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5月29日,东山县委原书记谷文昌同志在一次控诉“日美军事同盟条约”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日本侵略中国,使我们国家受到严重损失。日本侵略东山三次,就在我县范围内打炮一千多发,投炸弹一千三百六十一枚,炸死八百九十二人,炸毁民房二千四百五十六间,炸毁渔船二百三十七只,损失财产八百万多元以上。”

抗日晨呼队
这就是日本侵略者对东山生灵进行涂炭的一部分罪行。据史料记载,东山是遭日寇蹂躏最严重的地方,为福建之最。血的教训不容忘却,历史悲剧不能重演。回顾这段惨痛的历史,并非要延续仇恨,而是让我们感受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谷文昌当年的讲话,在新时代,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他教育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八十五年前,东山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三次击退日伪进攻。在民族危亡面前,东山民众没有退缩,且更加众志成城,决心与日本强盗血战到底。民众先后成立多种多样的抗日救亡活动组织,如抗日后援会等,其中最具特色和最持久的是“东山抗日晨呼队”,它自始至终活跃在东山抗日时期的大街小巷。

萧笠云(第2排右4)与周恩来(前排左4)辞别合影
1941年,福州沦陷,福建东山籍留法学生萧笠云慨然回故乡,时任县长楼胜利聘任他为东山中学首任校长,正是抗日烽火连天岁月,萧笠云一手抓东中学校筹建,一手抓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他创作《东中校歌》,以抗日主题激励师生,他把在外地看到或亲自参加的“晨呼队”“歌咏队”等移植到东山。李凤仙老师在“东山第一位留学生--萧笠云”一文中记载:“他(萧笠云)还组织歌咏队,晨呼队,亲自教唱抗日歌曲(曾用法文教唱《马赛曲》)……”就此,以东中师生为主要力量的抗日晨呼队应时而生,他们从学校走向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加入,队伍日益壮大。
据廖翔云先生生前回忆:每天黎明时分,晨呼队队员从城里城外汇集到行宫(中山纪念堂)集中,然后从这里出发,人数大多在30人左右,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一个叫三尾龙(许秋盛)的,他是东安善堂义工,善于说顺口溜,也很风趣,手拿“亚细亚”煤油桶做的铁皮广播筒,高喊:“被空(被窝)底烧滚滚,大家好起来打日本!”“臭日本仔无才调(不可能)赢,暝昏演讲在南门大埕,大家吃饭就好走。……”接着晨呼队队员齐唱抗日救亡歌曲《松花江上》等,高呼口号“抵制日货,不买不卖日本货……”;而“查埔俭烟支,查某俭胭脂,拜神俭纸钱,煮饭俭把米,俭俭给前方买飞机,打死矮股日本坏东西。”的抗日民谣,更是晨呼队中期的主旋律。走在队伍最后面的是一个叫“北仔周”(周振邦)的上海人,他是个文艺天才,不大会说本地话,手拿一个西洋鼓,边拍边念快板,快板内容大家听不懂,只知道他在骂日本鬼子。京剧《还我河山》是他拿手好戏,时而高歌引吭,时而低吟浅唱,进入角色时泪流满脸。古城内外的顶街、下街、前街、后街、打银街、打铁街等人群密集的十条街,是他们队伍主要经过的地方,大约七点钟便结束一天的活动,第二天继续,周而复始。
晨呼队的歌声、口号声划破了天空的黎明,唤醒酣睡的人们,同时也点燃了广大民众心中的抗日火焰。
在纪念抗击日寇三㨗周年庆发刊词中,楼胜利对晨呼队发挥的作用大加赞誉:“此外,加强原有晨呼队组织,藉以培养朝气,组训民众,彻底破除迷信,革除恶习,藉收节约储蓄之宏效,此系适应抗战需要,过去推行,虽有成效,仍望持之有恒,使能蔚成风气,增强抗战力量。”
结合抗战形势需要,萧笠云在不影响教学前提下,利用节假日带领晨呼队学生下乡巡回演讲,写抗战标语,组织以陈洪甄为主的绘画小组,绘作抗战壁画、漫画。晚上举行抗日剧目演出。晨呼队队员抗日情绪高昂,民众抗战必胜信心更足。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在付出惨重代价的同时,结束了艰苦卓绝的14年抗日战争。消息传到东山,全岛沸腾,人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前后街民众走出家门,敲打铜面盆庆祝胜利,古城鞭炮声从早响到晚,连续数天不绝于耳;家家户户焖肉饭拜门脚庆胜利,夜晚放孔明灯,通宵达旦,万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东山抗日晨呼队的活动坚持到胜利那一刻。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他们也光荣地完成了历史史命。在东山抗战史上,值得为之补记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