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固形式”对选择赣南闽西为根据地的作用
2009-06-23 14:26:46
作者:刘晓农、谢秀清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摘  要: 1929年1月朱毛红军主力征战赣南,其战略初衷是“围魏救赵”。但两个月之后,红四军前委决定不再回井冈山,而是在赣南闽西二十余县实行新的割据。这一重大的战略更变,是毛泽东等人从东固红色割据的成功经验中受到启示,认为“这种形式是最好的”,才作出这样的决策。“东固形式”对于选择赣南闽西为根据地,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东固形式”  对赣南闽西根据地建立  所起的作用

    东固割据形式的特征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与井冈山红色区域同时辟建、斗争形式各有特色的江西境内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两块根据地是同是中国共产党人为重振革命而努力奋战的结果。陈毅最早将它誉为“东井冈”,此后一直这么叫响。它的地理面积、人口数量以及斗争规模,虽然不及井冈山,但在斗争形式和领导艺术方面,却与井冈山红色割据有着同工异曲,甚至另有特色之处。所以中国红色政权的创造者毛泽东,将他所了解到的东固的斗争形式,给以了热烈而高度的赞扬,他在1929年4月13日,以红四军前委名义写给湘赣边界特委的信中,这样地讲到:
    “这番我们到了东固则是另一种形式。反动势力已驱逐了,权力完全是我们的,但公开的政权机关和巩固的赤卫队都没有。邮路照常的,边界所受到的痛苦此地完全没有。敌军到来寻不到目标,党的组织(农民协会)完全秘密着,在接近总暴动之前,这种形式是最好的。因为这种组织取得群众不至于失掉群众。武装群众不是守土的赤卫队而是游击队。由25支手枪起家的七、九两个纵队,现改为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四团,差不多抵得上四军的三十一团。他们的战术是飘忽不定的游击,游击的区域是很宽的,……他们消灭了许多靖卫团,打败了三十六旅的七十二团,他们经常是一角五分一天士兵伙食,从不发生经济问题。他们与省委特委的关系很密切,交通也方便,敌人完全是奈何他们不得。用这种方法,游击区域可以很广,即是说发动群众的地方可以很多,可以在许多地方建立党和群众的秘密组织。”
    毛泽东作出的赞誉,是非同寻常的。这位在井冈山首创了中国的第一个红色政权,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成为根据地执政党的红四军前委书记,以其敏锐而睿智的洞察力,在对东固革命根据地作出审视后,作出了“这种形式是最好的”认定,其后又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章中,提出说:“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达到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只有朱德毛泽东式、贺龙式、李文林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是正确的。”
    毛泽东眼目中“这种形式是最好的”,以及他笔下“李文林式”的根据地建设,有着什么样的内涵呢?
    从1927年9月到1929年10月,东固革命根据地历经了初创形成和发展巩固的两个阶段。两年以来,赖经邦、曾炳春、李文林、曾山等一批优秀共产党人,领导以东固为中心区域的五县边界的工农民众,在艰苦的斗争中创造了颇具特色的“李文林式”的革命根据地,以独创的经验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内涵,为赣西南的革命斗争向中央苏区的融入和最终成为主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对于中国革命有关创造性贡献的斗争经验,着重体现在下列的方面。
    一、将公开的武装斗争与秘密割据结合起来,形成互有裨益的斗争形式。
    1927年9月起至1929年1月,东固的红色割据一直呈现不断扩展、巩固的态势,从初时的东西宽34公里、南北长60公里的范围,扩大到以东固为中心的连吉安、兴国、永丰、宁都等8县在内的广阔游击区域,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实际出发。依据敌强我弱的客观规律,采取了公开武装斗争与秘密割据结合起来的形式。在敌我力量过于悬殊,革命力量还处于起步阶段,经不起强敌重摧的情势下,这样做不失为一种互有裨益的灵活变通的策略。其长处在于不至于引起敌人的极大注意力。敌人只笼统地知道某某地方已被“赤化”,但这种情况到处都有,又看不到任何一个地方挂出了共产党红色政权的牌子,要派兵派不了那样多。而就在敌人注意不到的时间和地方,红军的割据活动已经有力展开或取得了斗争成效。敌人还不知道。这样做对于“割据必须是军事的”,这一矛盾,作了巧妙的策略上的避实就虚。只以红二团、红四团为公开武装斗争的军力,仗一打完就撤走,在其他斗争领域则采取秘密活动,二者有机地结合、融入,成为东固根据地的斗争形势呈波浪形向前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实行飘忽不定的基本游击战术,以这种战术扩大红色割据区域。
    由李文林、曾炳春等人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七纵队,是在东龙游击队为基础,并合吉水、永丰几县的游击队编成的,当时才有150多人,80条枪。以这样弱小的军力对付吉安、吉水等五县反动靖卫团加上敌人正规军的进攻,显然是无法直接抵挡的。第七纵队睿智地采取了类似井冈山绿林“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战法,东打一个地方,西扰一处敌人,打完就走,飘忽不定。常常是轻装急行一百多里,突然出击,战斗目标是扫除大圩的驻敌。或东经龙冈到广昌甚至福建边境进行扰袭,或南经兴国、于都、宁都等县有目标的实施闪击。打完了仗,就停驻几天,帮助当地建立秘密红色政权,留下一些枪弹建立地方武装,完成了这些事就撤走。如1928年12月,红二团与红十五纵队会合,以迅猛动作发起攻势,一举夺占兴国县城,歼灭靖卫团200余人。接下来集中精力展开势如暴风骤雨的地方工作,五七天后,待敌人已探明情况正要调兵扑击之时,红军又撤走了,出现在另外一个地方,端掉了该地的反动堡垒。东固红军以腾跃闪挪式的动作为战术,使敌人捉不准他们的行动方向,摸不清他们的活动规律,军事上防不胜防。而正是这种飘忽不定的战术,使东固红军大受其益,屡尝甜头。至1928年12月底,红二团发展到800多人枪,光是机关枪就有15挺。①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论东固革命根据地在赣西南根据地的历史地位
·下一篇:东固革命根据地与三次反“围剿”斗争
·王开忠在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红色纸币见证的辉煌
·走出极左阴霾的习仲勋——《从东固到赤安》自序
·“小讲解员”助推青原红色旅游
·从东固到赤安
·从东固到赤安
·乔润芳、齐天福: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东固会师与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思想飞跃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