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固会师的原因及意义 |
2009-06-23 16:48:10 |
|
作者:黄惠运 |
|
|
|
|
东固会师的主要领导人和直接参加者之一陈毅在《红四军军次葛坳突围赴东固口占》一诗中豪迈地吟道“东固山势高,峰峦如屏障。此是东井冈,会师天下壮。”东固会师在党和军队建设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东固会师直接促进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奠基石。1929年2月25日,因敌李文彬部以包围之势迫近东固,同时得悉井冈山已失守,毛泽东和朱德决定采取变动不居的游击政策(打圈子政策),以对付敌之跟踪穷追,遂率领红四军撤离东固,开始向闽西进军。同时指示江西红军第二团、第四团转至兴国、于都等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3月14日,红四军攻占福建长汀县城后,红四军进行整编。20日,毛泽东在长汀“辛耕别墅”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会议详细分析了福建、浙江、江西三省的政治、军事、经济状况和自然条件,着重分析了赣南、闽西一带党的组织、群众运动、革命武装和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情况,深入讨论了红四军、红五军、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第四团的行动方针。“前敌委员会决定四军五军及江西红军第二第四两团之行动,在国民党有战的初期,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从游击战术,从发动群众以至于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由此割据区域以与湘赣边界之割据区域相连接。”○2 (中册P67)会议当天,前委即写信将这项行动方针的决定和红四军在赣南、闽赣边境游击的情况向中共福建省委及中共中央作了报告。强调“惟闽西赣南一区内之由发动群众到公开割据,这一计划是决须确立,无沦如何,不能放弃,同为这是前进的基础”。○2 中册P67)此后,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红二、四团、红六军、红十二军、红二十军和红一方面军等部队,在赣南闽西一带广泛发动群众,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1931年9月,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标志着中央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东固革命根据地因此成为连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桥梁和纽带。
其次,东固会师为毛泽东提出建立全国苏维埃政权奠定了思想基础。毛泽东在井冈山上就提出了“争取江西”的主张,东固会师后,毛泽东汲取了东固革命根据地创造的独具特色的斗争经验,依据东固优越的地理环境,将“争取江西”的主张发展为建立全国苏维埃区域的构想,他在长汀致中共福建省委并转中央的报告中,建议中央在全国范围内要猛烈地争取群众,发展红军和小区域的苏维埃。报告说“对一般的计划,我们意见:在全国范围内要猛烈的夺取群众,这时候无论什么派别欺骗群众都敌不过我们共产党的事实。除工农外,兵士群众的夺取,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一般工作的重心,我们意见:宜在江苏直隶,红军小区域苏维埃个数加多。这不仅在湘赣粤闽等地,江苏北、皖鄂北、豫南、直隶都应有红军及小区域苏维埃之创立。”○2 (中册P66-67)
其次,东固会师促进了全国第一个省级苏维埃政权——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在吉安成立。1930年1月7日,主持召开古田会议后的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第二纵队翻越武夷山,进入江西广昌,24日,在东韶和朱德率领的红四军第一、三、四纵队会合。2月3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到达江西永丰,为部署争取江西首先胜利计划,给赣西、赣南两特委和红五军写了一封长信。随后,毛泽东率领三人代表团赴陂下赣西特委处,主持召开了著名的“二七”会议,成立了统一领导红军和赣南、闽西、湘赣、东江等革命根据地的共同前委,毛泽东任书记,朱德、曾山等为常委,决定红四、五、六军必须以东固为中心集中行动,第一步以夺取吉安为目标,相机进攻吉安城,“其第二步则为进攻抚州,迫近南昌,以与方志敏部取得联络,对南昌包围。”○2 (上册P200)。会后,赣西土地革命运动迅速开展,红军和赣西南地方革命武装进行了第二次攻打吉安县城的行动,毛泽东在率领红四军冒着大雪向吉安县城进发途中,在马背上吟成了“十万工农下吉安”的壮丽词篇。1930年10月4日,红军和赣西南地方革命武装第九次攻打吉安取得了胜利,7日,在10余军民参加的庆祝胜利大会上,毛泽东宣布成立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选举曾山任主席,毛泽东、朱德、方志敏、邵式平、陈正人、彭德怀、黄公略、罗炳辉、张国涛等53人为省府执委。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既是毛泽东赤化赣江流域,争取江西首先胜利计划的结果,也是东固会师的必然产物,东固会师起了催生剂的作用。
