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抗战史话:活跃在大街小巷的福建东山抗日晨呼队(组图)
作者:陈炳文、朱胜东
浏览次数:
2025-09-16 15:57:53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1960年5月29日,东山县委原书记谷文昌同志在一次控诉“日美军事同盟条约”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日本侵略中国,使我们国家受到严重损失。日本侵略东山三次,就在我县范围内打炮一千多发,投炸弹一千三百六十一枚,炸死八百九十二人,炸毁民房二千四百五十六间,炸毁渔船二百三十七只,损失财产八百万多元以上。”

抗日晨呼队

    这就是日本侵略者对东山生灵进行涂炭的一部分罪行。据史料记载,东山是遭日寇蹂躏最严重的地方,为福建之最。血的教训不容忘却,历史悲剧不能重演。回顾这段惨痛的历史,并非要延续仇恨,而是让我们感受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谷文昌当年的讲话,在新时代,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他教育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八十五年前,东山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三次击退日伪进攻。在民族危亡面前,东山民众没有退缩,且更加众志成城,决心与日本强盗血战到底。民众先后成立多种多样的抗日救亡活动组织,如抗日后援会等,其中最具特色和最持久的是“东山抗日晨呼队”,它自始至终活跃在东山抗日时期的大街小巷。

萧笠云(第2排右4)与周恩来(前排左4)辞别合影

    1941年,福州沦陷,福建东山籍留法学生萧笠云慨然回故乡,时任县长楼胜利聘任他为东山中学首任校长,正是抗日烽火连天岁月,萧笠云一手抓东中学校筹建,一手抓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他创作《东中校歌》,以抗日主题激励师生,他把在外地看到或亲自参加的“晨呼队”“歌咏队”等移植到东山。李凤仙老师在“东山第一位留学生--萧笠云”一文中记载:“他(萧笠云)还组织歌咏队,晨呼队,亲自教唱抗日歌曲(曾用法文教唱《马赛曲》)……”就此,以东中师生为主要力量的抗日晨呼队应时而生,他们从学校走向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加入,队伍日益壮大。

    据廖翔云先生生前回忆:每天黎明时分,晨呼队队员从城里城外汇集到行宫(中山纪念堂)集中,然后从这里出发,人数大多在30人左右,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一个叫三尾龙(许秋盛)的,他是东安善堂义工,善于说顺口溜,也很风趣,手拿“亚细亚”煤油桶做的铁皮广播筒,高喊:“被空(被窝)底烧滚滚,大家好起来打日本!”“臭日本仔无才调(不可能)赢,暝昏演讲在南门大埕,大家吃饭就好走。……”接着晨呼队队员齐唱抗日救亡歌曲《松花江上》等,高呼口号“抵制日货,不买不卖日本货……”;而“查埔俭烟支,查某俭胭脂,拜神俭纸钱,煮饭俭把米,俭俭给前方买飞机,打死矮股日本坏东西。”的抗日民谣,更是晨呼队中期的主旋律。走在队伍最后面的是一个叫“北仔周”(周振邦)的上海人,他是个文艺天才,不大会说本地话,手拿一个西洋鼓,边拍边念快板,快板内容大家听不懂,只知道他在骂日本鬼子。京剧《还我河山》是他拿手好戏,时而高歌引吭,时而低吟浅唱,进入角色时泪流满脸。古城内外的顶街、下街、前街、后街、打银街、打铁街等人群密集的十条街,是他们队伍主要经过的地方,大约七点钟便结束一天的活动,第二天继续,周而复始。

    晨呼队的歌声、口号声划破了天空的黎明,唤醒酣睡的人们,同时也点燃了广大民众心中的抗日火焰。

    在纪念抗击日寇三㨗周年庆发刊词中,楼胜利对晨呼队发挥的作用大加赞誉:“此外,加强原有晨呼队组织,藉以培养朝气,组训民众,彻底破除迷信,革除恶习,藉收节约储蓄之宏效,此系适应抗战需要,过去推行,虽有成效,仍望持之有恒,使能蔚成风气,增强抗战力量。”

    结合抗战形势需要,萧笠云在不影响教学前提下,利用节假日带领晨呼队学生下乡巡回演讲,写抗战标语,组织以陈洪甄为主的绘画小组,绘作抗战壁画、漫画。晚上举行抗日剧目演出。晨呼队队员抗日情绪高昂,民众抗战必胜信心更足。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在付出惨重代价的同时,结束了艰苦卓绝的14年抗日战争。消息传到东山,全岛沸腾,人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前后街民众走出家门,敲打铜面盆庆祝胜利,古城鞭炮声从早响到晚,连续数天不绝于耳;家家户户焖肉饭拜门脚庆胜利,夜晚放孔明灯,通宵达旦,万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东山抗日晨呼队的活动坚持到胜利那一刻。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他们也光荣地完成了历史史命。在东山抗战史上,值得为之补记一笔。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看抗战电影、听老兵故事会:新疆这个社区以沉浸式思政课开展“九一八”事变纪念活动(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看抗战电影、听老兵故事会:新疆这个社区以沉浸式思政课开展“九一八”事
·特稿:警钟长鸣,吾辈自强:从九一八的沉痛记忆中汲取复兴力量
·红色联播-方彧华、牟敦波:正步荣光,巾帼风采——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暨建国3
·特稿:“吼散倭氛”,气贯长虹(组图)
·特稿:浅谈湖北省红安县全域旅游的发展
·特稿:向为中国革命默默奉献的伟大女性致敬
·特稿:红心向党锻钢骨 迷彩青春砺锋芒(组图)
·特稿:福建东山“军属证”创新做法获山西省军地调研组认可(组图)
·特稿:金寨赤子张行忠:烽火铸魂,英名永驻(图)
·红色联播-宋任穷:原子能事业并不神秘(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陈炳文、朱胜东:抗战史话:活跃在大街小巷
特稿:抗战史话:活跃在大街小巷的福建东山
正步荣光,巾帼风采——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
看抗战电影、听老兵故事会:新疆这个社区以
一凡:看抗战电影、听老兵故事会:新疆这个
特稿:看抗战电影、听老兵故事会:新疆这个
临西农华红高粱唱响玉兰故里乡村振兴之歌
临西农华红高粱唱响玉兰故里乡村振兴之歌
吴小芳:警钟长鸣,吾辈自强:从九一八的沉
特稿:警钟长鸣,吾辈自强:从九一八的沉痛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