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文章>>正文
《石臼渔歌》里的精神力量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孙晓云
浏览次数:
2025-09-16 17:01:42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抗战中的文艺力量】

   80多年前,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在美丽的石臼湖畔,一位年轻的新四军战士,用贝壳在沙滩上写下了满怀深情、充满生活气息的歌词;另一位战士看到后,随即谱曲,短短一夜之间,一首动人心弦的歌曲便诞生了。后来,这首歌被广为传唱。这首歌曲就是被称为最抒情的新四军歌曲——《石臼渔歌》,它的词作者是我的父亲孙海云。

   那时候,父亲在新四军第一师巡视团工作。他们一行十几人从苏中南下,几经辗转到了溧水新桥区。当地的石臼湖风景如画,水天一色,渔帆成行。可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过的却是“年年辛苦年年饥,捉条鱼儿饱肚肠”的沉重日子。父亲后来讲,现实巨大的反差撞击着他——山河的壮美与百姓的艰难,和平的无望与斗争的残酷。一股强烈的冲动涌上心头,他捡起湖边一枚贝壳,在沙滩上写下了心底冒出来的句子。同行的涂克伯伯,是位有才华的文艺战士。他读到歌词后,连声说:“写得好啊!有生活,乐感也强!”父亲回忆说,涂克伯伯很兴奋,带着一种创作的急切感,当晚就在借宿的茅屋里点起昏黄的油灯,连夜“突击”谱曲。第二天清晨,《石臼渔歌》的旋律就像奔涌的湖水流淌出来——

   天苍苍,水茫茫,石臼湖上是家乡。

   野鸭满天飞哟,渔帆列成行。

   年年辛苦年年饥,捉条鱼儿饱肚肠。

   划哟划哟,划哟划哟,日出一斗金哟,胜过万担粮啊!

   我们生活在湖上,我们战斗在湖上……

   我们战斗在湖上,我们歌唱在湖上……

   家乡处处起歌声,唱到东方现朝阳。

   这首歌的创作几乎是“零条件”的。没有乐器、没有纸笔,但就是这样一首“简陋”的作品,却很快在新四军军营、高淳、溧水以及周边地区传唱开来,成为鼓舞斗志、凝聚人心的军歌。

   那一年,正值抗战相持阶段,日本鬼子策划着残酷的“清乡”,国民党顽固派也在趁机围攻,溧水这片苏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正经历着黎明前最深的黑暗。这首歌诞生后不久,溧水就爆发了惨烈的战斗。新四军战士们在血与火中战斗。此时,《石臼渔歌》像一粒顽强的种子,在军民之间广泛传播、生根发芽。战士们休息时,围坐学唱;行军时,低声哼唱。它的调子简单好记,歌词唱的就是身边的生活和心里的盼望,很容易引起共鸣。战争的阴云,似乎被歌声纯真的力量暂时驱散了,它把最普通、最真挚的情感唱进了人们心里。

   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原副会长金实说,《石臼渔歌》是新四军歌曲里一首有名的抒情歌,它的珍贵在于诞生在抗战最困难的时候,却唱出了最温暖的希望。

   这首歌有着很强的生命力。20世纪八九十年代,江南新四军老战友聚会的时候,大家还不约而同地唱起《石臼渔歌》,唱得很带劲。江苏省党史专家库成员卞新宏给我讲过一个名叫叶振华的老战士的故事。1945年,十几岁的叶振华从南京步行投奔新四军,在横山学的第一首革命歌曲就是《石臼渔歌》。几十年过去了,再见到这位老战士时,老人竟能一字不差地完整唱出来。这让我深深震撼。一首歌,竟能这样深深刻在一个人的生命里,穿过80年时光也不褪色。不正是因为这首歌唱出了那个时代军民心底共同的坚韧与期盼吗?

   就在那时,新四军成立了文工团,我父亲任团长。父亲在世时很少讲自己的作品,提起《石臼渔歌》,他总是说涂克谱得好,是战士们和老百姓唱得好。他说,新四军里有很多像涂克这样有才华的文艺青年,更有像贺绿汀、任光那样早已成名的艺术家。他们放下笔和乐器,拿起枪,又用艺术当武器,鼓舞士气,唤醒百姓。在缺衣少食、战斗不断的年月里,文艺就是粮食,是弹药,是黑暗中彼此紧握的手,是穿透乌云的光。

   一首《石臼渔歌》,没有激烈的口号,它用最普通的家乡风景、最平常的渔民生活,描绘出军民对和平安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西行漫记 | “八路军获得了力量和声望”
·下一篇:无
无相关新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石臼渔歌》里的精神力量
西行漫记 | “八路军获得了力量和声望”
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多举措发力 扎实推进抗战
宁波市委党史研究室讲好抗战英雄故事 推动红
红色联播-孙泽海:铭记抗战历史,开创和平未
特稿:长征,一场刻在民族血脉中的伟大远征
许家明:长征,一场刻在民族血脉中的伟大远
特稿:长征,一场刻在民族血脉中的伟大远征
陈炳文、朱胜东:抗战史话:活跃在大街小巷
特稿:抗战史话:活跃在大街小巷的福建东山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