第四,东固会师促进了红六军的诞生,东固成为红六军的发祥地。1930年1月,根据遂川雩田联席会议决定,以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四为基础,联合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三、五团和永新、宁冈、莲花等县赤卫队,在万安县组成红六军,黄公略任军长,刘士奇任政委,毛泽覃任政治部主,曾昭汉任参谋长,下辖三个纵队。同年7月,奉中共中央指示,改称为红三军,编入红军第一军团,成为红军主力部队之一。1936年毛泽东同斯诺谈话中说“一九二八春天,由李文林和李韶九领导的游击队,开始在江西的兴国和东固活跃起来。这个运动以吉安一带为根据地,这些游击队后来成为第三军的核心,而这个地区本身则成为中央苏维埃政府的根据地”。○1 (P99)
第五,东固会师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是红军战略战术原则形成的基地。1930年10月,国民党前敌总指挥张辉瓒率领十万军队,叫嚷“打到东固去,发财归自己”,向红军主力集结地东固进攻。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在永丰龙冈一举歼灭孤军深入的敌18师,活捉师长张辉瓒。毛泽东填词“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在第二次反“围剿”中,红军数万人马静伏在东固大山里二十五天,首战白云山,然后向南打到福建建宁,十五天内横扫七百里,接连打了五个大胜仗,歼敌三万余,缴枪二万多支,痛快淋漓地粉碎了二十万敌军的“围剿”。毛泽东赋诗:“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1931年8月,红军在毛泽东“避敌主力,打其虚弱,乘胜追歼”的作战方针指引下,在兴国莲塘、良村,宁都黄陂,泰和老营盘等战役中共歼敌7个师,缴枪20000支,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龙冈、白云山、莲塘、老营盘战斗所在地,都属于东固革命根据地的范围。红军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诱敌深入、慎重初战、集中兵力、各个歼敌、速决战、歼灭战、以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的红军战略战术原则基本形成,这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东固会师促进了我军的经济文化建设,成就辉煌。东固会师使发行了红色政权第一张纸币的东固平民银行得以发展成为江西工农银行,并与闽西银行合并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为红色金融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东固会师使我军第一个无线电训班——红一方面军无线电训练班在东固敖上村开办。1931年4、5月间,红一方面军利用从敌人处缴获的无线电设备在吉安县东固镇敖上村开办了无线电培训班,毛泽东同志和朱德总司令给培训班上政治课,毛泽东说:“红军有了电台,就等于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在这里造就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批无线电通讯兵,为红军第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东固会师使东固教导队、赣西红军学校得以创办,为中国革命培养了许多优秀军事指挥人才,等等。
第七,东固会师使东固成为世纪伟人毛泽东一生中三个最难忘的地方之一。毛泽东对斯诺说过:他领导的中国革命,曾幸运地遇到三次转危为安摆脱困境的“支撑点”:其一是秋收暴动失败后,上井冈山得到了袁文才、王佐农民自卫军的支持,于是站稳了脚跟,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其二是从井冈山冲破敌人第三次会剿,向赣南进军途中,在东固会合了李文林、段起凤领导的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四团,于是才有了争取江西,兼及闽西、浙西的计划,开辟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其三是离开中央苏区长征到达陕北,会合了刘志丹、谢子长的陕北红军,于是建立了陕甘宁边区,形成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大本营。井冈山、东固、延安成了毛泽东终身难以忘怀的地方。中国革命就是从井冈山、东固、瑞金、延安、西柏坡,走向北京,取得全国胜利的。
第八,东固会师使东固革命根据地成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接力站。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毛泽东在宁冈茅坪八角楼写成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中最早阐述的。毛泽东来到东固后,十分赞赏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做法,将东固“李文林模式”融合到创建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写进《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中,从而进一步阐明了红色政权理论,正式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使井冈山道路得以通天下,井冈山精神得到传承。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