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茅台酒, 历史已悠久, 上下千百年, 盛名永不朽。
红军到赤水, 官兵酒洗手。 孙毅品醇香, 精神更抖擞。
征战胜利后, 京城会领袖。 举杯怀仁堂, 将帅润咽喉。
家藏茅台酒, 储存多年头。 百岁华诞时, 开瓶饮不休。
孙毅其人
孙毅,男,1904年5月12日(清光绪三十年三月二十七日)出生于河北省大城县城内一个贫农家庭。幼年读书。1920年到1931年投身旧军队谋职,官至中校参谋。1931年12月14日,随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在江西举行宁都兵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科长、师参谋长、红1军团参谋长。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用两条腿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孙毅历任晋察冀军区和冀中军区参谋长、抗大二分校校长、冀中军区代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第6高级步兵学校校长、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总参谋部顾问等职。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1981年6月,中共总参谋部委员会授予孙毅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社会荣誉称号多项,2003年7月5日,享年百岁驾鹤西行了。
说来话长。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就在孙毅将军身边工作、战斗。当孙毅92岁的时候,经总参谋部首长批准,由我和仝玉林撰写孙毅将军的传记,取名为《名将孙胡子》。此书写作过程中,头脑清醒的孙毅用一年多的时间,回顾历史,展望人生,讲述了他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为我写书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史料。此书于1995年12月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多次印刷,深受读者欢迎。 。
常饮茅台酒
孙毅少年有志,高小没毕业就离开了家乡,投入军营当兵,当录事(即文书工作),辗转在冯玉祥将军率领的第23军任上尉办事员、少校参谋、中校团副。孙毅回忆说:“那时候的军队官兵生活非常单调,因此常和乡友、同事,文友们相聚,年轻气旺,以酒解闷,以酒浇愁。特别与师参谋长赵博生相识后,常到他会馆长谈。那个时候,就听贵州人讲茅台酒好看、好闻、好香。”当时喝的是什么酒,又是什么味道,几十年过去了,孙毅说记不清楚了。
1934年春,孙毅调任粤赣军区第22师参谋长,他曾陪同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十个日日夜夜。他和毛泽东同住在一屋的里外间,朝夕相见,形影不离。此间,毛泽东的言行,多年后孙毅回忆说终身受益。当毛泽东和随行人员要离开第22师时,师长周子昆、政治委员黄开湘、参谋长孙毅决定陪同毛泽东吃一顿饭,当时饭桌上摆有江西米酒和茅台酒。师长周子昆特意让炊事班做了一盘毛泽东喜欢吃的“四星望月”菜。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贵州省赤水河一带时,孙毅任第3军团5师侦察参谋、教育科长,虽军务繁忙,但心情非常高兴。他说,红军官兵一路从江西经过广东、湖南来到了山高林密的贵州高原。红3军团11团于3月16日最先到达茅台镇。第11团政委王平一再告诫官兵:“酒好喝,
但红军的纪律和作风决不能丢”。这个小镇几乎家家酿酒,有些大户人家还窖藏着上百年的陈年老酒。“迎风香十里,隔壁醉三家”,这正是诗因酒而发,名酒以诗而传。
孙毅清楚地记得,当红军来到茅台镇、赤水河一带时,当地的乡亲们端出多年存的醇酒让官兵们痛饮,在军民联欢晚会上还比赛喝酒呢!不少老大娘、老大嫂用瓦盆端出茅台酒让战士们洗手、洗脚。一位老中医说得好,用茅台酒洗脚能够消肿减痛,再加以按摩,疗效特别好。90多岁的孙毅追忆往事时说了一句笑话,如果当年我随身带上一瓶茅台酒,至今也该是宝贝了。
一位行伍出身的军人,孙毅他为何如此偏爱茅台酒呢?正因为茅台酒于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誉满全球,名声在外,其鲜明的特点是“聚山川之灵气,蕴日月之精华,开酱香之先河,树白酒之典范”,永留人间。
八年抗日战争时期,孙毅转战华北战场。1945年2月7日,孙毅在延安接到毛泽东的亲笔信。
举杯敬领袖
“几千年以来的封建压迫,一百年以来的帝国主义压迫,将在我们的奋斗中彻底地推翻掉。”这是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的最后一段话。事态的发展,证明了伟大的科学推断。
1949年1月15日,华北战略城市天津解放;1月31日,文化古都北平和平解放。由孙毅兼任司令员的华北第7纵队调往保定驻防。3月初,驻保定的冀中区党、政、军、民领导机关为迎送中央首长而忙碌着。林铁书记,孙毅司令员担任正副总指挥,区党委要求有关部门一切准备工作的落脚点,就是“安全”两字。
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五大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于3月23日离开西柏坡。当天上午,春风拂面,阳光灿烂,由11辆吉普车和小卧车,10辆大卡车组成的车队,运载着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沿着太行山东麓向北疾驰。3月24日上午,浩浩荡荡的车队开进保定市区,林铁、孙毅带领机关人员在区党委大院列队恭候中央领导人的到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王 稼 祥、张闻天、李富春、李立三、杨尚昆、陆定一等缓步下车。院内顿时沸腾起来了。林铁上前两步,和毛泽东握手并问候。
“这不是孙胡子吗?”毛泽东风趣地问。戎装整洁的孙毅,目视领袖,举起右手,向毛泽东主席行军礼,连说:“主席,你好!”随后向各位领导人一一敬礼并握手。
按事前安排的项目,由林铁、孙毅陪同首长们共进午餐。席间,餐桌上摆的是保定的甜面酱、白洋淀的鱼虾、满城的驴肉、清苑县的老白干和享誉中外的茅台酒。
在短暂的午餐时间,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历史上不是有个李自成吗?他进了北京,失败了,被人家赶了出来!”看得出来,作为中共中央主席的毛泽东,心事重重。跟随毛泽东打天下、南征北战几十年的孙毅耳听这些高瞻远瞩、语重心长地话,体会到只有头脑清醒的领袖才会有如此精辟的见解。
1951年,为了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周年,时任第六高级步兵学校校长的孙毅带领400—500人的队伍,赴北京集中训练。这支训练有素的临训大队离校出发时,我们在火车站欢送他们。他们在北京经过验收、选定400人组成陆军方阵,由47岁的孙毅校长带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国庆节日的前一天,9月30日晚,孙毅作为受检阅部队陆军方阵的代表,出席中央人民政府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国宴。孙毅回忆说,当我首次步入那庄严肃穆的宴会大厅时,热血沸腾,当举起盛满茅台酒的酒杯,面对敬爱的领袖们时,更是激动万分,我一一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刘少奇副主席、聂荣臻司令员等敬酒,口中还念念有词地说:“首长好,首长好!”
10月1日,阳光灿烂,天空晴朗,隆重的国庆阅兵胜利完成了,孙毅校长肩上的重担才放下,心情也才慢慢平静下来。当孙毅校长率阅兵方阵回到学校时,我又到火车站迎接
光荣归来的战友们。之后,孙毅校长为全校教职员工作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报告,他把在北京所见所闻尽述其中。我把孙毅校长的讲话写一简讯,发表在校刊《建军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