行,畅谈天下大事,他们即将共同战斗在抗日前线。
这时,冀中八百万人民正在水深火热之中。自日寇占领平津,迅速沿平汉、津浦铁路大举南侵,国民党军队纷纷溃逃,日寇到处烧杀、抢掠,汉奸、敌特活动嚣张,地主武装、杂牌部队、土匪、流氓、封建会道门等乘势而起,扰民肆虐。就在这种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决定由黄敬主持开辟和建设冀中抗日根据地。
黄敬和吕正操快马加鞭,风尘仆仆到达冀中腹地安平县城、安营扎寨。经过多方缜密筹划,1938年4月21日在安平县城内圣姑庙前一所大院里召开冀中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冀中区党委,黄敬任区党委书记,鲁贲任副书记。紧接着,成立了冀中军区和冀中抗日民主政权——冀中行政主任公署,吕正操任军区司令员兼冀中行政主任公署主任,李耕涛任副主任。
冀中地区党政军领导机构的诞生,主要领导人员的确定,标志着在这块美丽的国土上,冀中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有了主心骨。
说到安平县,这里是我的故乡,当人民自卫军在圣姑庙广场操枪训练,尤其马队的演练时,引入注目。那些战马在官兵指挥下,叫卧倒就爬下,叫拔慢步,可以四腿扭扭蹑蹑,不愧是官兵们无声的战友。
【图1】1985年,黄敬夫人范瑾让我保存的黄敬青年时代的一幅照片。
【图2】1939年冀中区形势图。
二、初次见面遇兄长,亲切交谈叙家常
自1939年1月我穿上第一套棉军装并佩带上第一枚“八路”臂章,在边区青训队训练月余,即分配到中共冀中区党委机关总务科,同来的10名青年都编入勤务班,年龄都在十四五岁,这时住在河北省阜平县山区平阳村。不几天,李春兰秘书长领我到黄敬书记身边,担任勤务、警卫、机要通信员工作。每月发一元晋察冀边区银行纸币,叫生活费。
一天,我刚送信回来,黄书记让我坐在他身边,突然问我“你14岁的年龄为什么要当兵呀?”这难不住我,我张口就说“为了打败小日本,保卫家乡!”他说“对,对,保卫家乡,保卫边区,保卫全中国!”
黄敬接着问: “家有几口人呀?”我顺着话荐一一道来:“父亲赵老昂是村农救会主任,母亲吕纪云是村妇救会主任,三姐赵胜改是村妇女自卫队队长,我是村青救会秘书兼儿童团团长,二弟赵铁柱是儿童团团员,我家这5口人于1938年内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看黄书记工作很忙,就想离开,他说你既然到我这里来工作,我要给你规定几项任务。我聚精会神聆听他说:“第一是学习,青年人首要任务是学习,越是环境紧张与恶劣越是要学习,你自己先订个学习政治、文化课的计划,拟好后拿来我看看;第二是背地图,我的皮挎包里装着军用地图,这些地图关乎部队每天的行动,是我们的生命线,丢了脑袋也不能丢地图;第三是收集报纸,每到一地宿营时,把几天来的报纸收集起来,按顺序摆放在办公桌上。”这三项任务我牢记心中。
二人亲切交谈中,他从文件夹里取出一支非常精致的自来水钢笔送给我使用。这支钢笔笔帽上带有一条长练,我非常珍爱,已跟随了我74年,至今还能使用。
【图3】晋察冀边区银行纸币。
【图4】黄敬书记赠我的钢笔(笔长10厘米,铜笔练16厘米)。
【图5】1942年10月,我和黄敬书记分别时,他把常用的皮包赠我留用。
三、助民劳动收小麦 书记讲话在地头
冀中地区的抗战形势依然严峻。从1939年冬至1940年春,日寇对冀中连续发动6次“扫荡”,有的是局部的,有的是全区的。时至5月,日军在各地修建许多军事据点,由“扫荡”前100多个,增加到500多个。
冀中的6月天 ,响晴薄日,大地一片金黄,又是麦收时节。军区、行署和区党委机关人员再次住进安平县报子营村。大槐树下,老房东周大爷问“黄书记来了吗?”我大声告诉他“来啦,来啦!”。大家迅速安顿下来后,抓紧时间准备干活的工具,镰刀、绳子、扁担、小车、水壶等,霍霍的磨刀声伴随着欢快的各地方小调,一直持续到深夜。
麦子黄了,麦子黄, 庄稼主儿忙呀,庄稼主儿忙, 不分男和女,不分军队和老乡, 不怕太阳晒哟, 快割快打快入仓。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所有人员排着长长的队伍向麦地走去。黄敬书记和我们走在一起,大家哼唱着《麦收歌》来到了收割小麦的地头上。
区党委机关宣传部长周小舟、军事部长黄兴义、组织部魏希平、秘书处秘书长李春兰和秘书陈亨、贺锋、刘吟庆、李士耕等也都参加了助民麦收。
黄敬书记拿镰刀割麦子干了一阵子,我劝他休息一下,天太热,歇一会吧!他说“就是要这个热劲!”他擦了擦汗接着说“老百姓不是常说有钱难买五月(农历)旱吗?现在正是这个季节,麦收一晌就靠这个大热天。”
他这么一说,在麦田里干活的官兵和房东都高兴的笑了。村里的小学生端着一碗开水送给黄书记。
“滴滴滴,哒哒哒!”收麦地头上的司号员吹响了“休息”的号声。军区宣传队来为老百姓演节目了。活报剧《抢回十车小麦》,讲述八路军战士从日伪军手中抢回了十车小麦的故事,有人物、有情节,鼓舞人心。演毕,黄敬书记和大家一齐鼓掌并讲话。他要求全区军民奋力保卫麦收,用血汗保卫就要到手的粮食,军民行动起来,与天斗、与日伪军斗,武装保卫麦收!
经过几天的紧张忙碌,顺利完地成了抢收任务。
这年8月初,冀中军区参谋长孙毅要调往抗大二分校任校长,临行他向黄敬书记告别。因为他留着胡子,我们都称他“胡子参谋长”。黄敬对我说过,我军高级将领中,除了周恩来副主席在“双十二”事变后剃掉保留十年的大胡子外,红军时代经毛主席批准,可以留胡子的人只有三位,李克农、贺龙、孙毅。
说到胡子参谋长孙毅,让我想起他一件往事。
那是三月大地翻浆的时候,军区和区党委机关驻在肃宁县南北宋村一带。正在行军路上,敌情突变,十分紧张,需要改变行军路线,孙毅拿不定主意。他和政治部主任孙志远向黄敬请示该怎么办。黄敬接过孙毅手中的地图说:“吕司令员去晋察冀军区开会了,政治委员程子华率部南下了,只剩下你参谋长了,你做决定吧,我支持你!”就这件事孙毅始终没有忘记,他90岁生日那天曾对我说:“黄敬真是个好书记呀!”
【图6】1940年8月,冀中军区略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