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亲自为我拍照片 留住历史意绵长
在烽火狼烟的抗战前线,黄敬书记经常肩背一部德国造135式照相机,这是1938年他离开晋察冀边区时,聂荣臻司令员送给他的,并嘱咐他到抗日战场上多照些战斗场面送给《晋察冀画报》发表。几年间,记不清他给我照过几次像,但留在我手上的照片只有两张,非常珍贵。
第一张:1940年3月25日,我们经过7个小时夜行军,凌晨到达安平县报子营村。村里村外,春意盎然。黄书记拿起照相机说“这么好的景致到哪里去找呀!来,我给你俩照一张。”
我和警卫员小李都15岁,立刻站好,让黄书记照像。我在右边,小李在左边,我俩各背一支手枪,我是右肩左携,他是左肩右携,正好两枪相撞。
“你看,你们站的位置不合适呀!两人调过来就好啦!”黄敬书记提醒。我和小李换了个位置,两人的枪都在身体外侧了。
黄书记举起照相机,按下快门,给我俩照了一张合影,几个月之后,黄书记拿着照片说“你们看,两个15岁的小八路多精神呀!”
第二张照片:是1942年5月1日上午,我们住在饶阳县张保村,天空不断有日机盘旋,爆炸声四起,当时敌情紧急,冀中区党委发出指示,命令部队即刻转移。黄敬书记看见我们秘书处的人正在院子里收拾行装,走过来说,我要给你们照一张像。于是我们五个人排好队,留下了这张有意义的照片。战争年代里,能照张相片也算是件大事了,我高兴了好几天。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我们当时穿的衣服、携带的武器、住过的院落,点点滴滴总让我想起那个年代的往事。 这张照片保存至今,实在不容易。当时部队经常行军,领导要求轻装,规定所有私人物品不许携带,防止被俘后暴露身份。我曾经把这张照片连同一些书籍用油布包好,托付给房东张玉昌保存,张玉昌将这个油包埋藏在地洞里。直到全国解放后,我才派人将这包东西找回来,所幸照片和书籍完好无损。这张合影照片凝聚着战友深情,当永为收存。
【图7】1940年3月25日,黄敬书记为在他身边工作的两个15岁小八路战士拍照,右为赵勇田。
【图8】1942年5月1日,在饶阳县张保村,黄敬书记为我们5人拍照的合影。左起:赵勇田机要通信员,17岁;王熬警卫员,20岁;陈月恒警卫员,21岁;贺锋秘书,25岁;还有房东的女孩。
【图9】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这是当年黄敬看过的报纸插图《顿河流域形势图》,让我保存下来。
五、难忘“五一”反“扫荡” 长途跋涉冀鲁豫
冀中抗日根据地周围,日伪军蠢蠢欲动,东西南北四大铁路频繁运兵,据情报得知,1942年4月底,日酋华北驻屯军指挥官冈村宁次已部署5万兵马,准备以铁壁合围的战术“扫荡”冀中平原,摧毁抗日根据地,变成它的“治安地区”。
面临如此严峻形势,5月1日晚,冀中区党委和总工会在饶阳县张保村枣树林里,召开直属机关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动员全区军民立即行动起来,准备反“扫荡”。 大会上,黄敬书记讲话时指出:北面的敌人已超过大清河,增设据点,抓夫抢粮;南面之敌沿石德路北进,战局已到紧急状态,全区军民必须立即行动起来。这时,我和贺锋秘书靠在一棵枣树上,静听着黄敬书记的讲话。
这次纪念大会进行时,还有几架日本飞机在天空嗡嗡转了几圈。纪念大会实际上成了动员全区军民反“扫荡”的誓师大会。次日下午5点,冀中区党委、冀中军区各部门和随行部队分别出发,从饶阳向北到达河间、肃宁,再折返与敌周旋,日军紧追不舍,为摆脱敌人,最后不得己越过沧石路跨入冀南地区。
6月12日凌晨,在河北威县掌史村与前来催民夫的伪军接火,很快就把这伙汉奸队伍打了回去。但是因为这场小战斗却暴露了冀中领导机关的所在地,很快就招来了大批日军和伪军,把整个村庄包围起来,封锁各个路口,双方展开了异常惨烈的殊死争夺,这就是载入到冀中抗战史的有名的“掌史之战”。
村外硝烟弥漫,弹片横飞,村内军民忙乱一片。平原上的村庄白天突围,目标太大,无险可据。吕正操司令员命令各部队有序地组织反冲锋。黄敬书记指示部队要注意村民群众的安危。吕正操对黄敬说“固守村落,以短兵阻击进犯之敌”。黄敬点头同意并说:“尽量减少行装,焚烧秘密文件,等待夜晚突围。”首长们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我和李春兰秘书长在一旁听着指挥员的决策。
村头前沿阵地上,日伪军不断增兵,我军装备不敌日军,且弹药不足。天近中午,日军又以灭绝人性的手段施放了毒气,黄敬书记挥手让我们赶快戴上口罩或毛巾。激战至下午4时,敌我双方都损失惨重。黄敬书记在作战室拿着地图对吕正操司令员说:“命令部队坚决死守,准备傍晚分路突围。”
夜色沉沉,只有群星高挂。枪炮声渐疏渐远,约9点多钟,一声令下,各部队按事先规定的路线和前进方向,冲向路口,我牵着装有黄敬书记行李的枣红马紧跟在他的身后,寸步不离,一口气向着东南方向奔跑。
当我们走到一个叫狼窝村树林里的时候,天已经亮了,我听见黄敬书记问电台政委江文“给延安发报了吗?”江文回答说:“请首长放心,刚刚发完,报告了我们胜利突围的经过。”黄敬书记对集合起来的机关人员说,突围虽然成功,但掌史战斗我们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赞扬了警卫战士李国玉的英雄事迹。李国玉在这次掌史战斗中,为给伤病员找水,冲到敌军前沿阵地附近的水井,取回一桶水,自己却身负重伤。他的事迹当时在冀中部队里广为流传。
冀中军民有方向, 不忘掌史英雄汉, 冲出重围赴鲁豫, 抗击日伪战歌亮。
【图10】《一九四二年的工作方针及任务》是冀中区党委黄敬书记亲自主持制定并下发的。这是我保存下来的油印稿的封面。
【图11】1942年冀中“5.1”反“扫荡”示意图。
【图12】冀中部队转移到冀鲁豫地区后,使用过的鲁西银行和北海银行纸币。
后 语
掌史战斗之后,我跟着黄敬书记在冀鲁豫地区转战数月,那年的“八一”建军节是在范县农村度过的。黄敬书记在联欢大会上讲话,总结了过去的工作和战斗,鼓励抗日军民再接再励,多杀日本鬼子,争取更大的胜利。
不久,依据中央指示,冀中部队奉命西行,进入太行山区,受到八路军第129师和八路军前方总部领导机关官兵们的热烈欢迎。
1942年10月,吕正操率部返回晋察冀地区,黄敬书记调往冀鲁豫边区任党委书记,我因工作需要留在了八路军前方总部情报机关。马上要与相处多年的首长们分别了,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舍不得离开他们,我只能默默地眼含热泪送走了他们。
这一分别就是15年,在我心里时常思念着首长们。直到 1957年,我才在北京又见到了我敬重的黄敬同志和范瑾大姐。
极为不幸的是1958年2月10日,黄敬书记在广州病逝,享年46岁。
【图13】1950年春,在北京西山合影。左起:贺龙、聂荣臻 、黄敬。
【图14】2006年2月1日,赵勇田(左1)前往寓所看望范瑾(中)时合影,右为黄敬三子俞正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