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经济领域的研究,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经济文化”和“文化经济”两大互相关联的问题。所谓“经济文化”,就是经济中有文化。经济活动离不开社会人文环境,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体现出来的是人的思想文化,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经济政策,就体现了红色工商业的文化内涵。为解决工农业产品“剪刀差”问题,闽西苏维埃政府支持和鼓励创办生产合作社、消费合作社,这种由群众集资入股分红的集体经济,体现了群众互助互利、共同发展的经济思想,与客家人“团结互助”的精神文化相吻合,因此,这种合作经济在中央苏区得到大力推广和发展。当年毛泽东、刘少奇、陈云等领导人到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汀州调查、指导经济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建设思想,充分体现了党和苏维埃政府“执政为民”的宗旨和理念。我们要从精神文化的高度去认识和总结苏区经济建设的成果和经验,为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历史借鉴。所谓“文化经济”,就是文化中也有经济。文化能推动经济发展,也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文化经济是一个新兴的经济部门,以文化的生产、流通、消费形成的一个专门经济门类,涉及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大众化消费三大方面,在社会主义文化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应该成为中共党史研究的一项新的课题。
文化视野下的党史研究必将推动党史宣传的改革创新。搞好党史资政育人工作,必须找准党史工作为现实服务的结合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丰富生动的党史素材,回答广大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和文化热点。要把握和运用文化创作的客观规律,提高党史宣传的文化品位,把党史成果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作品,融入文化建设的实践之中,用党史文化的感染力吸引人,教育人,达到“以文化人”的作用。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坚持正面宣传为方针,精心策划,不断推出有影响的党史文化专题、专栏,实现党史文化宣传工作的常态化。要实施精品战略,不断推出积极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党史文化精品,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推动党史文化产业资源整合,并与旅游、建筑、信息、传媒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党史文化产业链。要进一步创新党史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方式,积极探索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党史文化产业,为党史宣传开辟新的路径。
总之,文化视野下的中共党史研究,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业中大有作为,开辟出一片党史文化的新天地。肩负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更新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学术理论素养,培养跨学科研究能力,努力开创党史工作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