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陕甘苏区的成功经验
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在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群众路线、实行民主法治、创制统战政策,是陕北“风景独好”,“硕果仅存”的根本原因。
1.陕甘苏区的群众路线
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革命领袖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革命的根本目的。他们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紧紧依靠群众、充分相信群众、真心关心群众。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和群众融为一体,选举群众代表参与政府工作,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和谐局面。
著名记者范长江曾感慨地说:“更经数年来赤化教育之结果,民众心中只知有苏维埃、瑞金、莫斯科、列宁、斯大林等,而不知有西安、兰州、北平、南京等名词。某县长曾在合水以东召集民众训话,数次申传,到者寥寥。而苏维埃召集开会,则二十四小时之内,可以立刻齐集数百里以内之民众。”
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始终关心群众疾苦,以甘为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的姿态,与群众休戚相关,患难与共。他们常常深入到群众当中,和群众打成一片,帮助农民耕种秋收,盘腿拉家常,与群众一个烟袋锅里抽烟。群众亲切地叫他们:“老刘”、“老谢”、“仲勋”,大家对待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就象对待亲人一样。陕甘民歌唱道:“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哥哥跟的是咱刘志丹。老刘站在山上喊一声,咱们千家万户齐响应。”就连国民党的报纸也承认:“刘(志丹)非一般之草寇,有理论、军事、经济头脑,更有煽动之技巧。“天旱望雨水,人穷望志丹”的歌谣在国统区也有流传,群众心向红军,冒险主动支援红军。
习仲勋回忆在陕北闹革命的往事时说:“那个时候,我们真的是时时刻刻离不开群众。部队要吃饭离不开群众,要打仗更要动员群众、依靠群众,一旦脱离群众我们就会寸步难行、一事无成。可以说,没有群众,就没有我们生存的空间,是群众哺育了人民军队”。
2.陕甘苏区的民主法治
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法令,实施了著名的“十大政策”,采取了许多具有创新性、前瞻性的措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和《土地决议案》,促成根据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呈现出兴旺繁荣的景象。
边区政府成立初期,军队和政府机关的经费相当困难,党政军的各项开支主要靠打土豪、分浮财解决,不足部分通过市场向农民购买。工作人员一律实行供给制,干部战士一律平等,吃饭、穿衣、草拟公文所需的笔墨纸张等用品,均由财经委员会按每人的最低需要发给,干部没有特权思想和特殊化表现。
陕甘边区党组织,始终将建立清正廉洁的政府作为头等大事,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和条例。刘志丹说:“群众最痛恨反动政权的不廉洁,无官不贪,我们一开始就要注意这个问题,穷要有骨气,要讲贞操,受冻受饿也不能取不义之财。”边区政府制定的廉政法令中规定:凡一切党政军干部,如有贪污10元以上者执行枪毙,对于领导干部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当时陕甘边区政府工作人员没有发生贪污案件。
后来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正是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才成为“民主的政府,廉洁的政府”。陕甘宁边区政府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1940年,南洋华侨陈嘉庚先生访问延安后说:“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五十元者革职,五百元的枪毙”,他大声疾呼:“中国希望在延安!”
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
3.陕甘苏区的统战政策
1932年春,两当兵变失败后,习仲勋到陕北,被选举为陕甘宁苏区政府主席。在苏区建设问题上,刘志丹、习仲勋与脱离群众的“左”倾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当其它苏区实行“左”倾关门主义的时候,陕甘苏区在刘志丹、习仲勋的领导下,对地方武装既联合又斗争,争取开明人士的支持,保存了陕北革命根据地。
“9•18”事变后,面对各种武装力量政治成分复杂而革命力量又比较薄弱的客观形势,刘志丹、习仲勋认为,游击队不能到处树敌,不能使自己陷于孤立。对于民团应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能团结就团结,能使其中立就使其中立,只打击顽固的。具体做法是:欢迎愿意革命的民团,联系倾向革命的民团,争取可能中立的民团,消灭与我为敌的民团。
对极端反动的民团则坚决消灭,如黄毓麟、赵老五、梁保定等。对一时不明白我党政策的国民党内开明人士、老知识分子,刘志丹、习仲勋十分尊重他们,首先向他们讲道理。当他们知道共产党人是为国为民有大志的人,都点头称赞:“上面把你们说成是反贼,我也以为你们是草莽英雄,胡闹哩。你们原来都是治世英才。”后来一些群众中有威信的知识分子参加了革命,大家说:“共产党本领真大,人们都愿意跟他们走。”这样,力量就越来越大,使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有了新的发展。1934年,国民党政府调集西北军阀对南梁根据地先后进行了3次大规模“围剿”,每次投入兵力都在万人以上,是陕甘边区正规红军和游击队的数倍。但到1934年底,根据地已发展到18个县的部分地区,面积约达2.3万平方公里,建立了正式的或临时的革命政权。正规红军四十二师已由成立时的两个团的500多人,发展到5个团1000余人,各地的游击队亦有1500余人,仅南梁地区赤卫军就有18个大队。
毛泽东在“七大”期间评价陕北根据地时说:“没有陕北,那就下不得地”。“下不得地”是湖南湘潭方言,意思就是:没有陕北,我们就无处落脚!陕北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陕北救中央”之说滋长了西北部分干部的骄傲情绪,习仲勋十分谨慎,对大家说:毛主席说得好:“是陕北救了中央”,“也是中央救了陕北”,“陕北救了中央”之说,有宗派主义之嫌,会影响团结,不能再提了,“这句话应该倒过来,是中央救了陕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