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东固根据地位于赣中南,其运行模式独特,深得毛泽东等称赞,并被其用于中央根据地的创建。在国民党军对中央根据地的三次军事“围剿”中,东固根据地凭借特殊的地理、物质和人文条件优势,成为三次的“围剿”的主战场,并为其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进而永驻史册。
关键词:东固--- 根据地---与---三次反“围剿”---斗争
东固山,地处何方?东固革命根据地,又起于何时?东固革命根据地与三次反“围剿”斗争有何种关联等等。这一连串的疑问或困惑,相对于一个非属地的外籍人来说,真是“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好在2002年版《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提供了有益帮助。
一、东固根据地是中央根据地的重要组成,创建方式独具一格
东固山,海拔并不高也不出名,地理隶属今吉安市。北有青原山,南依白云山,西有井冈山且处于相同纬度。土地革命前,东固山区全境约3200余户计1.5万多人,因地形复杂大多分散居住在七岭八坑的1000多个山窝里。其居民大都是明末清初从福建、广东等地迁徏而来的客籍(即客家人),所以居民基本上没有土客籍矛盾和大小姓之怨,这也是东固人口构成有别于井冈山、宁冈等地的显著特点。1961年,曾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曾山同志在接受吉安县有关同志采访时对东固地区如是说:“吉安的东固、延福地区成为赣西革命中心地区的原因之一,是地形很有利。以东固来说,地位处于永丰、吉水、兴国、泰和几县的边区,有大山,地形非常好。所以,老百姓说:上有井冈山,下有东固山。当然,地形并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东固这个地方原有农会的基础很好。这里盛产粮食,但农民受封建地主剥削压迫特别厉害,生活艰苦,贫苦农民多,农民要求革命;还有不少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加入共产党,譬如赖经邦、曾炳春、高克念等。”可见,东固山区既有革命的人文资源,同时又有革命的阶级基础和物质保障,对于创建革命根据地十分有利。
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提法,源于1988年6月在吉安市召开的学术讨论会研究成果。据此,是年《江西党史资料》第10期作为“东固革命根据地专辑”付梓,称: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最早革命根据地之一,位于赣中南,以吉安县东固为中心(吉安撤县建市后,现为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形成吉安、吉水、永丰、泰和、兴国五县交界地区的工农武装割据。东固革命根据地自1927年9月始建后,孕育出的东固工农革命军(即后组建为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和第四团)活动范围波及南起吉水县四十都、水南、白沙、富田花岩等地,南至兴国县枫边、西林、崇贤、大龙等地,西起泰和县中洞的佰佐、诸贤坑、桥市等地,东至永丰县潭头、芹溪、沙溪等地。与此同时,于都县桥头、万安县等地党组织领导的农民暴动失败后亦将其革命武装汇聚东固,邻近的绿林首领也纷纷投奔东固,形成了以东固为中心的革命武装集结区。至1928年4月,以中共江西省委给中共中央报告之“永丰、兴国、于都三县交界处已形成割据”为依据,说明东固割据局面(即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东固革命根据地全盛时期,面积达2200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以1929年11月赣西临时苏维埃政府成立为标志,东固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中央根据地是以毛泽东等在井冈山根据地丢失后创建的。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起义军转碾至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建立了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起义军在宁冈首次会师,进而加强了井冈山根据地的武装力量,次月组建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此揭开了中国革命武装的新一页。但革命的与反革命的总是水火不相容的,反革命者总想把革命的这个“新生儿”掐死在摇篮中。是年的7月至11月,国民党纠集江西、湖南两省军队先后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了两次“会剿”,但均以失败告终,进而巩固了井冈山根据地,使其发展达到全盛时期,总面积约7200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同年12月初,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也上了井冈山,与红四军在宁冈二次会师,使井冈山成为名符其实的红色武装的“山”。然在同月底,国民党再次调集湖南、江西两省共六个旅3万余人,像箍铁桶似的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会剿”。面对山上仅有五六千人的红军部队和枪支弹药严重紧缺、后勤给养严重不足的困境,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计划,毛泽东等提出了“围魏救赵”的战术,以便择机再打回来。但究竟外线出击何方呢?一个月前,即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曾在写给中央的报告中说:“我们对于‘以赣南为退步’的话,非经济上到了绝路,非往赣南就无法维持时,决不走此一路。万不得已时也许要往赣南,但完全是为经济而不是政治的意义;政治意义上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之创造与这个政策,是十分必要与十分正确的。”然在此时,去湘鄂赣边和湖南方向不现实,只有赣南方向可供选择。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主力约3600人从小行洲出发,开始了外线出击。而由彭德怀、滕代远等指挥红五军主力和红四军第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以牵制敌人。然战争的事实是“围魏救赵”计划落空,红四军主力不得不转战赣南。由于途中没有地方党组织的有力接应和群众配合;加上国民党“会剿”总指挥部得知红四军行踪后,即电令遂川、赣州、湖南、广东等地驻守部队在湘赣粤边境一线分头追击和阻击;还有赣敌李文彬、刘士毅部紧追不放更是时常突袭,红四军沿途屡战屡败,处境非常困难。同年2月1日晚,红四军前委抵达项山罗福嶂时召开会议,联想到东固革命根据地红二团曾于去年2月、6月、10月三次与井冈山联系的实际,作出一个重要决定:全军向吉安东固前进,设法与红二团联系,先在那里找个安身之处,再寻机西渡赣江打回井冈山。正是这个向东固进军的重要决策,给红四军的转战带来了好运,同时也为毛泽东后来创建更大范围的革命根据地(即中央苏区)埋下了伏笔。
