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齐天福(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办公室)>>正文
孙中山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相似性
2016-11-07 10:53:39
作者:陕西社会主义学院 齐天福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孙中山先生所处的时代,是西方工业社会向中国农业社会渗透的时期,是中国社会制度剧烈变革的时期。在“脱亚入欧”、全盘西化的浪潮中,孙中山先生继承中国文化传统,发展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是中国历史上中西合璧政治论著的光辉典范,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政治遗产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特别声明,此处所说的“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不同于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所谓的“三民主义”。蒋介石极端独裁,失去了大陆政权;蒋经国极端民主,失去了台湾政权。

    一.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共群众路线的相似性

    “民有、民治、民享”是孙中山先生对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盖茨堡的演说词的巧妙翻译,也称林肯“三民主义”。林肯描绘了一个理想政府,官员是民众的公仆,从民众中产生,由民众选举,服务于民众。

    1921年3月6日,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之具体办法》中提出:“兄弟所底三民主义,是集合古今中外底学说应世界底潮流所得的。就是美国前总统林肯底主义,也有与兄弟底三民主义符合底地方”。1921年12月7日,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为造成新世界之工具》中又指出:“三民主义,就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林肯“民有、民治、民享”的“三民主义”仅相当于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而“民生主义、民族主义”是孙中山先生结合中国国情的个人创造。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比林肯的“三民主义”内容更广泛、更深刻、更精辟。

    为什么要提倡民族主义呢?因为从蒙元到满清,专制700多年,中华文化遭受灾难性摧残,明朝虽然是汉族建立的政权,但继承的是专制的衣钵。

    为什么要提倡民生主义呢?因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国力非常贫弱。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政府的职能不仅是统治人民,而更重要的是为人民服务。与林肯的“三民主义”和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有相似之处。

    二.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共政治主张的相似性

    孙中山先生勤奋好学,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他主张批判性的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汲取了先进的近现代西方文化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化,分清其中的糟粕和精华。所以说,中华传统文化、近现代西方文化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化是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

    中国共产党所谓的“民族解放”,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相似;所谓的“共同富裕”,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相似;所谓的“当家作主”,与孙中山的“民权主义”相似。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毛泽东思想侧重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化,邓小平理论侧重近现代西方文化,习近平治国理念又侧重中华传统文化。中共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表述与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十分相似。

    毛泽东提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推翻帝国主义与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相似,推翻封建主义与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相似,推翻官僚资本主义与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相似。

    1992年初,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对应相似,“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对应相似,“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对应相似。

    习近平“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对应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四个自信”对应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建设法治国家”对应孙中山先生的“民权主义”。

    三.孙中山“民本思想”与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相似性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博大精深,以民本思想最为独特。孙中山先生坚持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民本立场,捍卫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社稷观点,继承了中国政治传统哲学的科学方法。民本立场主要有:敬天保民,民惟邦本,执政为民;与民休息,睦邻友邦,小康大同;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为公。社稷观点主要有:道德至上,修身自省,内圣外王;伦理本位,宗法自治,忠君爱国;政权敬畏,廉洁自律,规矩森严。科学方法主要有:崇文尚德,教化民众,布施仁义;家国一体,经国济民,惠民爱民;宽猛并用,赏罚分明,扬善惩恶。

    孙中山先生发扬了民本思想,常道“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天下为公”,主张“民主共和”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自己当家作主。孙中山临终前在遗嘱里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毛泽东说:“兵民是胜利之本”。中共七大《党章》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为宗旨。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和民主主张,团结了全国各阶层的民众,取得全国政权。

    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他主张“以法治国、以才治国、以德治国,三维并举”,“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进而实现国富民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孙中山先生对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发展
·下一篇:无
·孙中山先生对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发展
·对南方苏区失败原因及陕甘苏区成功经验的剖析
·齐天福:对南方苏区失败原因及陕甘苏区成功经验的剖析
·《长恨歌·吕玉兰》及自注(组图)
·长恨歌·吕玉兰
·齐天福:习仲勋对群众路线的创造性实践
·齐天福:习仲勋对群众路线的创造性实践
·齐天福:纪念刘志丹将军牺牲80周年活动在山西举行
·纪念刘志丹将军牺牲80周年活动在山西举行
·刘志丹、习仲勋早期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孙中山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相似性
孙中山先生对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发展
罗礼:中办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组团参观刘少奇纪念馆
特稿:中办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组团参观刘少奇纪念馆
杜晨雨、冯燕茹:化学化工学院爱心服务社走进鄂豫皖
特稿:化学化工学院爱心服务社走进鄂豫皖革命纪念馆
郁丽君、方钊琪:商学院在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
特稿:商学院在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现场党课(
邢卫锋、冯怀金: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来连云港邓
特稿: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来连云港邓演达文献馆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