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最深的渴望和必胜的决心。这首歌为什么能唱到现在,我父亲自己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他说不是因为歌写得有多好,而是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热爱人民。这就是文艺的力量,它来自生活,归于人民,最终变成一种深沉而持久的精神力量。
我父亲从年轻时就立志当作家。我的记忆中,他整天伏案笔耕,是当时军中的笔杆子。堆在家里的书稿,几麻袋都装不下。后来我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对艺术的热爱,都是跟他朝夕相处中自然形成的。2015年,我有幸参加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典礼,代表新四军的后代,也代表当时95岁的父亲。
1980年第五期《江苏音乐》杂志,刊发了《石臼渔歌》的首个印刷版,之前都是油印件或手抄本。在父亲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还竭尽全力在家人的帮助下,重新编印了《闪光的历程》一书,赠给在世的新四军战友和他们的子女。后记里写道:“这是为了给我们的后代留下点滴精神财富,同时给研究苏中党史、军史的同志提供些有益的参考资料。新四军战士的精神永存,大家的心永远像入伍时那样年轻。”
父亲一辈子都在用实际行动传承新四军的精神,默默无闻却伟大崇高。作为新四军的后代,我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父亲的殷殷嘱托,一直激励着我不忘初心。生命不息、书写不止,我一定将老一辈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作者:孙晓云,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