从罗福嶂出发,红四军沿着闽赣边的崎岖山路艰难行军,到达瑞金武阳一带,瑞金城守军闻风而逃。2月10日,在大柏地与刘士毅部的追兵打了一个大胜仗,全军上下军心大振。同月13日,红四军抵达宁都,毛泽东写了“调队会师东固”的亲笔信交由宁都地下党交通(庙坪交通员)送至红二团负责人李文林手中。李文林接到信后,一面安排红二、四团主力立即返回东固,一面自己带一连人马连夜赶往永丰龙冈迎接红四军。是月17日,李文林引领红四军从龙冈抵达东固南龙,次日下午移师东固圩。同月20日下午,红二、四团二千余人与红四军约三千人马在东固螺坑石古丘坝上举行了隆重的会师大会。由此,红四军在东固休整8天,官兵们得到了离开井冈山以来最好的补给。同时,前委在云汉堂召开会议决定,根据彭德怀部井冈山失守已游击赣南的实际,充分吸取东固根据地的经验,放弃重回井冈山,继续在闽赣边一带游击,相机寻找新的落脚点。毛泽东对此次东固落脚的印象在1929年4月13日以红四军前委名义写给湘赣边特委的、由彭德怀重上井冈山转交的一封信如是说:“这番我们到了东固则另是一种形式,反动势力已驱逐了,权利完全是我们的,但公开的政权机关和固定的赤卫队都没有,邮路是照常的,商业贸易是照常的,边界所受到的痛苦此地完全没有。敌军到来寻不到目标,党的组织和群众的组织(农民协会)完全秘密着。在接近总暴动之前,这种形式是最好的,因为这种形式取得群众不致失掉群众,武装群众不是守土的赤卫队而是游击队。由25支枪起手的七九两纵队,现改为江西红军独立二团,差不多抵得上四军的三十一团了。他的战术是飘忽不定的游击,游击的区域是很宽的……他们消灭了许多靖卫队团,打败了三十六旅的二十七团。他们经常是一角五分一天士兵伙食,从不发生经济问题。他们与省委特委的关系很密切,交通也方便,敌人完全是奈何他们不得,用这种方法,游击区域可以很广,即是说发动群众的地方可以很多,可以在许多地方建立党和群众的秘密组织。”信中不难看出:毛泽东倍加欣赏和称赞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做法,既谈了根据地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又分析了东固割据与井冈山割据的形式不同、效果也不一样,东固秘密割据更能保护群众和得到群众的拥护,更有推广的价值和可能。
东固会师后,毛泽东带着东固之经验,率领红四军一路甩开尾追之敌,大步向闽西前进,于3月12日至15日在长汀城外打了几仗后便胜利占领了长汀县城,建立起红色政权。随后,经过几天调查研究和同月20日的前委扩大会议,毛泽东终于形成了连片割据的战略构想,并在4月3日至4日在瑞金召开的前委扩大会议上重申了这一构想,提出“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4月5日又向中央正式报告:“前敌委员会决定四军五军及江西红军独立第二第四两团之行动,在国民党有战的初期,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从游击战术,从发动群众以至于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由此割据区域,以与湘赣边割据区域相连接。……唯闽西赣南一区内之由发动群众到公开割据,这一计划里决须确立,无论如何,不能放弃,因为这是前进的基础。”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首先源于其自己创建的井冈山根据地,其次源于从转战赣南到东固会师再到东进闽西两个多月的征程,毛泽东看到了井冈山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929年4月,毛泽东带着他的战略构想回师赣南,分别在东固根据地周边的于都、兴国、宁都三县建立了红色政权,赣南开始部分连片。5月至12月毛泽东和红四军又转战闽西,永定、龙岩等红色政权建立,闽西开始部分连片。1930年1月至5月,毛泽东和红四军又从闽西转回吉安东固山一带和赣南,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成立,连成了一大片。同年6月,根据中央指示,红四军与闽西红十二军及赣西南的红六军等合编为红军第一路军,即红一方面军。是年10月,在拿下赣中重镇吉安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形成了闽赣边连片的20余县范围的红色区域或武装割据。据此,同年9月24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的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央局,将苏区中央局和苏维埃中央政府选设在全国各根据地中力量最强的、时由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的赣南、闽西根据地内。由此,后来的人们习惯地将赣南、闽西连片的根据地称之为中央根据地或中央苏区。
综上可见,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由吉安(或江西)本土人李文林等在中央“八七会议”确定的武装反抗国民党武装的大背景下创建的,而中央根据地是由毛泽东等从井冈山下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吸收他山之石基础上自主创建的。从创建的原始形态上看,两者存在着地方武装与中央武装之差异。但从创建的实质看,虽创建的时间有先后,先有东固革命根据地;范围有大小,中央根据地的地域较大且兼跨两省,但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从地理位置看,东固革命根据地前期是独立的,但赣南根据地建立后却是连体的,最后融入了中央根据地的范围内;从所涉资料的事实看,毛泽东在东固会师后即将其纳入中央红军(即红四军)的军事部署,且其亦服从于中央红军的组织领导。所以,东固革命根据地是中央根据地的重要组成,应该是没有疑义的。但东固革命根据地的个性是十分明显的,其创建的特点和方式具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如东固根据地的创建经验特别是飘忽不定的游击战术,为毛泽东等开辟中央根据地时所借鉴吸收并发扬光大,形成了连片割据的战略构想和实践,从而诞生了中央根据地;又如东固根据地为毛泽东和红四军在转战困境中解救了危难,在非常时刻补足了给养及无私的援助为东进闽西创造了条件,进而为红四军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等等。这些功绩不应在历史长河中淹没,应该充分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