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背后都可能蕴藏着一段难忘的经历,琉璃厂留下了我搜寻的目光与足迹。
1997年北京市举办第一届藏书大赛。在藏龙卧虎、文化底蕴深厚的北京城,首届藏书大赛的角逐十分激烈。在划定的3个选区里,藏书大家云集。海淀区候选人中有专家、学者,有藏书3万册的著名演讲家李燕杰,有名人夫妇吴祖光、新凤霞,也有后来当选的谢其章先生。在“东富西贵”的西城选区,其他候选人都是藏书实力雄厚、藏书条件优越、藏书数量惊人,我只是以一位普通青年的身份参选的。当6名评委在观看了西城区前二位候选人(原农业部副部长和现役中将《解放军报》副总编)的收藏后,觉得没有必要再细看我的藏书了,于是只派了市妇联的一位评委到我家看藏书。结果令那位评委惊叹不已,一开始说看20分钟就行,结果一口气看了40分钟。那位评委回去后,立即建议召集评委会全体成员重新评估。原来,我亮给那位评委的是40本革命先烈的早期著作,也是我“红色藏品”系列的重要部分。其中包括失散多年的李大钊学术著作《史学要论》、记录又少年周恩来情况的《1919年南开中学同学录》、早期毛泽东著作首刊原件等。后来,全体评委目睹了这些珍贵革命史料后,一致同意一定要让我入选北京藏书状元。
这几十种珍贵“红色藏书”大多数就是从琉璃厂淘来的。
古 旧 书 市 奶 茶
北京琉璃厂街内、店内古色古香,环境怡人,中国书店集出版、收藏、拍卖、展览、交流、销售、网络于一体,搭建起传统文化传播、交易平台。这里是北京福地、爱书人福地。从1983年起,琉璃厂中国书店每年都举办古旧书市,海王村大院书架林立、翰墨飘香,数十万种中外古旧图书、期刊杂志、艺术画册、科技新书,交相辉映,淘书人尽情在书海中畅游。20多年前的古旧书市在人们的心目中只有人山人海的模糊印象了。随着大众收藏品集散中心移至潘家园、报国寺,中国书店举办的传统露天大棚式古旧书市反而格外吸引人们的视线。书市的主打内容——古旧图书,历来是淘书者关注的焦点,海王村大院一层展销区有上千种、万余册解放后的旧书,均以最低廉的价格出售,其中很多碑帖仅售3元—5元。在众多爱好者中,外国留学生和海外游客同样兴致勃勃。二层平台万余种线装书、洋装书、大型画册及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出版的工具书、收藏类图书较受欢迎。二层平台西边,为首的是中国书店横二条老期刊店,展架中尤以民国时期老期刊零本为多。古籍书店的文史画册,来薰阁的京味民俗图书,松筠阁的碑帖技法、名人画谱;海淀门市部的零本古籍以100元一捆的价格出售,招来了外省的买家,四宝堂的文房四宝、各档宣纸等,也成了书市淘宝者寻觅的对象。
2003年9月“非典”之后的金秋,由北京中国书店举办的第二十二届琉璃厂古旧书市开张迎客。这是爱书人的盛大喜讯,藏书界奔走相告。开业当天,专家学者、书商书贩、学子学童、玩家藏家云聚。北京政法大学陆昕教授喜获大革命时期珍贵“新善本”蔡和森著《社会进化史》(1927年)一册,从他接受记者采访时喜笑颜开的话语中不难看出乐在心头。北京“老期刊”鉴赏家谢其章先生购得大批民国杂志,其中《一·二九学生运动十周年专号》一册,照片精美,品相绝佳。专程从上海赶来的“小儿书大王”张文标先生,淘得数捆连环画历届获奖研究资料,他操着方言连叫数声“交关好”。来自台湾的两位作家,从旧书堆里淘出数册1945—1947年《台湾经济统计年鉴》,内附大幅台湾地图多种,欣喜之余,盛邀京城藏书界共进午餐。旧书市几天的收获,与其说是淘书访书,不如说是藏书界的盛大聚会。九天下来,笔者徜徉其中,每每收获精品,有如喜从天降。
北京期刊鉴赏家谢其章先生淘
|